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茨施高架橋
格爾茨施高架橋(德語:Göltzschtalbrücke)是一條位於德國的鐵路橋,是世界最長磚造橋梁,並曾成為世上最高的鐵路橋。高架橋位於薩克森州福格特蘭地區賴興巴赫米勞和內奇考之間,橫渡了格爾茨施河。橋梁在1846至1851年間修建,為薩克森到巴伐利亞鐵路的一部份,目前屬於萊比鍚—霍夫線的一部份。橋梁南方10公里處,亦有一條造型相似的埃爾斯特高架橋。
格爾茨施高架橋 | |
---|---|
Göltzschtalbrücke | |
座標 | 50°37′21″N 12°14′37″E / 50.62258°N 12.24374°E |
承載 | 雙鐵路軌 |
跨越 | 格爾茨施河 |
地點 | 德國福格特蘭地區賴興巴赫和內奇考 |
維護單位 | 德國鐵路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拱橋 |
建築材料 | 世界最長磚造橋梁,共用了26,021,000塊磚頭,體積達135,676立方公尺(4,791,400立方英尺) |
全長 | 574公尺(1,883英尺) |
寬度 | 地基23公尺(75英尺) 頂部9公尺(30英尺) |
高度 | 78公尺(256英尺) |
跨數 | 共分4樓層,合計98個拱頂,最頂部由29手個拱頂組長,長達30.9公尺(101英尺) |
歷史 | |
設計師 | 約翰·安德烈亞斯·舒伯特 |
開工日 | 1846年5月31日 |
完工日 | 1851年 |
總造價 | 220萬塔勒 |
開通日 | 1851年7月15日 |
地圖 | |
歷史
編輯建造這橋梁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橫渡格爾茨施峽谷。薩克森—巴伐利亞鐵路公司希望能找出一個財政上可行的建造方案,於是在1845年1月27日在各德意志主流雜誌上登廣告,給於中標者1,000塔勒。可是共81份標書中,沒有一份能通過結構分析證明橋梁能支持火車通過。這獎金最終由4個參賽者瓜分,但沒有一項計劃能最終實現。
評審團主席約翰·安德烈亞斯·舒伯特有見及此,便運用他剛學的結構分析知識,自己設計了一條橋梁,靈感來自遞交的標書和位於洛伊布尼茨,於1845年完工的高架橋[2],使格爾茨施高架橋成為首上首個完成結構分析的橋梁。橋梁設計主要是由磚塊組成,在當時是一個不普遍的造橋材料;這是因為該地周遭是壤土豐度高,能夠快速和低成本地生產磚塊,只有橋梁主要部位才採用花崗岩。
高架橋在1846年5月31日正式動工,動工後橋梁設計只作出一次修工。格爾茨施高架橋在當時是一項工程奇蹟,位於鐵路沿線,接近20家磚廠每天生產5萬瑰28×14×6.5公分(11.0×5.5×2.6英寸)磚頭,每個拱位的腳手架都是度身訂造,共耗用了23,000個樹幹[3]。總計有1,736名工人參與橋梁建造,共31個工地設施。高架橋最終在1851年7月15日完工,成為了當時最高的鐵路橋,至今仍保持世界上最大的磚造橋紀錄[4]。
參考資料
編輯- ^ Wichmann, V. (2010). Die Göltzschtalbrücke im Zuge der RAB Chemnitz-Zwickau-Plauen-Hof (A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March 4, 2011.
- ^ Mühlhausen, U. (17 June 2010). Leubnitzer Viadukt und Göltzschtalbrück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7-19. (德語)
- ^ Wilfried Rettig: Die Eisenbahnen im Vogtland – Band 2: Neben- und Schmalspurbahnen, Bahnanlagen, Unfälle und Anekdoten (The railways in Vogtland, Vol. 2: Branch lines, narrow gauge railways, railway components, accidents, and anecdotes), EK-Verlag, 2002, ISBN 3-88255-687-0 (德語)
- ^ Title for Göltzsch Viadu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n-tv.de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