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楊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楊敬堂韶起,男,湖南省醴陵縣(今株洲市淥口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人物、政治人物。

楊得志
楊敬堂
楊得志像
第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任期
1980年3月—1987年11月
前任鄧小平
繼任遲浩田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1-01-03)1911年1月3日(宣統二年12月3日)
 大清湖南省醴陵縣
逝世1994年10月25日(1994歲—10—25)(83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申戈軍(1989年去世)[1][2]
石莉(第二任妻:1990-1994)[1]
兒女子:楊建華 女:長女楊華榮、次女楊柏華、三女楊秋華,四女楊東華(楊京華),幼女楊雪征(楊滿華) [1][2]
母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職業軍人
宗教信仰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獲獎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
服役時間1928年-1987年
軍階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中越戰爭

1928年1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並於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湘南起義。歷任紅軍第11師通信警衛排排長、特務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紅45師新編第93團長、紅1軍團第7師20團團長、第一師一團團長,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紅1師副師長,紅2師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344旅代旅長、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19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階。

生平 編輯

早期革命生涯 編輯

楊得志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南陽橋(今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南陽橋鄉)的一個小山村,生活在一個極貧困的家庭,所住的兩間茅屋都是別人的。家庭人多,有十四個兄弟姐妹,由於生活所困,最後活下的無幾。楊得志只讀過幾天書,其父親是鐵匠,後就從父學打鐵。11歲,其母病逝,家愈貧,楊得志不得不其給人家當放牛娃。14歲,隨哥到江西安源煤礦做當挑夫。16歲回湖南衡陽在築路工地做工。

 
1936年,楊得志與蕭華在甘肅寧縣早勝鎮

1928年2月,楊得志與25名工友一起投奔中國工農紅軍第1師(朱德、陳毅在湘南起義時建立的),後隨上井岡山會師。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起任紅四軍第11師通信警衛排排長、特務連連長、炮兵連連長,參加了文家市吉安戰鬥和歷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後任紅十五軍第45師新編第93團長、紅一軍團第7師20團團長[3]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楊得志接任的紅一軍第1師第1團團長職務。曾奉命率紅1團堅守陣地三晝夜,打退國軍3個師的輪番進攻,受到總部的表彰,並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在長征中,楊得志領導的紅1團一直擔當著開路先鋒或掩護後衛的重任[4][5]。長徵到達陝北後,楊得志率紅1團參加了直羅鎮戰役。1936年2月,楊得志擔任紅1師副師長,參加東征戰役。紅軍東征勝利回師以後,6月開始西征,楊得志調任紅2師師長。10月初,西征軍與紅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會師後為了穩固根據地,紅2師參加了山城堡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1937年,楊得志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七七事變後,他提前結業,回到老部隊。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楊得志任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團長[6][7],參加了平型關戰役[8]。因第344旅旅長徐海東有病,朱德命楊得志任第344旅副旅長,代理旅長。1938年,第344旅與韓先楚部689團會合,肅清了平漢線以東、漳河以南、衛河兩岸近百里地區以內的各路部隊。

1939年2月初,楊得志率部與冀魯豫邊區的游擊隊組編成八路軍冀魯豫支隊,進攻石友三高樹勛和盧翼之部,鞏固了冀魯豫的中共根據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立即成立冀魯豫軍區,楊得志為司令員[9][10],下轄直南、豫北、魯西南三個軍分區。後又在1941年多次粉碎日軍在黃泛區內對中共游擊武裝的掃蕩進攻。1944年,楊得志到達延安,擔任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旅旅長。1945年,他作為冀魯豫軍區的代表出席中共七大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1945年「七大」閉幕後,冀魯豫軍區部隊與其他部隊組成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楊得志任縱隊司令員,下轄三個旅。隨後參與了平漢戰役。中共中央為了和國民黨政府軍爭奪東北,電令楊得志率晉冀魯豫1縱北上,到達晉察冀後被留下。1946年,楊得志率1縱隊參加了保衛晉察冀邊區主要城市承德的戰役,但失利。後中央令政委蘇振華率1縱南下歸還晉冀魯豫軍區建制,應聶榮臻要求,楊得志被留在晉察冀指揮野戰軍,擔任第二縱隊司令員[11]

1947年7月,楊得志任新組建的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這年參加了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戰役中楊得志隨機應變,首創晉察冀軍區殲滅戰戰例和解放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12]。1948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發起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32師,35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13]

1948年5月,楊得志任華北軍區第2兵團(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司令員[14],楔入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繫[15]。隨後在平漢路北段發動進攻,吸引國軍華北主力。1948年12月,參與平津戰役,進攻新保安,殲滅第35軍[16]。後率部參加太原戰役[17],繼又進軍西北,參加隴東追擊戰蘭州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 編輯

 
1960年,楊得志(右)、楊成武(中)、楊勇在學習毛選,他們被稱為「三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得志任銀川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第19兵團司令員兼陝西省軍區司令員。1951年,率部隊參加韓戰並直接參與指揮了上甘嶺戰役。1952年7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楊得志為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1954年10月,又任志願軍司令員。韓戰結束後,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政府授予楊得志一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參加韓戰回國後,楊得志入軍事學院學習併兼任戰役系主任。1955年畢業後,3月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階,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7年2月,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成立,楊得志任第一副主任,1971年3月,任山東省革委會主任,4月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1973年12月,楊得志任武漢軍區司令員[18]。1979年1月,調任昆明軍區司令員,並擔任中越戰爭西線人民解放軍總指揮,受命負責西線雲南邊境的戰事,軍事界普遍認為西線戰績優於廣西邊境由許世友負責的東線。也正是由於西線戰功的卓越,楊得志事後得以晉升總參謀長[19]。1980年1月,任中央軍委常委、國防部副部長,2月,楊得志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20],3月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秘書長。1982年,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6月,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1987年11月,楊得志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另據《美國之音》間接引述胡績偉的說法,楊得志在六四事件中反對出動軍隊進行戒嚴[21]

楊得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楊」之一(另二人是楊成武楊勇[22][23][24]。1994年10月25日因病逝世,終年83歲[25]。他留有《橫戈馬上》、《為了和平》等著作。

著作 編輯

  • 《橫戈馬上》1984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再版《楊得志回憶錄》1993年解放軍出版社
  • 《為了和平》回憶抗美援朝戰爭,1987年長征出版社

榮譽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華網 China.com. 2010-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2. ^ 2.0 2.1 楊得志畫傳編寫組. 《杨得志画传》.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10年12月. ISBN 978-7-5065-6153-2. 
  3.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93. ISBN 7-5065-5055-5 (中文(簡體)). 
  4. ^ 王樹增. 长征.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ISBN 978-7-02-005798-6. 
  5. ^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年: 334–343.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6.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298.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簡體)). 
  7.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簡體)). 
  8. ^ 軍事歷史研究部等 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抗日戰爭時期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36-40. ISBN 7-80137-315-4 (中文(簡體)).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37. ISBN 978-7-80237-381-5. 
  10.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112. ISBN 978-7-5033-2252-5. 
  11. ^ 高翠蓮 (編). 戎马双星.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8: 442. ISBN 7-5073-0467-1. 
  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41. ISBN 978-7-80237-381-5. 
  13.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517. ISBN 978-7-5432-2049-2. 
  14. ^ 北京軍區《華北野戰部隊戰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 解放軍出版社. 2011: 300. ISBN 978-7-5065-6162-4. 
  15. ^ 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四卷. 重慶出版社. 2009: 368. ISBN 978-7-2290-0841-3. 
  16. ^ 新保安战役:傅作义的王牌部队被华野二兵团全歼. 中華網. 2014-08-06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17. ^ 山西省史志硏究院. 山西通志 军事志. 中華書局. 1997: 88–90 [2015-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18. ^ 曾思玉. 我的前一百年(下).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13: 725. ISBN 978-7-5505-0421-9 (中文(簡體)). 
  19. ^ 倪創輝. 十年中越戰爭:第一卷. 香港: 天行健出版社. 2009: 86. ISBN 978-9-8817-5155-3. 
  20. ^ 十一届五中全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 求是理論網. 2010-10-21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21. ^ 東方. 鲜明对照:中外媒体谈赵紫阳葬礼. 美國之音.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中文). 
  22. ^ 周恩来1951称赞三位将军“三杨(羊)开泰”.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23. ^ 卓愛平 王永貴. 杨得志、杨勇、杨成武 朝鲜战场的“三杨开泰”. 網易>新聞中心>軍事. 北京: 網易公司. 2006-04-26 [2010-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9). 
  24. ^ 徐京躍. 日出日落三八线. 中國青年網. 北京: 中國青年報社. 2010-01-11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0). 
  25. ^ 夏遠生. 从红一团团长到总参谋长——著名军事家杨得志. 黨史文匯. 2010, (4). 

延伸閱讀 編輯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王效禹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1年3月-1974年11月
繼任:
白如冰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王效禹
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1年3月-1974年11月
繼任:
白如冰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鄧小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80年3月-1987年11月
繼任:
遲浩田
前任:
王必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司令員
1979年1月-1980年3月
繼任:
張銍秀
前任:
曾思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司令員
1973年12月-1979年1月
繼任:
王必成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司令員
1955年3月-1973年12月
繼任:
曾思玉
前任:
鄧華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
1954年10月-1955年4月
繼任:
楊勇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軍區司令員
1949年12月-1950年12月
繼任:
劉金軒(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