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勃 (1918年)
沈勃(1918年9月30日—2012年1月21日),原名張豫苓,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中國建築師、政治人物,曾主持多項重大工程的設計。
沈勃 | |
---|---|
出生 | 張豫苓 1918年9月30日 中國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 |
逝世 | 2012年1月21日 中國北京市 | (93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母校 | 國立北京大學 |
職業 | 建築師、政治人物 |
知名於 | 參與設計了20世紀5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 |
知名作品 | 人民大會堂、北京工人體育場等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編輯地下黨生涯
編輯張豫苓於1918年9月30日出生於山東省黃縣。1932年,張豫苓考入黃縣縣立中學,1935年到北平考上了崇實中學(現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高中,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輟學回鄉,擔任小學教員。1940年日軍占領黃縣後,張豫苓辭去教職,回到北平崇實中學完成學業。1941年夏,張豫苓高中畢業,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被封閉,張豫苓轉入日本傀儡政權控制下的國立北京大學(後世常稱為「偽北大」)工學院繼續學習,期間於194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和宋汝棼、黃仕琦一起成立了偽北大工學院第一個中共黨支部。[1]
1945年,張豫苓從偽北大工學院畢業。這一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宣布對「敵偽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進行甄審,學生在甄審合格、補習並考試之後才能得到證書。國民政府的甄審政策激起了北平各校大學生的反對。北京大學工學院發起北大校友聯合會,後與師大聯合組建北大、師大校友聯合會,反對甄審。張豫苓被公推為聯合會主席,最終迫使國民政府的甄審不了了之。[2]1946年,張豫苓又參與了反對國民黨操縱國民大會選舉的學生運動,後因地下黨員身份暴露,張豫苓撤往張家口中共解放區。之後化名沈勃,被派到瀋陽和營口領導地下黨組織工作。1948年,沈勃奉調潛回北平,任中共北平市委職業青年工委書記。[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勃被調到北京市地政局任黨組書記兼副局長。1953年,受命組建北京建築設計院,先後任副院長和院長。在北京建築設計院工作期間,沈勃主持設計了人民大會堂、北京工人體育場等19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3]1964年,沈勃調任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1]
1966年,文革爆發,沈勃被造反派打成「彭真死黨」、「死不改悔的走資派」,被開除黨籍、關押囚禁,三年後得到「解放」並恢復黨籍。1970年被派到北京市建築工程學校(今北京建築大學)任「二把手」。1972年10月,沈勃重組北京市規劃局,並於1973年6月提交了總體規劃修改稿,這一規劃中的道路紅線至今仍在北京市有關部門的規劃審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77年,沈勃調到北京市建委任副主任,還兼任市科委和市規劃委副主任,任內完成了北京二環路和三環路的建設。1983年,沈勃任北京市城建委主任,任內克服重重阻力,保住了密雲水庫的環境未被破壞,同年兼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984年,沈勃組織人大代表和有關部門反覆調研論證,提出在河北高碑店興建100萬噸大型污水處理廠,並於1986年北京市市人大八屆五次會議上與121位人大代表就修建污水處理廠一事聯名提案,終於使項目得到批准。[1]
1988年,70歲的沈勃退休。2011年12月1日,沈勃因不慎摔倒住院。2012年1月21日7時10分,沈勃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1]
個人生活
編輯沈勃與夫人侯瑞霞為偽北大校友,也曾共同參與學生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侯瑞霞長期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工作,曾任編輯部主任,1966年文革爆發後被迫害致死,終年48歲。沈勃與侯瑞霞育有二子,長子即為中國著名足球評論員張路。[1]
沈勃愛好體育運動,曾經練習過中長跑、跳高、撐杆跳和跳遠,在圍棋、書畫等方面也頗有造詣,亦曾擔任北京市棋協主席。[1][4]
軼事
編輯「棋聖」聶衛平年少時,沈勃經常與聶衛平及其弟弟聶繼波對弈。當時眾人皆看好已是全國冠軍的聶繼波,唯獨沈勃認為聶衛平踏實刻苦,將來必成大器。後果然言中。[5]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張路. 纪念我的父亲沈勃. 足球報 (新浪). 2012-02-09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3) (中文(簡體)).
- ^ 青春永在——1946-1948北平学生运动风云录. 北京: 北京出版社. : 6–7. ISBN 7-200-05394-5.
- ^ 读者质疑建筑评选 记者追访证实"十大建筑"无误. 北京青年報 (搜狐). 2001-05-24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27) (中文(簡體)).
- ^ 张路:中国足坛幕后真英雄. 東方網. 2001-11-15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常江. 张路和父亲最后一张合影. 北京廣播電視報.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