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

概述

經濟不均,亦稱貧富差距經濟不平等國民所得不均等,是指一個群體裏面每個人之間的經濟資產(財富)及所得的分配不均等。該用詞一般是指一個社會裏面個人或群體之間的所得差距,也可用以指出國際貧富不均。貧富差距問題跟經濟平等、平等機會及平等結果的概念有關。

上圖以不同顏色顯示全球各國的吉尼係數。吉尼係數用以反映一國的國民所得差距狀況,由0至1,0代表絕對平等(即每個人的所得都相同),1代表絕對不平等(即所有所得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裏,其餘的國民沒有所得)。
India China Turkey
Egypt Serbia Indonesia
South Africa Philippines Colombia
貧民窟,亦稱為棚戶區,是貧富差距的象徵。全球各主要城市都不難找到這些貧民區。以上是其中九個例子。

人們對觀察貧富差距的道德意義和實際作用都有分歧,這種不平等是否應該存在?假如社會需要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差距到甚麼程度就超出「必要」的範圍?人們應該用甚麼方法改變不salut je m"aplle abraham et j'aime l'argent平等的程度?貧富差距有被讚賞為必要和有好處的[1],亦同時被指責為一個愈來愈大的社會問題[2]

2016年的一項元分析發現,「不平等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是負面的,這點在開發中國家比富裕國家更為顯著」,儘管不平等對經濟成長的平均影響並不顯著。該研究還發現,財富、土地和人力資本的不平等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比所得不平等危害更大[3]

貧富不均在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變化;不同的經濟結構或體系(例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在戰爭期間和和平以後、個人在創造財富的能力上的差異,都影響著貧富不均的產生。貧富不均亦可用以描述在一個時期之內不同行業的所得或財富,以至一個人一生的所得和財富狀況[4]。現時有多種經濟指數去量度貧富差距。在各種所得差距指標當中,較常用的是吉尼係數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S. Income Inequality: It’s Not So 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Thomas A. Garret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Spring 2010
  2. ^ Wilkinson, Richard; Pickett, Kate. The Spirit Level: Why More Equal Societies Almost Always Do Better. Allen Lane. 2009: 352. ISBN 978-1-84614-039-6. 
  3. ^ Pedro Cunha Neves, Óscar Afonso and Sandra Tavares Silva. A Meta-Analytic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Inequality on Growth. World Development. 2016, 78 (C): 386–400 [September 24, 2018]. doi:10.1016/j.worlddev.2015.10.0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4. ^ Wojciech Kopczuk, Emmanuel Saez, and Jae Song 發現:「全年所得變數 (log) 的上升大部分是建基於永久性所得變數 (log) 的上升以及短期所得變數 (log) 的溫和上升。」 因此,事實上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在於個人一生當中所得到的所得的差距擴大。而且,他們發現人們在所得分配當中向上流動仍然是很困難的)。請參閱他們合著的《Earnings Inequality and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Evidence from Social Security Data since 1937,》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5, no. 1 (2010): 91– 128.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貧富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