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霖
王育霖(臺灣話:Ông Io̍k-lîm,1919年—1947年3月),筆名王銘石[1],臺灣臺南市人,臺北高等學校第十三期畢業、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畢業,曾任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延平學院講師、民報法律顧問,個性耿直。二二八事件時,王育霖被便衣人員帶走後失蹤。[2][3]
王育霖 | |
---|---|
出生 | 1919年 台南市 |
失蹤 | 1947年3月14日 台北市大正町(中山北路)七條通 |
失蹤情況 | 六位穿中山服帶槍的軍人在家中逮捕 |
逝世 | 不詳,王育德稱在1947年3月底尚未被害,被關在台北市西本願寺 |
教育程度 | 臺北高等學校 東京帝國大學 |
職業 | 檢察官 |
配偶 | 陳仙槎(1942年7月27日結婚) |
兒女 | 王克雄(長子)、王克紹(次子) |
親屬 | 王育德(弟)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王育霖 |
全羅 | Ông Io̍k-lîm |
生平
編輯出身台南市,臺北高等學校畢業,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在學時即參加日本文官高等試驗考試司法科合格,隨即取得司法官資格。1944年分發,以成績優異,選任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為日本本土第一位台灣人檢察官,在京都被推為「台灣同鄉會」會長。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台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1946年8月29日辭職。
王育霖要轉行當律師,但依規定必須等一年,因此在建國中學陳文彬校長的邀請下擔任英文及公民的老師,也在延平學院擔任講師。遠親台大文學院林茂生院長創辦了民報,就請王育霖為法律顧問,並撰寫社論和司法評論。
王育霖寫了「何謂法治國?」、「法律是打不死的」、「報紙負責人的法律責任」等司法評論,指出當年的司法不公等問題。他和一些法律人推動召開全島的會議,討論當年的司法亂象,因此促成1946年12月22日官方在台北市召開的「台灣省司法會議」,長達五天。他參加「台北市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寫了《提審法解說》一書,由該會出版,強調人身自由的維護。
二二八事件前後的不同說法與查證
編輯當時的報導
編輯1946年《民報》報導,王育德偵辦新竹市政府總務科長官豪,由於空軍第26地勤中隊移交日軍遺留之庫存乾麵包、鳳梨罐頭等食品給新竹市政府,規定分給貧民及學校員生,結果卻發現在市場賣,空軍就向新竹地檢處告發,請求查辦,檢察官王育霖屢傳官科長不至,只好於1946年8月9日率憲兵親赴市府偵訊科長官豪,市府反控遭憲兵包圍,受到當時報社媒體高度關注[4]。
吳濁流於1970年代的說法
編輯二二八事件時任《民報》記者的吳濁流,在其1970年代的著作《臺灣連翹》中對同事件描述成:「新竹市的檢察官王育霖,在新竹市偵察奶粉的吞沒案時,偶然發現到「粉蟲」竟然是經辦救援物資的新竹市長郭紹宗,便攜一紙逮捕令往見市長。不料警察局長竟也是與市長同謀的,結果是本應依法執行檢察官命令的警察們反一擁而上,把王檢察官團團圍住,搶走了逮捕令。被激怒的檢察官趕返檢察處申請補發逮捕令,不料上司反而以遺失逮捕令相責,要追究他的責任。他憤怒之餘,只好辭去檢察官職務,到台北當起一名中學教師。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據稱市長差了警察到台北,把這位前任檢察官逮捕處決,棄屍淡水河。」[5]
王育德的說法
編輯據王育霖之弟王育德稱,王育霖在清鄉期間,認為郭紹宗必然報復,乃與其妻避走。不意,其妻發現物品未帶齊全[6],王乃為其妻返家,卻被派來埋伏的便衣人士帶走,之後下落不明;有人向王家透露王育霖被監禁於西本願寺,當時西本願寺由保安司令部第二處所使用。王家託人詢問政府,政府表示王被流氓擄走。[7]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一書的作者李筱峰根據王育德的說法表示,王育霖於三月底被軍方處死,棄屍淡水河,屍體下落不明[8]。
監察院調查
編輯紀念
編輯2018年9月9日,臺南市政府在他位於臺南中西區民權路上的老家掛上「王育霖、王育德兄弟故居」紀念牌,此外設於吳園的王育德紀念館也正式開幕[10][10]。王育德妻子王雪梅、女兒王明理、外孫女近藤綾等家屬也從日本返臺參與掛牌及開幕儀式[10]。紀念館中有展示王育德的相關文物,並重現其書房[10]。
註解
編輯- ^ 臺高歲月回眸-王育霖檢察官生平特展. archives.lib.ntnu.edu.tw.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終戰那一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231頁,蘇碩斌, 江昺崙, 吳嘉浤, 馬翊航, 楊美紅, 蔡旻軒, 張琬琳, 周聖凱, 蕭智帆, 盛浩偉,衛城出版,2017-12-05
- ^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王育霖1919~194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 〈空軍第廿六地勤中隊控告新竹市府,贈貧民學生麵包確有曖昧,王檢察官赴調查反稱包圍〉,《民報》,第二版,1946年8月13日
- ^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台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8月臺灣版第一刷。頁184-185
- ^ 李筱峰說法為衣物,王育德說法為皮夾。
- ^ 王育德, 我生命中的心靈紀事 10, 前衛, 2002
- ^ 李筱峰,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玉山社, 1990
- ^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死因案〉,監察院調查報告,092國調0024,2003年3月31日,之後出版為:趙昌平、廖健男、黃勤鎮、詹益彰、李伸一、謝慶輝、林時機、康寧祥.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陳訴案調查報告. 監察院. 2004. ISBN 9789570177657.
- ^ 10.0 10.1 10.2 10.3 劉婉君. 〈70年前1只手提包逃亡日本 王育德「重回」台灣〉. 《自由時報》. 2018-09-09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5).
參考資料
編輯- 王克雄、王克紹編:《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台北:遠足文化,2017)
-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王育霖
- 邱永漢《香港》V.S.彭明敏《逃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劉婉君. 〈70年前1只手提包逃亡日本 王育德「重回」台灣〉. 《自由時報》. 2018-09-09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