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衛星客運廊

T1衛星客運廊(英語:T1 Satellite Concourse)是香港國際機場航廈之一,曾稱為北衛星客運廊(英語:North Satellite Concourse),坐落於第一航廈以北,樓高兩層,面積達20,000平方公尺,設有9個供窄體飛機停放的廊前停機位(閘口13至21)及1個遙距停機位登車處(閘口22),天際走廊工程開始前曾有10個停機位(此為閘口507)[1],候機區設有10間商舖及2間食肆。衛星客運廊在2009年12月17日,​14年前​(2009-12-17開始投入服務[2],預計每年可接待逾500萬人次的旅客。由於北衛星客運廊在天際走廊建成後連接第一航廈,成為航廈的一部分,因此位於北衛星客運廊的閘口及停機位號碼於2021年3月25日重新編配,以配合第一航廈的號碼排序,北衛星客運廊亦易名為「T1衛星客運廊」。[3]510號閘口改為13號閘口,509號閘口改為14號閘口,如此類推,原有接駁公車地點則未有消息,有關閘口更改計劃與2020年的計劃不同。

2009年啟用時T1衛星客運廊外觀
T1衛星客運廊內部(2013年)
2022年「天際走廊」正式啟用,連接第一航廈與T1衛星客運廊
2022年啟用的「天際走廊」另一側,建築擁有廣闊的視野,可俯瞰飛機與跑道

歷史

編輯

隨著機場的中轉旅客增加,較小型的窄體飛機的起降量也相應上升。雖然這類飛機能使用大型泊機位,但這樣會浪費資源。有見及此,機管局在2006年投放10億興建北衛星客運廊以配合市場要求。新客運廊於2009年12月17日試業[4]。北衛星客運廊由於須依靠機場公車接駁,使用上較為不便,所以初期使用的航空公司以飛行短途線的廉價航空及小型航空公司為主。及至2015年,國泰港龍航空已遷入使用北衛星客運廊之登機門,以及後來2019年隨著收購改由香港快運航空使用。

2020年2月11日起,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香港往返各地的航班大幅減少,北衛星客運廊暫停使用,所有航班轉往第一航廈的停機位上落。

2021年3月25日起,北衛星客運廊登機門改為13-21號。

2021年11月18日起,衞生署於香港國際機場T1衛星客運廊內設置二號臨時樣本採集中心。[5]

2022年11月1日,連接T1衛星客運廊與第一航廈的天際走廊正式啟用。[6]

交通

編輯

由於北衛星客運廊是一座四周有飛機滑行道圍繞的獨立建築物,也不是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的服務範圍,所以須要依靠禁區內的機場公車往來。離境的旅客在一號或者第二航廈辦理登機及出境手續及接受保安檢查後,在第一航廈指定地點乘坐接駁公車到達北衛星客運廊。接駁公車每4分鐘一班,旅客可以隨時乘坐接駁公車來往北衛星客運廊及第一航廈。

機管局在第一航廈與北衛星客運廊之間興建一條名為「天際走廊」的全天候行人走廊來實現步行接駁。外型形似牌樓、全長200公尺的「天際走廊」由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承建,連接第一航廈與北衛星客運廊,落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長機場禁區人行天橋。天橋高度超過28公尺,足以全球最大型客機空中巴士A380通過。天橋啟用後,旅客毋需乘坐穿梭公車,往來兩座大樓的時間將大大減少。

「天際走廊」亦是一個景點,兩端採用透明玻璃地板能讓旅客一覽停機坪的景色。[7]

設施

編輯
禁區:
  • 4/F - 抵港層、天際走廊(來回第一航廈中央客運廊入境區)、轉機登記處
  • 5/F - 離境層、天際走廊(來回第一航廈中央客運廊離境區)、登機門13-21、登機門旁設有封閉式通道供抵港旅客前往第四層(抵港層)

參考註釋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9-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4). 
  2. ^ 機場北衛星客運廊啟用 客運服務進一步提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機場管理局,2009年12月15日
  3. ^ 存档副本. [202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1). 
  4. ^ 機場北衛星客運廊啟用 客運服務進一步提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機場管理局,2009年12月15日
  5. ^ 存档副本. [2021-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6. ^ 機場「天際走廊」啟用 連接一號客運大樓及衛星客運廊 - RTHK. news.rthk.hk.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中文(臺灣)). 
  7. ^ 連接一號客運大樓及北衛星客運廊的天際走廊.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