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伊莉莎白蒂夫卡
由微肿头龙在話題清晰方式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個月前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自動評為消歧義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清晰方式
編輯@微腫頭龍:那您有沒有更清晰的方式來區分州-區-市鎮的方式?能夠讓讀者一眼明了各級行政單位的界限。我覺得在這樣的消歧義頁里加個空格更清楚。--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17 (UTC)
- 最簡單的,別放市鎮。消歧義項的描述應儘可能簡短。--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24 (UTC)
- 可是我不覺得我的方式有什麼大問題,並且更好。--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37 (UTC)
- 但反正空格的作用並非為了「閱讀起來更方便」,所以不能放空格。--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47 (UTC)
- 請給出維基方針或指引。--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49 (UTC)
- 我找不到關於空格用法的方針,但我認為中文裡除特殊情況外不應使用空格。如果閣下不同意可以去徵求更多人的意見。--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9:00 (UTC)
- 這種消歧義頁就是您所說的特殊情況,有助於讀者快速分清各級行政單位的界限。--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09 (UTC)
- 不可以把未用於消歧義的區、市鎮刪掉嗎,比方說山東省和河南省有一個同名的鎮,我覺得用省區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把其上級全部列出。--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14 (UTC)
- 沒有全部理解您的意思。烏克蘭這種常見地名中有時同區甚至同市鎮都有同名的村莊。我這種方式列出來我覺得非常明了。辛辛苦苦的工作被別人簡單否定,感覺不是太好的。--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2 (UTC)
- 只針對同州同區的列出市鎮即可(其實也不用,因為藍連結里也會有市鎮名)--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5 (UTC)
- 不是否定你的辛苦,感覺可以參考一下烏克蘭語,目前列出的幾個都是村莊,那麼結尾的村莊可以放到這一系列的開頭,另外如果一個州只有這一個村,下一級行政區可以不用列出來,如果需要消歧義就列出來。--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58 (UTC)
- 可以參照,但並非一定要按照其方式。烏維里消歧義的後綴都被管道連結屏蔽了,但中維里不能屏蔽消歧義後綴。如有人在Wikipedia_talk:消歧義里說的,這些都是小細節,無需去統一或禁止某種做法。在達不到共識之前,還是應該回復至分歧前的版本。如果你們要改變的話,那應該是你們的義務去爭取到共識。然後再來修改。--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3:38 (UTC)
- @Kethyga:另外,消歧義頁的主要用途就是當讀者進入這個頁面後能夠快速找到其所需要的頁面。那麼提供完整的行政區劃結構可以讓讀者得到快速確認。注意烏克蘭地名中很多同名村莊可能在中維里還未創建,所以還沒有在消歧義頁里列出。如果列出到市鎮層次(有時甚至需要到長老區層次),可能幫讀者確認該村莊是否已經有頁面了。建議您去閱讀一下不加和加了空格的版本,哪個版本能夠讓讀者快速找到所需條目?--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8:57 (UTC)
- 沒有全部理解您的意思。烏克蘭這種常見地名中有時同區甚至同市鎮都有同名的村莊。我這種方式列出來我覺得非常明了。辛辛苦苦的工作被別人簡單否定,感覺不是太好的。--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2 (UTC)
- 不,我指的特殊情況是比如iPhone 16這種。此消歧義頁不是。--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16 (UTC)
- 可問題是誰有權來認定什麼情況是特殊情況?難道不是要經過討論來取得共識嗎?即使您是管理員,也請尊重一般維基編輯者的苦勞。--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4 (UTC)
- 另外,不明白您說的"iPhone 16"是啥意思。--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6 (UTC)
- 特殊情況就是專有名詞(一般是外語原文)里自帶的空格應該保留,其他的應該清理掉,因為中文文本是沒有空格的。iPhone 16就是其中一種需要保留空格的而不是變成iPhone16。另外,我不是管理員,我自然會尊重每一位編者的苦勞,但這不是保留不合理部分的理由。--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9 (UTC)
- 而我的判斷是這種消歧義頁是特殊情況的排版文本,不是通常的文章文本。--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01 (UTC)
- 那你需要提供方針/指引/實體百科全書例子作為此論據的支撐。至少WP:DABSTYLE里的例子不能支持「不是通常文章文本」這一觀點。--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12 (UTC)
- 我以前就說過你們有些人死扣方針。那如城關鎮頁面裡每行還沒有使用句號呢?很多消歧義頁里在詞條後不是使用逗號而是使用冒號。在法律上,如果某事並未明文禁止,而現實上又有很多人去做,那麼就會形成慣例。這種慣例雖然沒有銘文規定,但法院做裁決時也是需要考慮到的。--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41 (UTC)
- 關於句號請見Wikipedia:消歧義#消歧義項描述末尾是否需要加句號?,關於逗號冒號請見該討論下方。這些我認為都是小事,無所謂。唯有這個空格令我難以接受。後面那段法律我不知和此討論有什麼關係。--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52 (UTC)
- 您覺得空格難以接受,那我覺得空格可以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那憑什麼要遵守您的觀點。在達不到共識的情況下,請回復至分歧前的版本。另外從那個討論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小細節,沒必要去強制統一或禁止。而後面那段法律的說法是如果把維基的方針和指引當作維基的法律來看的話,雖然方針指引上建議或規定該怎麼做,但實踐上人們不按照該規定而用另外的方式去做而又未被懲罰的話,那表明原有的方針指引變得過時或失效,而人們使用的做法就變成了不成文的法律(方針指引)。從法律專業角度來說,法律並不僅僅是法律條文裡的那些話,還要考慮到制定法律前的草案討論、現實做法、法院判例、與憲法的關係(維基的自由精神)等等。所以請不要死扣方針上的字眼。--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3:30 (UTC)
- 標點符號只是小細節,但在內文使用空格可就違背了中文的書寫習慣(不空格)。除非得到多數編者的認同,否則我會繼續移除所有帶有空格的消歧義。維基百科指引/方針不是法條,不按照規定執行並不會受到懲罰,除非該編者是蓄意違反。正確做法應該提醒相關編者,如果該編者不認同方針指引可以提出修改,而不是光會反對方針指引。一邊反一邊又懶得改方針指引那要方針指引幹什麼?沒有人糾正是因為沒有人看到,不是大家默認允許,就和闖紅燈沒有被罰不是因為法律允許而是警察沒看到一樣。而且維基百科和法律不同,法律可以不溯及既往,但維基方針推出後可以不溯及之前的條目?所以別拿法律和維基瞎類比。何況就算原有的法律過時法官也得跟著法條判,直到新的法條上線。回到此消歧義的爭議,在內文使用空格已經從根本上違反了中文的書寫習慣,除非大家認同否則不能接受。--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4:21 (UTC)
- 我們維基志願編輯者的精力有限。我覺得花那麼大的精力去討論方針指引的修改,不如把同樣的精力為編輯或創建條目。
- 再說中文裡也並非不能完全使用空格,在姓名列表里兩個字的姓名為了排版整潔的話就會加空格跟三字姓名對齊。那在這種消歧義頁面裡為了方便讀者快速理解行政級別,加上空格就大逆不道了?--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8:45 (UTC)
- 給您舉個加空格的栗子:人民日報。那裡各個姓名之間也沒有用「、」符號,而是使用空格。二字姓名之間也加了空格。--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9:08 (UTC)
- 那個是為了整齊而這麼做,而且確實有實際例子支持。如果你要運用此邏輯應該把州、區、市鎮對齊,但相必不會獲得支持。大逆不道倒不至於,但有更佳方案——去掉市鎮、保持整潔。--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8日 (三) 01:13 (UTC)
- 標點符號只是小細節,但在內文使用空格可就違背了中文的書寫習慣(不空格)。除非得到多數編者的認同,否則我會繼續移除所有帶有空格的消歧義。維基百科指引/方針不是法條,不按照規定執行並不會受到懲罰,除非該編者是蓄意違反。正確做法應該提醒相關編者,如果該編者不認同方針指引可以提出修改,而不是光會反對方針指引。一邊反一邊又懶得改方針指引那要方針指引幹什麼?沒有人糾正是因為沒有人看到,不是大家默認允許,就和闖紅燈沒有被罰不是因為法律允許而是警察沒看到一樣。而且維基百科和法律不同,法律可以不溯及既往,但維基方針推出後可以不溯及之前的條目?所以別拿法律和維基瞎類比。何況就算原有的法律過時法官也得跟著法條判,直到新的法條上線。回到此消歧義的爭議,在內文使用空格已經從根本上違反了中文的書寫習慣,除非大家認同否則不能接受。--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4:21 (UTC)
- 您覺得空格難以接受,那我覺得空格可以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那憑什麼要遵守您的觀點。在達不到共識的情況下,請回復至分歧前的版本。另外從那個討論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小細節,沒必要去強制統一或禁止。而後面那段法律的說法是如果把維基的方針和指引當作維基的法律來看的話,雖然方針指引上建議或規定該怎麼做,但實踐上人們不按照該規定而用另外的方式去做而又未被懲罰的話,那表明原有的方針指引變得過時或失效,而人們使用的做法就變成了不成文的法律(方針指引)。從法律專業角度來說,法律並不僅僅是法律條文裡的那些話,還要考慮到制定法律前的草案討論、現實做法、法院判例、與憲法的關係(維基的自由精神)等等。所以請不要死扣方針上的字眼。--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3:30 (UTC)
- 關於句號請見Wikipedia:消歧義#消歧義項描述末尾是否需要加句號?,關於逗號冒號請見該討論下方。這些我認為都是小事,無所謂。唯有這個空格令我難以接受。後面那段法律我不知和此討論有什麼關係。--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52 (UTC)
- 我以前就說過你們有些人死扣方針。那如城關鎮頁面裡每行還沒有使用句號呢?很多消歧義頁里在詞條後不是使用逗號而是使用冒號。在法律上,如果某事並未明文禁止,而現實上又有很多人去做,那麼就會形成慣例。這種慣例雖然沒有銘文規定,但法院做裁決時也是需要考慮到的。--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41 (UTC)
- 那你需要提供方針/指引/實體百科全書例子作為此論據的支撐。至少WP:DABSTYLE里的例子不能支持「不是通常文章文本」這一觀點。--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12 (UTC)
- 而我的判斷是這種消歧義頁是特殊情況的排版文本,不是通常的文章文本。--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01 (UTC)
- 特殊情況就是專有名詞(一般是外語原文)里自帶的空格應該保留,其他的應該清理掉,因為中文文本是沒有空格的。iPhone 16就是其中一種需要保留空格的而不是變成iPhone16。另外,我不是管理員,我自然會尊重每一位編者的苦勞,但這不是保留不合理部分的理由。--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39 (UTC)
- 不可以把未用於消歧義的區、市鎮刪掉嗎,比方說山東省和河南省有一個同名的鎮,我覺得用省區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把其上級全部列出。--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14 (UTC)
- 這種消歧義頁就是您所說的特殊情況,有助於讀者快速分清各級行政單位的界限。--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0:09 (UTC)
- 我找不到關於空格用法的方針,但我認為中文裡除特殊情況外不應使用空格。如果閣下不同意可以去徵求更多人的意見。--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9:00 (UTC)
- 請給出維基方針或指引。--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49 (UTC)
- 但反正空格的作用並非為了「閱讀起來更方便」,所以不能放空格。--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47 (UTC)
- 可是我不覺得我的方式有什麼大問題,並且更好。--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08:37 (UTC)
- 相關話題:在如Trymybestwikipedia批量創建的小地名條目里,條目首句通常是:XX是XX國的村莊,由XX省XX縣負責管轄。我覺得「負責管轄」是值得商榷。很多國家上下級行政單位並不是管轄關係,只是行政區劃上的隸屬關係(當然可以討論「管轄」的具體意思是什麼)。我一般喜歡使用「XX是XX國XX省XX縣的村莊」格式。因為外國地名有時很長,這也會引起讀者難以分清行政區劃級別的界限。當然這種情況下不能使用空格。我好像是不是在日維里有在一個長地名下面添加下劃線的做法,這樣的話這種連串的下上級行政單位間下劃線有個中斷,便於讀者閱讀。不知這種做法是不是可以在中維里使用。有沒有有心人士去推動一下?--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11 (UTC)
- 我更傾向於「某某是隸屬於X州X區的村莊」,當然這種小細節無所謂。上級行政區劃都會有「州」、「區」、「鎮」等字眼,認真看應是不會有誤會的。--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17 (UTC)
- 您自己都說了要「認真」看,那為了方便讀者快速理解的話加個空格不是更方便嗎?--萬水千山(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8:47 (UTC)
- 我更傾向於「某某是隸屬於X州X區的村莊」,當然這種小細節無所謂。上級行政區劃都會有「州」、「區」、「鎮」等字眼,認真看應是不會有誤會的。--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9月17日 (二) 11: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