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那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7年11月18日) |
阿蒙霍特普四世(按不同的時間體系估計,去世於前1351年-前1334年之間),後改名阿肯那頓(Akhenaten,也譯作埃赫那頓),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
阿肯那頓 | |
---|---|
阿肯那頓 | |
古埃及法老 | |
統治期 | 1353 BC – 1336 BC[1] 或1351– 1334 BC[2],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
前任 | 阿蒙霍特普三世 |
繼任 | 斯門卡瑞 |
配偶 | 娜芙蒂蒂 基亞 一名身份不明的同胞姐妹 |
子女 | 斯蒙卡拉? 梅莉塔提 梅珂塔頓 安赫塞娜蒙 娜芙娜芙魯阿頓·塔舍利特 娜芙娜芙瑞 圖坦卡門 |
父親 | 阿蒙霍特普三世 |
母親 | 泰伊 |
去世 | 公元前1335年 |
葬於 | 阿肯那頓的皇室陵墓 國王谷55號墓 |
紀念遺址 | 阿瑪那, Gempaaten, Hwt-Benben |
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時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其母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提伊。較可信的出生時間為其父在位的第26年(前1379年至前1362年)。他不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長子(長子是圖特摩斯王子)。
阿蒙霍特普四世統治了17年(始自前1364年至前1347年之間,結束於前1351年至前1334年之間)。他在位時期所推行的宗教改革是古埃及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長期以來學者研究的焦點課題。
名字
編輯像古埃及的所有法老一樣,阿蒙霍特普四世擁有多個名字。實際上,新王國的法老們使用5個名字(參見五重命名法)。對於阿蒙霍特普四世,更特殊的是他還出於政治目的改過一次名字。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真名(出生時的名字,即拉名,以太陽神拉的兒子名義取的名字)是阿蒙霍特普,意為「阿蒙的僕人」。阿蒙是底比斯,後來也是整個埃及的主神的名字。希臘語文獻中將他的這個名字寫為更符合希臘人命名習慣的「阿蒙諾菲斯」(Αμένοφι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考古學界都使用阿蒙諾菲斯這個名字。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銜(樹蜂式王銜)是「涅弗爾-赫普魯-拉」(Nefer-kheperu-Rê),字面意思為「拉的容貌是美麗的」。後來這個王銜又附加了一個部分:「瓦恩拉」(Wa-en-Ra),字面意思為「拉是獨一無二的」。在著名的古埃及文獻阿馬爾奈文書中,出現了王銜的一個變體:Naphu(`)rureya。
-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宗教改革之後,為了表示與阿蒙信仰的決裂和對阿頓信仰的支持,他更改了自己的拉名。新的名字明顯表示出阿頓崇拜的意思:「埃赫那頓」(Akhenaten),字面意思為「阿頓的僕人」或「阿頓光輝的靈魂」。
- 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宗教改革之後沒有拋棄原來的王銜,但把荷魯斯銜改成了邁里阿頓(Mery-Aten),意為「受到阿頓喜愛的」。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兩女神式王銜為Wernesytemakhetaten(意為「埃赫那頓的偉大統治」)。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金荷魯斯式王銜為Wetjesrenenaten(意為「以阿頓的名義讚頌」)。
所有名字的寫法請見下表。
阿蒙霍特普四世:
荷魯斯 |
|
|
k՚ nḫt q՚ swt | ||||||||||||||||||||
鷹蛇 |
|
|
wsr nsyt m jptswt | ||||||||||||||||||||
金荷魯斯 |
|
|
wts ḫ՚w m jwnw sm՚ | ||||||||||||||||||||
樹蜂 |
|
|
nfr ḫprw -r՚ w՚ e r՚ | ||||||||||||||||||||
拉之子 |
|
|
imn htp nṯr hq՚ w՚st |
埃赫那頓:
荷魯斯 |
|
|
mr itn | ||||||||||||||||||||
鷹蛇 |
|
|
wsr nsyt m ՚ḫt itn | ||||||||||||||||||||
金荷魯斯 |
|
|
wts rn n itn | ||||||||||||||||||||
樹蜂 |
|
|
nfr ḫprw -r՚ w՚ e r՚ | ||||||||||||||||||||
拉之子 |
|
|
՚ḫ n itn |
統治
編輯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時期最重要的事件即是推行阿頓崇拜的宗教改革。他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開始宣傳這位將取代以往一切神靈的尊貴的太陽神。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與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進行了無情的爭鬥,並為了徹底擺脫阿蒙祭司而將帝國的都城由底比斯遷到其新建的城市埃赫塔頓(今埃及阿瑪納地區)。
有關阿蒙霍特普四世統治後期的關鍵史料來自於被稱為阿馬爾奈文書的古埃及文獻。這些文件發現於現代的泰勒阿馬爾奈,即阿蒙霍特普四世時代的埃赫塔頓。文件主要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王朝的外交通函。這些信箋中包含了真正的無價之寶:來自亞洲地區的大量泥版文件,它們是埃及在亞洲的殖民地或盟友發給法老的。這些文獻顯示,由於阿蒙霍特普四世對宗教事務的過度關注,埃及在國外的影響力下降,甚至是出現了明顯的國力衰退。法老對宗教改革以外的政治活動的漠視最終導致由圖特摩斯三世建立起來的埃及帝國發生了大麻煩。
在亞洲的總督和附庸國的國王向法老寫信,他們抱怨經常被無故斥責或欺騙。在其在位早期,阿蒙霍特普四世與亞洲主要國家米坦尼的國王發生嚴重矛盾。他因此與西臺人結盟,而這些可怕的戰士在他們的偉大領袖蘇庇路里烏瑪一世領導下,正在進攻米坦尼以圖建立自己的霸權。許多臣服於埃及的亞洲小王公也受到西臺人的威脅,他們只能向遠在非洲的法老本人求援,而阿蒙霍特普四世一概置之不理。總之,在他統治期間埃及對亞洲的控制大幅削弱;很多學者認為一個全盛的埃及帝國時代正是在這裡結束。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統治時期(有時被稱為「阿馬爾奈時期」)也曾發生其它重大事件,包括一場瘟疫,也許是世界上第一次大流感爆發。這場疾病從埃及擴散到整個中東,殺死了西臺新王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本人。可能正是這場疾病導致了埃赫塔頓這座城市的迅速衰落,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後不久它就荒廢了。
宗教改革
編輯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其在位的第一年引入了對太陽神阿頓的崇拜,從而宣告了埃及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常的宗教改革的開始。阿頓原本是一個古老但不甚重要的埃及神祇,現在被法老提高到了最顯赫的地位。阿頓崇拜的早期階段是以阿頓為最高神,但同時不否認其他神靈的神性的「單一主神教」式宗教,與傳統的埃及宗教並無衝突;但後期階段,阿頓就明顯顯示出原始一神教的色彩了。
阿頓的字面意思是指太陽光輪本身。在古埃及的神話體系裡,最重要的太陽神是拉,他是古王國時期的主神。拉後來與象徵法老家族王權的荷魯斯以及在隨著底比斯崛起為埃及首都而地位急劇上升的底比斯地方神阿蒙合併。這種合併相當突兀,但卻為古埃及人所接受。阿蒙霍特普四世簡化了這個體系,通過宣稱可以看見的太陽形象本身是唯一的神,他創造了已知的世界上第一種一神教。一些研究者把阿頓信仰理解為一種含有樸素科學思想的自然主義,其理論的基礎在於認識到太陽的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根本能源這一事實。
阿蒙霍特普四世為什麼要推行如此劇烈的宗教改革,是研究者一直探究的課題。較為可信的是,法老希望通過貶低阿蒙神的地位來打擊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階層。這樣一來,他的宗教改革實際是一場政治鬥爭。法老想要集中權力,以遏制自新王國建立以來權勢日益強大的祭司集團與王室分庭抗禮的傾向。
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其在位的第5年開始建造一座新首都,埃赫塔頓(意為阿頓的視線)。在同一年他正式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埃赫那頓,作為他的新崇拜的證據。此後不久他就把埃及幾乎所有的宗教活動都集中到埃赫塔頓,儘管城市本身似乎還未完工。埃赫那頓為阿頓在埃及各地建造了許多宏大的神廟,包括一座位於卡納克的神廟,那裡原本主要祭祀阿蒙。埃赫那頓也被廣泛相信是著名的阿頓頌詩的作者。
在宗教改革的最初階段阿蒙霍特普四世僅僅將阿頓描述為一個類似於阿蒙-拉的「最高神祇」,以使這種新信仰更接近於埃及的傳統宗教形式。但是在統治的第9年他開始宣布阿頓不僅僅是最高的神,而是唯一的神。這使法老本人,成為人民與神交流的唯一中介,從而排除了在底比斯的阿蒙祭司。不僅如此,埃赫那頓下令破壞埃及全國的阿蒙神廟。在埃及其它神廟裡所崇拜的眾多神明也受到打擊。
家庭
編輯保存至今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統治時期的埃及藝術作品(壁畫和雕塑)大多屬於阿馬爾奈風格,它們大量描繪了法老的家庭生活,而其中他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娜芙蒂蒂王后的形象顯得非常突出。阿馬爾奈風格的藝術品多是描繪法老與王后的幸福生活為主題。這些藝術品描繪的娜芙蒂蒂的形象出現了美醜兩個極端,有時會誇張地表現在她的拉長的頭部和突出的腹部。這是埃及歷史上唯一一次法老的神聖家庭被以自然主義的風格表現出來,並且他的家庭明顯顯示出其樂融融的特點。娜芙蒂蒂經常作出一些只有法老本人才會做的舉動,這可能暗示她獲得了超過一個王后通常所應擁有的權力。
保存下來的埃赫那頓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他有一副非常奇特的外貌:極其細長的四肢,突出的腹部和寬大的臀部。這帶來了一些奇怪的觀點,例如認為埃赫那頓實際上是一個化裝成男人的女人,或是雙性人,或者患有什麼性別決定混亂的病症。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基因突變所造成,畢竟古埃及近親通婚太過普遍,王室尤其是如此,但這些猜測目前仍沒有實際依據。另一種理論解釋說法老奇怪的容貌是受到馬凡氏綜合症的折磨的緣故。
直到埃赫那頓的木乃伊被發現並確定身份之前,有關他的種種身體缺陷的解釋還會不斷出現。然而,必須注意到,作為一個法老,埃赫那頓完全可以控制工匠將自己及整個王室家庭的形象塑造成什麼樣子。與其說現存的雕刻展示了法老本人的真實容貌,更容易相信今天看到的奇怪形象可能正是埃赫那頓特意要藝術家和工匠所描繪的風格。
死亡,喪葬和繼承
編輯阿肯那頓和阿瑪納家族最後出現的日期發現於梅里拉二世的陵墓,日期是阿肯那頓統治第12年的第二月。[4]在這之後的歷史記錄都已不明,只有圖坦卡門繼承王位被闡明。
柏林博物館在2012年12月的記者會上詳述了一段明確記有阿肯那頓統治的第十六年(Year 16 III Akhet day 15)的銘文。這段銘文於阿瑪納北部的一個石灰石採石場裡被發現, 銘文中提到了仍在世的娜芙蒂蒂。[5][6][7]該銘文還提到了位於阿瑪納的建造計劃,並明確證實阿肯那頓和娜芙蒂蒂在阿肯那頓去世前一年仍是皇家夫婦。
阿肯那頓計劃將墓地遷至尼羅河東邊(太陽升起之處),而不是埃赫塔頓西部(太陽落下之處)的皇家墓地。其遺體後來在首都遷回底比斯後被移走,而最近的基因檢測確認了發現KV55的木乃伊是圖坦卡門的父親,而這具木乃伊「最有可能」就是阿肯那頓本人。[8]該陵墓里發現有大量阿瑪納時期的物品,包括了一個被蓄意破壞的皇家殯葬面具。其石棺已被破壞,但過後被重建並放置在開羅博物館。
同樣地,雖然大部分人都認為阿肯那頓死於其執政的第17年,但斯門卡瑞是與其共同執政2或3年還是短暫在位仍不清楚。[9]若斯門卡瑞在阿肯那頓死後還活著,那他可能獨立執政的法老並統治埃及少於一年。斯門卡瑞的繼位者為統治埃及2年又一個月的女法老——娜芙娜芙魯阿頓。[10]反過來,這位女法老可能傳位於圖坦卡頓,即後來的圖坦卡門,然後由維齊爾阿伊攝政。圖坦卡門被認為是斯門卡瑞的弟弟,阿肯那頓與基亞的兒子,雖然仍有人認為他是斯門卡瑞的兒子。2010年的DNA檢測表明圖坦卡門的確是阿肯那頓的兒子。[11] 有人提出,阿肯那頓死後,娜芙蒂蒂就改名為娜芙娜芙魯阿頓執政[12],但有學者認為娜芙娜芙魯阿頓其實是阿肯那頓的長女梅里塔提。一塊發現於阿瑪納陵墓的所謂「核心石碑」娜芙蒂蒂可能成為了阿肯那頓共同執政者,但這並不完全確定,因為上面的名字被去掉並被刻成安赫塞那蒙和娜芙娜芙魯阿頓的名字。[13]
後世紀念
編輯阿肯那頓死後,被後繼者斥為「異端」,很多關於他的紀錄都遭到之後的統治者抹煞。
美國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作有歌劇《阿肯那頓》。
相關條目
編輯引用
編輯- ^ Encylopaedia Brittanica Article. [2009-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 ^ von Beckerath(1997年),第190頁
- ^ 3.0 3.1 Clayton(2006年),第120頁
- ^ Allen (2006), p.1
- ^ Athena Van der Perre, "Nofretetes (vorerst) letzte dokumentierte Erwähnung," in: Im Licht von Amarna - 100 Jahre Fund der Nofretete. [Katalog zur Ausstellung Berlin, 07.12.2012 - 13.04.2013]. (December 7, 2012 - April 13, 2013) Petersberg, pp.195-197
- ^ Dayr al-Barsha Project featured in new exhibit 'Im Licht von Amarna' at the Ägyptisches Museum und Papyrussammlung in Berl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06/2012
- ^ Van de Perre, Athena. 2014. "The Year 16 graffito of Akhenaten in Dayr Abū Ḥinn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ter years of Nefertiti." Journal of Egyptian History 7:67-108
- ^ Hawass, Zahi et al. "Ancestry and Pathology in King Tutankhamun's Family"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p.644
- ^ Allen (2006), p.5
- ^ Erik Hornung, Rolf Krauss and David Warburton (editors), Handbook of Ancient Egyptian Chronology (Handbook of Oriental Studies), Brill: 2006, pp.207 & 493
- ^ A Frail King Tut Died From Malaria, Broken Leg - ABC News. Abcnews.go.com. [201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8, 2010).
- ^ Pocket Guides: Egypt History, p.37, Dorling Kindersley, London 1996.(the Neferneferuaten part is taken from Wikipedia Nefertiti entry)
- ^ Nicholas Reeves. Book Review: Rolf Krauss, Das Ende der Amarnazeit (Hildesheimer Ägyptologische Beiträge, 1978). [2008-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31).
參考資料
編輯- von Beckerath, Jürgen. Chronologie des Pharaonischen Ägypten: Die Zeitbestimmung der ägyptischen Geschichte von der Vorzeit bis 332 v. Chr. Münchner Ägyptologische Studien 46. Mainz: Philipp von Zabern. 1997. ISBN 3805323107 (德語).
- Clayton, Peter. Chronicle of the Pharaohs. Thames and Hudson. 2006.
外部連結
編輯- Akhenaten and the Hymn to the Aten
- A more detailed profile of hi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profile discussing his familial rel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Great Hymn to the At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Re-examination of the Long Coregency from the Tomb of Kheruef by Peter Dorman
前任: 阿蒙霍特普三世 |
埃及法老 (第十八王朝) |
繼任: 斯門卡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