廉丹(?—22年),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王莽新朝大司馬。戰國時期趙國廉頗後人。漢朝時因豪強身份而從苦陘遷徙到杜陵。父親廉褒擔任過右將軍[1]

生平

編輯

王莽代漢後,貶鉤町王為侯。鉤町王怨恨,牂柯大尹周欽詐殺邯。邯弟承攻殺周欽,州郡擊之,不能服。復殺益州大尹程隆。王莽遣平蠻將軍馮茂討伐益州。三年間士兵因疾病死亡有十分之七,但叛亂依舊未鎮壓。王莽召回馮茂並處死他。再派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征討。剛開始戰事順利,後來糧草無法跟上部隊,士卒飢疫,死者數萬。王莽眼看戰事焦灼,乾脆又召回了廉丹[2][3]

廉丹回到常安後,王莽準備讓廉丹和嚴尤一同討伐匈奴單于輿,因嚴尤反對而作罷[4]

綠林赤眉起義後,任更始將軍,地皇三年(22年)孟夏,與太師王匡率十幾萬大軍,前往山東,鎮壓樊崇赤眉軍,沿途部隊姦淫燒殺,無惡不作,屠殺百姓近萬人。民間流傳歌謠:「寧逢赤眉,不逢太師(王匡),太師尚可,更始(廉丹)殺我」。廉丹下屬馮衍認為新室之興,英俊不附,海內潰亂,人懷德,勸廉丹屯兵大郡,背叛王莽以待時變,廉丹不聽。廉丹、王匡進軍無鹽(今山東東平縣),順利攻破。赤眉軍董憲等眾數萬人在梁郡,王匡欲進擊之,廉丹以為剛打下無鹽,戰士疲勞,當休養生息。王匡不聽,引兵獨進,廉丹隨之。合戰成昌(今山東東平東南無鹽村附近),兵敗,王匡逃走。廉丹大罵王匡:「小兒可走,吾不可!」最終戰死。廉丹手下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餘人聽說廉丹戰死,感慨地說:「廉公已死,我們誰還有臉活著!」於是沖入董憲軍中,全部陣亡。整個王匡、廉丹聯軍被殲萬餘人。史稱「成昌之戰」。王莽聽聞廉丹戰死後感到悲傷,下詔賜諡廉丹為果公[5]。有孫名廉范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後漢書》卷三十一: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陘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間為右將軍,祖父丹,王莽時為大司馬庸部牧。
  2. ^ 《漢書》卷95:王莽篡位,改漢制,貶鉤町王以為侯。王邯怨恨,牂柯大尹周欽詐殺邯。邯弟承攻殺欽,州郡擊之,不能服。三邊蠻夷愁擾盡反,復殺益州大尹程隆。莽遣平蠻將軍馮茂發巴、蜀、犍為吏士,賦斂取足於民,以擊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巴、蜀騷動。莽徵茂還,誅之。更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大發天水、隴西騎士,廣漢、巴、蜀、犍為吏民十萬人,轉輸者合二十萬人,擊之。始至,頗斬首數千,其後軍糧前後不相及,士卒飢疫,三歲餘死者數萬。
  3. ^ 《漢書》卷九十九:是時,關東飢旱數年,力子都等黨眾浸多。更始將軍廉丹擊益州不能克,徵還。
  4. ^ 《漢書》卷九十九:(王莽)欲遣(嚴)尤與廉丹擊匈奴,皆賜姓徵氏,號二徵將軍,當誅單于輿而立代之。
  5. ^ 《漢書》卷九十九:冬,無鹽索盧恢等舉兵反城。廉丹、王匡攻拔之,斬首萬餘級。莽遣中郎將奉璽書勞丹、匡,進爵為公,封吏士有功者十餘人。赤眉別校董憲等眾數萬人在梁郡,王匡欲進擊之,廉丹以為新拔城罷勞,當且休士養威。匡不聽,引兵獨進,丹隨之。合戰成昌,兵敗,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韍符節付匡曰:「小兒可走,吾不可!」遂止,戰死。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餘人別斗,聞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馳奔賊,皆戰死。莽傷之,下書曰:「惟公多擁選士精兵,眾郡駿馬倉谷帑藏皆得自調,忽於詔策,離其威節,騎馬呵噪,為狂刃所害,烏呼哀哉!賜諡曰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