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鱸
松江鱸(學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俗稱媳婦魚、花鼓魚、四腮鱸魚,為條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也是松江鱸屬下的唯一種。以中國上海松江所產者最為著名。中國將其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第二級的保護物種。而IUCN則未做評估。
松江鱸 | |
---|---|
NE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科: | 杜父魚科 Cottidae |
屬: | 松江鱸屬 Trachidermus |
種: | 松江鱸 T. fasciatus
|
二名法 | |
Trachidermus fasciatus | |
異名 | |
|
古代
編輯《後漢書》曾提及左慈在曹操舉辦的宴會中當場釣來松江鱸魚[2]。葛洪《神仙傳》也說「松江出好鱸魚,味異它處」。[3] 隋大業《拾遺記》載,隋朝時,隋煬帝到江都,吳郡松江獻鱸魚,煬帝讚賞曰:「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4][5]可見隋煬帝也很喜歡吃魚膾。除了蘸醬佐食外,亦有並用各種生菜拌食的食法,這種食法還很講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視覺美感。
分布
編輯依《東海魚類志》記述,松江鱸分布於菲律賓、朝鮮、日本以及中國東海、黃海、渤海等海域(及沿岸江河下游);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1] 但《黃河魚類志》作者及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王幼槐根據松江鱸產卵期(一般在二月中至三月中)要求水溫較低(4°C - 5°C)等條件,認為此魚分布南達菲律賓的記載似不可信。[6][7] 在中國見於鴨綠江口到福建九龍江口等鄰海淡水江河下游地區。[8]
深度
編輯水深0至25公尺。
特徵
編輯本魚體前部平扁,後部稍側扁。頭平扁,棘和稜均為皮膜所覆。口大,端位;上頷末端延伸至瞳孔後緣末端。前鰓蓋骨具4棘,上棘最大,後端向上彎曲。上下頷、齶骨和鋤骨具絨毛狀齒。體無鱗,被骨質小突起。背鰭2個,連續;胸鰭寬大,下部鰭條不分枝;尾鰭為凸。體背側褐色,腹部白色,頭側具4條暗色橫斑。第一背鰭的第2至4枚硬棘有一暗色斑;第二背鰭、胸鰭、臀鰭和尾鰭均有褐色小斑點形成的橫紋。體長可達14公分。
生態
編輯為肉食性底棲小型魚類,在生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橘紅色斜帶,似4片鰓片外露,故有「四鰓鱸」之稱。為降河洄游魚類。繁殖季節到來時,生殖群體由內河向河口聚集,並將卵產於近海的貝殼內,孵化後的幼魚則集體向淡水作溯河洄游,在淡水中索餌、成長。
經濟利用
編輯肉味鮮美,極具經濟價值。目前人工放養已有相當的成效,是有價值的養殖對象。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松江鲈.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後漢書》卷82下: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放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
- ^ 《後漢書》卷82下李賢注。
- ^ 《上海通志》>>第二十二卷 农业>>第七章 渔业>>第一节 渔业资源.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 ^ 《上海地方志》>>2009年第五期>>四鰓鱸魚--華夏第一名魚(何惠明)
- ^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黃河魚類專著及魚類學文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水產出版社,2015年,ISBN 9789578596771;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67015371。
- ^ 王幼槐. 关于松江鲈学名和模式产地以及地理分布之探讨. 海洋漁業. 2006, 28 (4): 209–303.
- ^ 李思忠,《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樂佩琦、陳宜瑜主編),240-243頁,科學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030064011
參見
編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魚綱(Pisces,1988年版) | ||||
---|---|---|---|---|
目 | 科 | 中文名 | 學名 | 保護級別 |
鱸形目(PERCIFORMES) | 石首魚科 (Sciaenidae) |
黃唇魚 | Bahaba taipingensis | II |
(SCORPAENIFORMES) | 杜父魚科 (Cottidae) |
松江鱸魚 | Trachidermus fasciatus | II |
刺魚目 (GASTEROSTEIFORMES) |
海龍科 (Syngnathidae) |
克氏海馬 | Hippocampus kelloggi | II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胭脂魚科 (Catostomidae) |
胭脂魚 | Myxocyprinus asiaticus | II |
鯉科 (Cyprinidae) |
唐魚 | Tanichthys albonubes | II | |
大頭鯉 | Cyprinus pellegrini | II | ||
金線䰾 (指名亞種) |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 II | ||
扁吻魚 | Aspiorhynchus laticeps | I | ||
大理裂腹魚 | Schizothorax taliensis | II | ||
鰻鱺目 (ANGUILLIFOMES) |
鰻鱺科 (Anguillidae) |
花鰻鱺 | Anguilla marmorata | II |
鮭形目 (SALMONIFORMES) |
鮭科 (Salmonidae) |
川陝哲羅鮭 | Hucho bleekeri | II |
秦嶺細鱗鮭 |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 II | ||
鱘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鱘科 (Acipenseridae) |
中華鱘 | Acipenser sinensis | I |
達氏鱘 | Acipenser dabryanus | I | ||
匙吻鱘科 (Polyodontidae) |
白鱘 | Psephurus gladius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