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說
稗說,也稱稗說體,是高麗後期出現的類似筆記類的文學體裁。高麗時期的稗說主要是圍繞詩人、詩句,記述逸聞趣事,傳說,期間夾雜著作者的評論,也記述有關文、賦、對聯、酒令等其它文學體裁,以及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的軼事[1]:497-506[2]:65-74。稗說在朝鮮王朝前半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但數量眾多,而且在題材和內容上已不局限於詩話,涉及名人逸事、傳說、寓言、笑話、天文地理、風俗民情等各個方面。雖然稗說與正史、地理志、寓言集等相比顯得「不正規」,但其豐富的內容和靈活的形式,也彌補了專著的不足,對研究朝鮮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稗說體散文中有關志怪、傳說、笑話等部分故事性較強,為此後小說的產生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意義。[1]:759-760[3]:221
現存高麗稗說體文集有李仁老的《破閒集》,崔滋的《補閒集》,李奎報的《白雲小說》和李齊賢的《櫟翁稗說》四部[1]:498。「稗說」一詞始於李齊賢的《櫟翁稗說》,不過,李仁老的《破閒集》被認為是稗說的開始[2]:65。朝鮮王朝時期稗說作品主要包括徐居正的《筆苑雜記》、《太平閒話滑稽傳》,姜希顏的《養花小錄》,成倪的《慵齋叢話》,曹伸的《諛聞瑣錄》,柳夢寅的《於於野談》等。[1]:759-763[3]:221-225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李岩; 徐建順、池水涌、俞成雲.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 ^ 2.0 2.1 金寬雄; 金晶銀. 《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略》.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ISBN 978-7-301-18103-4.
- ^ 3.0 3.1 韋旭昇著. 《韩国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301-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