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國立中央大學 (大陸時期)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Untitled
編輯新加入的討論內容請放在最後,謝謝。
wikipedia編輯請注意,百科全書敘述事實,請不要修改歷史,也不要加入後人主觀評述。
顯然是敘述事實了,那9所學校是源出一門,這個是9校聯慶江澤民總書記的賀詞裡面來得,除非那個是錯的
--的確,中共對整個歷史作了修改
9校同源的說法沒什麼問題。注意其中對「辦學歷史」和「建校歷史」措辭上細微的差別。Alexcn 06:48 2004年8月12日 (UTC)
歷史名詞的介紹請以歷史真面目敘實的方式介紹,而不要採用經過某些人修改歷史的說法。要實事求是。另外,如果即使採用人為修改的歷史,每個人修改的方法不一樣,將會有很多衝突的版本。
另外,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不是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和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九所高校的前身,這些院校都是在1952年以後建立的院校;同時,他們存在一定的關係,這些院校1952年前曾經主要是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相應的部分學科。東南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四所大學是由南京工學院分離有關學科成立的,其中,東南大學繼承了南京工學院。
Alexcn 13:11 2004年8月13日 (UTC)
(簽名可以用~~~~) 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1952年分出師範學院、工學院、農學院、農學院林學系、工學院水利系、工學院航空系、醫學院,新組建了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改名為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工學院(1988年改名為東南大學)、南京農學院(1988年改名為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學院(1985年改名為南京林業大學)、華東水利學院(1985年改名為河海大學)、華東航空學院(後併入組建西北工業大學)、華東軍醫學院(現第四軍醫大學)7所大學。
此外,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還在1932年獨立成為上海商學院、上海醫學院。
繼承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的是南京大學。其他7所學院都是1952年新建立的院校。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林學院在1982年都曾經舉行盛大的30周年校慶。這個歷史可以查證。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不了解事實真相。謝謝。 Wiking 08:49 2004年4月20日 (UTC)
:已經看到了,符合事實。辛苦!任何人如果有異議,歡迎在此討論Wiking 09:10 2004年4月20日 (UTC)
國立中央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1949年,中共將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自此以後,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不存在國立中央大學這個名稱。為使條目具有現實意義,把有關大陸國立中央大學的內容改換到國立南京大學。原Talk:國立中央大學也移動到此。 Ncuee 02:04 2004年5月20日 (UTC)
為了條目清楚,建議只敘述「國立南京大學」相關內容,時間上從1949年更名到1952年院系調整,1952年後衍生院校的演變簡要記述。中大在台灣復校的內容與此條目無太大聯繫,給出國立中央大學的參考連結即可。
Alexcn 2004年8月6日(UTC)
國立中央大學1962年在台複校。1949年,中共將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自此以後,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不存在國立中央大學這個名稱。為使條目具有現實意義,把有關大陸國立中央大學的內容改換到國立南京大學。 Ncuee 02:04 2004年5月20日 (UTC)
還是將1949年前的『國立中央大學』相關文字移到國立中央大學,此條目僅僅負責1949年易名直到到1952年的內容。 Alexcn 2004年8月6日(UTC)
To Wing, 以下內容最在是在wikipedia上面的,見05:27 2004年6月2日,後來被人刪除: 「南京大學1952年分出師範學院、農學院、農學院林學系、工學院、工學院水利系、工學院航空系、醫學院,新組建了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改名為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學院(1988年改名為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學院(1985年改名為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學院(1988年改名為東南大學)、華東水利學院(1985年改名為河海大學)、華東航空學院(後併入組建西北工業大學)、華東軍醫學院(現第四軍醫大學)七所大學。南京工學院設在南京大學舊址,南京師範學院設在金陵女子大學舊址。南京大學由原址遷至金陵大學舊址;此外,1937年抗戰遷至四川開學,在重慶沙坪垻,曾蒙重慶大學相助,醫學院另遷成都華西壩,有賴華西大學支持,1946年還寧。台灣中壢國立中央大學1962年復校,1979年復名。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是以南京工學院(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有關系科為基礎組建衍生而來的同源院校。此外,1932年,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獨立成為國立上海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國立上海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海體育學院諸校亦為南京大學(中央大學)的衍生親緣院校。
容易讓人誤會的是,國立南京大學不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和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九所高校的前身。東南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四所大學曾經主要是南京工學院的有關系科;其中,東南大學繼承南京工學院;南京工學院是東南大學的前身,而不是江蘇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前身;南京工學院化工系(即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化工系)是南京工業大學的前身;其他類推。同樣,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不是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或者南京林業大學的前身;但是,他們存在關係,南京師範大學的主要前身是南京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的師範學院,其他類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學校把學校校史修改得完全不符合事實。比如,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是解放後建立的大學,1982年舉行30周年校慶,江蘇工學院/江蘇大學同樣是解放後建立的大學,但是他們最近校史的表述讓很多人混淆,因為南京大學歷史上曾經用過國立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的名稱:
「東南大學於1902年建校以來,幾經風雨,幾番離合,幾度興衰,從三 江、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20年代的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再到解放後的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後又於2001年再度更名為東南大學。」
「江蘇大學是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1902年建校,從三 江、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20年代的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再到解放後的國立南京大學、江蘇工學院,後又於2001年再度更名為江蘇大學。」
和南京大學同樣進行院系掉整的大學,比如北京大學,以北京大學文理學院為主並合併燕京等大學文理學院改組為北京大學,遷移到教會大學燕京大學舊址;再比如中山大學,以中山大學文理學院為主並合併嶺南等大學文理學院改組為中山大學,遷移到教會大學嶺南大學舊址(中山大學舊址改為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校園(1952年中山大學工學院合併嶺南等大學工科而創立)),都在院系掉中受到損害,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新的學院。這些歷史,不應該忘記,更不應該修改。
Dictioner 09:19 2004年8月11日 (UTC)
在目錄「1.2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4年-12年,西元1914-1923)」中,其標題中的時間「民國4年」與「西元1914」是否存在著不一致的情況呢?民國4年系公元(即西元)1915年,而西元1914年系民國3年。我並不知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這一名稱具體是從哪一年啟用的,遂對於「民國4年」和「西元1914年」具體哪個正確也無從知曉,但是時間的換算存在不對應的問題應是確實存在的,希望知道真實時間的朋友做出改正。謝謝!肖揚(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07:00 (UTC)
請注意NPOV原則
編輯不要加入甚具個人主觀性的評論。 另外,我建議此條目只負責1949年到1952年的內容,院系調整也只包括1952年內容,此後各校的流變應當寫在對應各校的條目里。 因此上一次修改中我刪除了抗戰時期的部分,這部分已經放在國立中央大學;調整後各校的變化只留簡述;後面大段評論我認為不符合NPOV原則,全部刪去。 不知道你的意見如何? Alexcn 09:32 2004年8月11日 (UTC)
支持NPOV原則。那些評述,正好闡明可能模糊的歷史事實,比如可以澄清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江蘇工學院/江蘇大學修改歷史的一些不實內容,自然應該保留。
Ncuee的建議不錯,根據現實的情況,國立中央大學條目主要為台灣中央大學。而與原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相關的內容,包括1952年以前的內容,以及1952以後密切相關的內容,應放入此條目。
Dictioner 09:45 2004年8月11日 (UTC)
- 我的意見:
- 條目組織。
- 不能因為「現實情況」而忽視「歷史情況」,也許可以考慮參照人物條目中重名的做法,分割成「國立中央大學(1949)」和「國立中央大學(復校)]?
- NPOV
- 作為百科條目,應該避免評論,只記事實,大段的評論不像是一個百科全書的條目。我理解的NPOV,就是不加評論。即使有評論、觀點、意見,也應當體現各方意見,這樣才不失「中立」。
Alexcn 09:57 2004年8月11日 (UTC)
「國立中央大學(1949)」和「國立中央大學(復校)」這樣分割顯然多餘 。如果這樣分割,豈不是南京大學也要分割為「1952年前南京大學」和「1952年後南京大學」?實際上,「國立中央大學(1949)」=「國立南京大學」=「1952年前南京大學」=「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江蘇大學」(1928年當時的全稱按照規定不加「國立」二字),當然應該在一個條目說明。當然,這個也可以放在「南京大學」的條目下,不過最好像這樣獨立出來說明。
另外,如果那段注釋看作評論,而如果這裡不加評論,應該寫明各校的建校時間,比如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1952年建校)、江蘇工學院/江蘇大學(1960年建校)、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1952年建校),儘管南京工學院前身是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工學院,江蘇工學院前身是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系(南京大學/中央大學農業機械專業),南京師範大學前身是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學(中央大學)的有關辦學歷史上,但作為獨立的學校,還是1952年後建立的。就比如華南理工大學有「很多院系的歷史比學校的歷史都好長」的說法,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是1952年建立的,而其中的一些院系可以追溯到1952年前中山大學工學院的有關院系。這個和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等校一樣,雖然都是1952年建立的學校,但是因為很多院系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學原有關院系,所以院系的歷史比學校的歷史長。
百科全書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給人們正確的知識,尤其對容易誤解的地方,應作重點說明。
Dictioner 10:09 2004年8月11日 (UTC)
我也認為將國立中央大學分割成復校前和復校後兩個條目純屬多餘。
然而,這個條目沒有理由包括前、後如此之多的內容,相關內容完全可以給出參考連結。條目內容不應當有主觀評論,如果有爭議,標為爭議條目,條目中簡述各方立場,具體爭議放在討論頁,這是wiki的做法。
另外,我在wiki條目作出的較大修改都給出了理由,你可以給出將我上次的edition完全抹掉的理由嗎。
Alexcn 10:22 2004年8月11日 (UTC)
再次說明,這是百科全書,他給人們正確的知識,不存在照顧誰的立場的問題,他唯一需要表述的,是事實。
另外,之所以單開「國立南京大學」條目,主要是因為南京大學發展立中經過多次變遷,要說明這些變遷,如果放在「南京大學」條目中或者南京大學改名之前的「中央大學」條目中,顯然不合適。現在人們要查南京大學或者中央大學的條目,顯然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需要了解目前大陸的南京大學和台灣的中央大學的情況,所以這兩個條目應該分別表述這兩個大學的狀況。
�
建議
編輯我的建議是,把1949年8月前的國立中央大學寫成一個條目(原國立中央大學),現有所有從那所學校衍生出來的學校都可以採用參見的方式把校史指向新條目,集中把這一條目寫好。 現在太多的學校一講校史都要從三江兩江說起,重複內容太多,有些資料又不全。--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12:51 2005年4月26日 (UTC)
用心閣,如果你想就就某一個問題發表看法,請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說。 Expertedu 15:05 2005年4月26日 (UTC)
南京大學歷史
編輯本來這個條目主要是說南京大學及其衍生院校歷史變遷的,是南京大學歷史變遷相關的一部分。本來可以以「南京大學歷史」這樣的條目出現,不過正好「國立南京大學」這個詞可以和南京大學的區分看來,所以才用「國立南京大學」條目代替「南京大學歷史」條目並側重其變遷。
討論一所學校的歷史,最關鍵首先的問題是要明白:這所學校是哪一年建立的?答案是很顯然的,比如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是1952年建校的,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最早的一屆畢業生,是1953年畢業的。所以,無論是校史,還是校友,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在1952年前都不存在。至於你追溯南京大學工學院某些分到你哪裡去的系科,這完全是你的權利而且是必要的,這部分是可以和相關院校共享的。作為整個學校的歷史,南京大學的校史,無論是南京大學時期、中央大學時期,還是東南大學時期、南京高師時期等等,都是不容盜竊的(注意:東南大學時期,指國立東大學,真正的東南大學,而不是任何偽東南大學)。當然,前輩的辦學精神是大家繼承的,包括整個學校的精神。但這並不表示可以隨便篡改歷史,侵犯他人的權益。Expertedu 15:05 2005年4月26日 (UTC)
我覺得你很奇怪,這裡是在討論的國立南京大學的歷史,你一直嘮嘮叨叨的糾纏於南京工學院江蘇大學的歷史幹嘛?和這一條目有關係嗎?要說你去東南大學條目去說嘛,在這裡占這麼多篇幅,真是奇快!--Sman 09:49 2005年5月1日 (UTC)
維基有如你這樣不公正的管理員?
編輯Mountain,你好!我剛才來看東南大學幾個條目,我編輯的權利被剝奪,被保護的版本是你所作的最後修改。令人遺憾的是,你所做的修改大量添加錯誤、不符合事實的信息,難道你要為維基百科保護錯誤的版本?維基有如你這樣不公正的管理員?隨便舉幾個例子:
例1:東南大學條目中,原內容為「由中國建築學先驅劉敦楨等人創建的建築學系是中國高等建築學的搖籃」,你修改為「由中國建築學先驅楊廷寶、童寯、劉敦楨 等人創建的建築系是中國高等建築學的搖籃。」,什麼是創建?楊廷寶、童寯是作為中國高等建築學的搖籃的建築系的創建者?此一錯誤在Talk:東南大學中已經指出,你即使不懂,也應該在閱讀討論之後再做編輯,如果Talk中的結果有問題,你也應該先在Talk page中指出來做進一步探討,而不是直接就在正文中作修改。如果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懂的事情,最好就不要參與編輯。管理員連這點基本的維基精神都沒有,我感到很不可思議。
例2、在關於南京大學衍生院校變遷歷史的國立南京大學條目中,原內容「:1949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後稱南京大學,直至現在」,你修改為「1949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後稱南京大學,直至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 。」。我想請問,你為什麼偏偏要把錯誤的信息加上去?南京大學的名稱不是直至現在嗎?1952年後改名了嗎?本來系「直至現在」這這幾個文字純屬多餘,但是被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的同學校友添加了「直至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使其成為錯誤信息,我才修改為「直至現在」。同樣的還有你把東南大學條目中的南京大學舊址去掉,難道不是南京大學的舊址?為什麼要故意遺漏信息誤導人?
例3、 國立南京大學條目中,原內容「1914年8月,開始醞釀在兩江師範學堂的基礎上改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9月 正式開學,江謙出任校長。」,被你修改為「1914年2月,在兩江師範學堂的基礎上改建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為當時中國六所高等師範之一 。1915年9月開學,江謙出任校長 」,你所修改的「1914年]]2月」這個日期完全是錯誤的,況且「1914年8月」只是改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開始,怎麼就改建為'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是1915年才建成開學的。南京大學校史紀要中有記錄:「1914年7月,江謙被任命為兩江師範學堂校長。8月,江謙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就前兩江師範學堂校舍,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4年8月只是籌辦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開始。還有,你添加了「為當時中國六所高等師範之一」的錯誤信息。南京大學校史中的記載是「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開學(以下簡稱「南高師」)。經北洋政府批准,原江蘇省教育司司長江謙被任命為校長。招收國文、理化兩部預科各一級、國文專修科一級。它與北京高師、武昌高師、廣州高師一起,成為我國創辦最早的四所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高等師範學校是四所,怎麼變成了六所?六所是後來添加了兩所才成為六所,而且六所之後再後來又添加了一所(當時大學的設立是很容易的,包括省立、私立大學等等,而高等師範學校的設立則是中央政府確定的)。
另外,我還看到你的言論「維基百科並不判斷是誰在「撒謊」,它是要將各種有影響的觀點都陳述出來的。如果按照Expertedu的邏輯,那麼象神創論、永動機等類似的條目都不允許存在了。」。要說明的是,維基百科不同與傳統的百科全書,他根本不對任何事情做判斷。對於「撒謊」,維基百科上當然會通過有關方面提供的事實來提供人們對「撒謊」的事情做出判斷。另外,神創論、永動機不是簡單的作為撒謊,永動機,是人類探索過程中的一個概念,至於神創論,在一些地區已經成為一種宗教文化。同樣,如果是「撒謊」的東西,或者非常著名的撒謊的事件或者名言,也可以放在百科全書,但都會說明其撒謊的實質。
我非常希望看到維基百科的管理員必須有基本的維基精神,有了精神即使無學識也無大礙。也許Mountain的本意只是暫停編輯戰的好意而沒有不公正的本意,也許Mountain為維基百科付出了大量勞動,當然應該代表讀者對你表示感謝。對於發生了錯誤的地方,希望能夠儘快糾正。謝謝! Expertedu 01:22 2005年5月6日 (UTC)
- Expertedu已經收到你的留言。當時我恢復到Alexcn等人的版本,是因為他們還可以與你對話,而你卻不願意和他們對話。這樣對你多少是不公平的。你可以在Talk:東南大學和他們協商出來一個全新的版本,這個版本要照顧到各方觀點。謝謝。另外,這兩天因為有事,不能多照看你們的協商進程了,還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呀。--Mountain(Talk) 03:33 2005年5月6日 (UTC)
- 我想你應該再仔細看看,是誰不願意以尊重事實為原則進行對話 --Expertedu 02:23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作為一個修改和討論的參與者,發現你說的一些話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卻非常的原教旨,不願意和別人對話,回答別人的問題時也很少回答別人的問題,而是反覆強調你的觀點,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同意mountain的做法。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3:03 2005年5月25日 (UTC)
- 強調誰的觀點是次要的,主要看這個觀點是不是符合事實。我是完全開放的,當然喜歡對話,但是對話必須以事實為基礎。任何否定、篡改事實的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百科全書。 Expertedu 03:11 2005年5月25日 (UTC)
- 據我的了解,南大和東南大學之間校實的矛盾中,事實是嘴說出來的。我看不妨兩種觀點都給他寫上。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3:17 2005年5月25日 (UTC)
- 強調誰的觀點是次要的,主要看這個觀點是不是符合事實。我是完全開放的,當然喜歡對話,但是對話必須以事實為基礎。任何否定、篡改事實的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百科全書。 Expertedu 03:11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作為一個修改和討論的參與者,發現你說的一些話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卻非常的原教旨,不願意和別人對話,回答別人的問題時也很少回答別人的問題,而是反覆強調你的觀點,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同意mountain的做法。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3:03 2005年5月25日 (UTC)
- 我想你應該再仔細看看,是誰不願意以尊重事實為原則進行對話 --Expertedu 02:23 2005年5月25日 (UTC)
南京大學和中央大學權利義務繼承的劃分
編輯大陸南京大學和臺灣中央大學權利義務繼承的劃分
法人是權利義務關係的主體,而法人權利義務關係的保障有賴於政權。所謂法人,簡單的說,就是法律上的人。一個人或者法人,無論你改名張三或是李四,也不管你住在太平洋還是搬到亞細亞住,作為同一個人或者法人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作為承受相同權利義務的主體是不會改變的。
法律由政權來保障的,所以其適用範圍和政權有關係。可以以中華民國和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的關係為例。
中央大學在1949年在大陸改名為南京大學了。但是,後來在臺灣又複建了中央大學。在這種情況下,1949年前國立中央大學的權利義務應該由誰來承受呢?那麼權利義務適用的範圍就和政權所管轄的範圍有關係了。
中央大學所有的權利義務關係,在大陸都是由同一個法人、改名後的南京大學承擔。
如果中央大學過去在臺灣發生過合同行為,因為由原中央大學校友在臺灣建立起來的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複校」,所以臺灣的中央大學在臺灣就擁有了大陸中央大學過去在臺灣發生過的合同行為帶來的權利義務。
換句話說,1949年前中央大學承受的權利義務,一分為二,在大陸地區的歸屬南京大學,在臺灣地區的歸屬中央大學;而在第三國的,根據外交關係,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歸屬大陸的南京大學,在和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歸屬臺灣的中央大學。
比如,如果中央大學在1948年和美國出版機構簽訂購書合同,已經支付了預付款,但當時因為時局等原因突然中止,如果到現在還繼續有效,那麼這個合同關係由大陸的南京大學履行;如果是和巴拿馬的出版機構的合同,則由臺灣的中央大學承受那個權利義務。
如果只是一所新建學校,或者學校改名,名字正好和過去的某一所學校相同,但是並沒有經過政權官方確認為「複校」或者「複建」,並沒有被官方確認為同一個法人,那麼過去的一所相同名字的學校對外的權利義務關係和這個新建立或改名的學校沒有關係。
法律諮詢事宜,請來郵 hotlayer@hotmail.com ---Lawyer 07:22 2005年8月16日 (UTC)
關於命名的疑問
編輯國立南京大學存在時間為1949-1950,是該高校系中所有校名使用時間最短的一個,建議將該條目移至國立中央大學(1927-1949) --本本一世 17:01 2006年7月22日 (UTC)
國立中央大學條目的開頭說明:關於民國38年前大陸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詳見「國立南京大學」。 -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4:02 (UTC)
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和各分成院校的關係以及歷史校友歸屬問題
編輯基本歷史:民國四年成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十年成立國立東南大學,民國十七改為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三十八年改名國立南京大學,三年後大陸南京大學院校調整,民國五十一年國立中央大學在臺灣複校。
基於歷史,做合理的歷史校友歸屬推論:
- 民國三十八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均為位於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和位於大陸的南京大學的共同校友,包括所有院系學科的校友。
- 大陸院系調整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校友,皆為位於大陸的南京大學校友,包括所有院系學科的校友。
- 大陸院校調整以前的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各院系學科校友,同時為相應分成獨立院校的校友。具體而言:
- 由於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師範學院,後來改名南京師範大學,故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的師範學院、教育學院、教育科(包含藝術學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工學院,後來改名東南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大、中大及前東大、南高的工科、工學院的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的共同校友。具體而言,包括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和中央大學工學院及其前身的工科、工藝專修科的電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化學工程、農業機械、食品工程等相關係科。
- 由於南京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分出組建了南京化工學院,後來改為南京工業大學,故南京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校友為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化學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系分出組建了農業機械學院,後來改為江蘇大學,故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系校友為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農業機械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分出組建了無錫輕工業學院,後來改為江南大學,故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校友為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的共同校友;再往前,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食品工程系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工程系分出組建了華東水利學院,後來改為河海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水利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河海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分出組建了華東航空學院,後來組建西北工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航空工程相關係科校友,為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農學院分出組建了南京農學院,後來改為南京農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農學相關學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大陸院系調整前南京大學農業機械系屬農學院,大陸院系調整後從南京大學分出組建了南京工學院農業機械學科,再後來又從南京工學院分出組建了農機學院,後來改為江蘇大學,又由於南京農業大學繼承了南京大學農學院,故從學院整體的角度,大陸院系調整前南京大學農學院農業機械系的校友,可以說同時是南京農業大學的校友,南京大學農學院林學系也是一樣。對繼承南京大學工學院的東南大學而言,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水利工程系也可以類推。
- 由於南京大學農學院林學系分出組建了南京林學院,後來改為南京林業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林學相關系科的校友,為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共同校友。
- 由於南京大學醫學院分出組建了華東軍醫學院,後來組建第四軍醫大學,故大陸院校調整以前南京大學及其前身的醫學院校友,為南京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的共同校友。其前身的醫學院校友,指民國二十四年以後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校友。根據前述,民國二十四年至民國三十八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也是位於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當然校友。民國三十八年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如果中華民國並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一改名以及改名後的歷史,則民國三十八年至大陸院校調整前的三年期間南京大學的校友,不是臺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校友。
- 由於中央大學醫學院於民國二十一年分出組建了國立上海醫學院,後來改為上海醫科大學,再後來併入復旦大學,故民國二十一年以前中央大學醫學院校友,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上海醫科大學(上海醫學院)、復旦大學的共同校友。
- 其他依此類推。
- 由於中央大學商學院於民國二十一年分出組建了國立上海商學院,後來改為上海財經大學,故民國二十一年以前中央大學及其前身的商學院、商科(包含前上海商科大學)校友,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共同校友。
- 其他依此類推。
上述推論,如有不同意見,請發表。-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2:59 (UTC)
以上是對應細分層面的學理分析。至於大校友的概念,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如根據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重慶校友會舉行更名暨換屆大會,有這些記錄:「新任常務副會長彭黎明代表主城各區工作在有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其它單位的南大、東大、南工大和西北工大畢業的新入會校友發言; 新任常務副會長謝世友代表北碚區工作在西南大學的南大、南師大和南農大畢業的新入會校友發言;新任副會長余賢強代表涪陵區的校友發言。他們一致表示將遵循校友會章程的宗旨,盡心盡力搞好校友會工作,把母校的優良傳統和老一輩校友的良好風尚傳承下來。...」,「彭黎明還就校友會的更名和新會名的選擇作了補充說明,強調了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重慶校友會名稱的廣義概念:它不僅指中大和南大本身,還泛指中大時期和當年院系調整時原南大衍生的一脈同源各兄弟院校,以及一起參與衍生新校並融入其中的另一共同前身原金陵大學和中大附中等;謝世友轉達了因事未能到會、畢業於原中央大學附中和1952年院系調整前原南京大學、現工作於西南大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校友對大會的祝賀和對大家的問候;柏溪的代表介紹了中大柏溪分校舊址的今日現狀,那裡已建成為景色優美的現代農林園區,歡迎校友們前去觀光遊覽。...」。這是另外一個概念,中大南大總校分成院校全體校友的概念。-南中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3:36 (UTC)
- 國立南京大學(位於南京市四牌樓二號)
- 東南大學(位於南京市四牌樓二號,是大陸時期中央大學主要繼承者,由規模最為龐大的工學院留守本部建立)
- 南京大學(位於南京市漢口路原日偽中央大學及金陵大學駐地,是大陸時期中央大學繼承者之一,由文理學院併入金陵大學建立)
事實上就是這個樣子,南京大學是文理學院併入金陵大學,爾後改名而成。 -Zhang1982002 (Zhang1982002) 2008年12月12日 (五) 03:36 (UTC)
- 按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的說法,是否也可以說南京工學院是南京大學工學院幾個系併入金陵大學工科合併組建而成遷移南京大學舊址的呢?這顯然是荒唐的說法
- 南京大學舊址的確是南京市四牌樓二號。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1952年遷到金陵大學舊址,南京大學舊址讓給了新成立的南京工學院以及河海大學(河海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不久搬離)。金陵大學舊址的確在日本占領時期成了汪偽中央大學,當時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舊址四牌樓二號被日本的陸軍醫院以及陸軍醫學院占據。而正牌的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已經遷到重慶。
- 現在的偽東南大學位於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舊址南京市四牌樓二號,是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為主併入金陵大學等校工科建立的南京工學院,1982年舉行建校30周年大慶。1988年改名東南大學,但和歷史上的東南大學不是同一學校。 河海工科大學的時候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屬於河海工科大學而不屬於國立東南大學)。
- 學校地址是可以變的,學校地址變了還是同一所學校。南京大學搬遷到金陵大學舊址,北京大學搬遷到燕京大學舊址,中山大學搬遷到嶺南大學舊址,難道就成了後者?如果占了南大舊址就能冒充南大,那麼日本陸軍醫學院豈不是能冒充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了?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豈不是能冒充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了?河北工業大學是北洋大學/天津大學舊址,華南理工大學是中山大學舊址,他們像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那樣冒充了嗎?
- 事實很清楚。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的說「南京大學是文理學院併入金陵大學,爾後改名而成」是撒謊而已,事實是中央大學早在1949年已經改名南京大學。不知道這種騙子撒謊風氣是不是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校方在校史上盜竊南大校史撒謊培養出來的?
- 東南大學是南京大學的曾用名,南京工學院改名的東南大學是偽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是妄圖通過改名為南京大學曾用名東南大學從而冒充南大以及南大前身進行招搖撞騙是很可恥的。河海工科大學的時候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根本不屬於國立東南大學,而是屬於河海工科大學。 -Ngpz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3:52 (UTC)
請問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現在看東南大學和河海工科大學的校際足球比賽錄影,偽東南大學校友的感情是站在河海工科大學一邊還是站在東南大學一邊?南京工學院/偽東南大學為哪一方加油?河海工科大學隊,還是東南大學隊 ? -Ngpz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4:07 (UTC)
諸名稱學校實為一校
編輯中大在台復校認同南京校史,是故中大介紹包含大陸時代歷史。以名稱論,民4~12為南京高等師範,10~16為東南,17後為中央。南京一名為分裂以後在大陸採用,但在民國大陸時代已有,早已在校史中有載。南京高等師範改為大學時,初擬的正式名稱為國立南京大學,送呈教育部於南京籌建大學的正式函件中有「關於南京添設大學一案暨計畫書各件均悉。查建設南京大學,本部早有此議,唯限於經費,未克實行。今承藎籌,擬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設南京大學,以巨集造就」等記載。故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國立南京,國立東南,國立中央諸名稱,實為一校。-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5:20 (UTC)
因國立中央大學重點介紹今之中央,南京大學重點介紹今之南京,故原先用「國立南京大學」名稱,詳細介紹學校分裂以前的詳細歷史,以及之後的演化情況,應是一個好方案。-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5:33 (UTC)
「國立南京大學」的名稱只存在了一年,不具有代表性,不如使用「國立中央大學(大陸)」。—Xtx sinan (留言) 2009年10月17日 (六) 08:32 (UTC)
中央大學為使用時間最長久的校名,南京大學為分裂前大陸最後校名,兩名稱都具有代表性,可將兩者結合起來表示,亦代表分裂後兩岸分治的情形。 -Ncuee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01:13 (UTC)
條目名稱
編輯這個條目原來叫「國立南京大學」,又來又改為「國立南京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然後又改為「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如果只是南京中央大學,那麼國立南京大學又要另外建一個條目? -鍾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5日 (四) 04:35 (UTC)
- 為了避免多個條目重複同樣的內容,把這幾個條目合併在一起是對的,國立南京大學和中央大學除了換了一塊牌子沒有本質區別,至於條目名稱可以再議。另,不要再提什麼追源,看看人家北大怎麼寫的。--Gilgalad 2010年4月15日 (四) 04:40 (UTC)
- 已經發言了?這樣就改了?追源北大怎麼寫和南大、中央大學有什麼關係?想必你是東南大學的。提北大你不覺得可笑?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也和南京大學一樣院系調整,難道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都像這個條目里南京大學那樣被寫成了老北京大學、老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新)、中山大學(新)? -鍾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0:55 (UTC)
- 又,如果你初來維基,建議多參加其他條目的編輯和討論,以加深對維基方針的理解。因為初來的人難免都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所以在對方針有深入理解以後再來修改你們學校的條目,這樣比較好。如果你是南京人,歡迎加入Portal:南京/提升計劃,那裡應該有更多值得寫的東西,而且可以認識不少來自南京的維基人。--Gilgalad 2010年4月15日 (四) 04:45 (UTC)
- 你編輯的條目問題太大。你刪除條目寫進的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事實上存在的輝煌榮譽,本身是破壞條目內容完整性的行為。另外,你卻在條目如梅庵 (南京)里寫「東南大學創建中國首個藝術學系」這樣不符合事實的話(討論:梅庵 (南京))。難道不覺得很可笑嗎?榮譽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符合事實、公正。違背事實和公正的所謂榮譽是可恥的,事實、公正前提下的榮譽才值得人們尊重。 -鍾山林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0:55 (UTC)
南高師
編輯- 1915年只招了預科:「開辦概況……1915年8月第一次招生時,僅招國文、理化兩部預科各一班,國文專修科一班……9月10日正式開學。」
- 「1920年1月,郭秉文校長又將南高的2部合建成文理科,下設8系。即國文系、英文系、哲學系、歷史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地學系,再加上原來的6科和新增加的2科——文理專修科和國文專修科,共有8系8科。」
[1]。--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5:59 (UTC) 另,中文維基繁簡共存,不要隨便進行手工繁簡轉換。--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6:02 (。:UTC)
- 編輯時不要隨心所欲地刪除內容。
- 南京高師一開始設立的是國文部、理化部兩個本科部和國文專修科一個專修科。那麼本科部第一年所招學生都從預科讀起,第二年才招正科生。
- 國文專修科只招生了第一屆學生就停辦了,另外,沒有文理專修科。專修科是專業教育,也就是應用性職業性教育,和文理本科是有區別的。
另外,關於繁簡問題,按理說民國以前的事情,用繁體是最合適的。不知道哪裡有不能進行手工繁簡轉換的規定,如果有那麼有討論修改的必要。 -Nanceyao(留言)
- 第一,我的資料來源是《南京大學百年史》,你如果有異議,請給出你的資料來源。第二,第一年招預科和成立本科部並無矛盾。第三,關於繁簡體,請看WP:繁簡處理:請不要手動地將條目源碼中的繁體語句轉為簡體,或簡體轉為繁體(廣義地也包括將一個地區用詞轉換成另一地區用詞,如港澳繁體轉換成台灣繁體),以免影響他人的編輯和閱讀。手動做這種轉換可能將被視為「繁簡破壞」。WP:破壞規定:只有「為了修正系統轉換錯誤或繁簡混雜造成的連結錯誤而將相應內容替換成繁(簡)體的行為不是破壞」。--Gilgalad 2012年5月1日 (二) 16:40 (UTC)
南京高師本科學制三年,如果第一年只招預科,預科一年,那麼應該是四年畢業。
- 張紹忠,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1919年畢業。(張紹忠,字藎謀。1896年11月18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以教書為生。9歲喪父,12歲喪母。自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施之勉,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部,1920年畢業。(施之勉。江蘇無錫人。名敦臨。幼時入私塾就讀。清宣統年間考入常州府中學堂,1914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五中學(1913年常州府中學堂改名江蘇省立第五中學,1929年江蘇省立第五中學改名江蘇省立常州中學)。 執教於家鄉小學。1915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吳蘊瑞,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體育專修科。(自六歲入私塾,光緒三十三年(1907)畢業於鄉立小學,民國五年(1916年)畢業於蘇州師範,繼而又考入南京高等師範體育科,值得強調的是,他自己選擇的專業,可以說選擇以體育為安身立命的職業,完全出於自願和深刻的思考,出於他對體育的摯愛。)
- 周行健,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9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工藝專修科。(周行健,又名周承乾,1895年出生於江西省廣豐縣一個農民家庭。幼時全家靠父親做裁縫和種菜維持生活。周行健兄弟四人,他居長。13歲時在其姑父的贊助下到縣城進學堂。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倪尚達:1919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科(理化科即理化部),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回憶父親倪尚達教授」 (《中國科技史雜誌》2001年第04期 作者:倪敦祥)記載倪尚達在南高學習兩年畢業,應該是1917年考入南高的:父親一生的幾個片斷 求學 1898年6月9日,父親出生在上海浦東召家樓鎮。... 8歲時進私塾...。....9歲時進入召樓初小...。讀完4年初小和廣智學校的兩年高小後,他考取了不收學費和住宿費的江蘇省水產學校。由於對水產毫無興趣,兩年後,他考進了也不收學費和住宿費的南京高等師範學堂理化本科。 兩年過去了,除了畢業證書外,父親還拿到了南京高等師範附屬中學請他做數學教師的聘書。)
南高文理本科學制是三年,專修科一般也應該三年。可能學生入學時文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即便是後來直接招的正科生,學習時間長短也不一樣。有的兩年就畢業了,吳蘊瑞、倪尚達都是兩年,也可能是學習用功,提前讀完學分就畢業了。南高是完全採用學分制的。很多不是高中畢業直接考入的,當時中學教育還不完善。- Nanceyao(留言) 2012年5月2日 (三) 04:11 (UTC)
- 還是沒有直接提到兩部1915年也招了本科的文獻?請在有文獻直接證明別人的修改有錯誤之前不要回退別人的修改。謝謝。--Gilgalad 2012年5月2日 (三) 12:12 (UTC)
本條目記述的是南京大學(曾用校名:國立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江蘇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的歷史演變情況
編輯本條目記述的是南京大學(中央大學)的歷史演變情況。國立中央大學、江蘇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都是南京大學的曾用名,是同一所學校,只是在不同時期的名稱。這和後來改名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的原南京工學院、江蘇工學院是不同的學校。現在的東南大學、江蘇大學,只是使用了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歷史上的校名,但和南京大學(中央大學)並非同一個機構。現在的東南大學、江蘇大學,只是和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有關係,是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有關系科在院系調整後衍生出來的新學校。而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改名而來)這所學校,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等等一樣,經過院系調整後到現在依然存在。請編輯者特別是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的校友包括User:MtBell等等注意,事實要說明清楚,不要企圖魚目混珠。 --Sulintan(留言) 2012年9月24日 (一) 06:45 (UTC)
再次提醒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的朋友,請不要製造東南大學(南京工學院)是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改名演變來的假象。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之後,就沒有改過名字,南京大學的校名一直沿用到現在。另外,民國時期的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等,都是南京大學的曾用名,和人民共和國時期新建的現在的東南大學、江蘇大學是不同的學校主體。不可故意混淆。 -Sulintan(留言) 2012年10月15日 (一) 15:34 (UTC)
既然介紹的是南京大學的曾用名,那麼本條目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南京大學條目內容與本條目重複太多。 Baidutieba985(留言) 2012年12月22日 (六) 12:02 (UTC)
有關 otheruseslist 模板內容
編輯我認為這個版本:
比較好。目前的版本:
令人無法理解為何要列出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學校(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Kolyma(留言) 2012年10月21日 (日) 04:04 (UTC)
- (+)支持第一個版本,列出了有可能產生歧義的條目名稱,並且說明了歧義產生的原因是與這個學校的曾用名相同。這已經足夠了。--Gilgalad 2012年10月22日 (一) 02:28 (UTC)
本篇內容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條目有大量重複之處。而這段歷史,讀者可以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條目上自行查閱,本條目的作用應該是校名上的消歧義。
建議改為:
本文介紹的是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之前的國立中央大學(後稱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之歷史和後續演變。
- 關於抗日戰爭時期國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後,汪精衛政權在南京建立的中央大學(又稱汪偽中央大學),詳見「中央大學 (汪精衛政權)」。
- 關於採用近似該校曾用名「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現南京師範大學(原南京師範學院),詳見「南京師範大學」。
- 關於採用近同該校曾用名「國立東南大學」的現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詳見「東南大學」。
- 關於採用該校曾用名「江蘇大學」的現江蘇大學(原鎮江農業機械學院),詳見「江蘇大學」。
個人意見Baidutieba985(留言) 2012年12月22日 (六) 11:55 (UTC)
(-)反對。按這種邏輯,秦漢唐宋元明清這些條目都應該是中國的消歧義。荒謬。--Gilgalad 2012年12月22日 (六) 12:13 (UTC)
有關資料輯錄
編輯- 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生吳健雄為中央大學90周年校慶題詞:「南大、東南:紀念九十周年大慶,老少校友不惜遠道歸來,歡聚一堂,並慶祝一世紀來,繼續不斷之發展與成功。並謹賀:母校萬壽無疆!——吳健雄、袁家騮敬題 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2])
- 《東南大學(39期)、中央大學(20期)校友通訊》——東南大學校友總會、中央大學校友會編[3]; 《中大(21期)、南大(53期)校友通訊》
- 重慶大學:抗戰爆發初期,國立中央大學(今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以及台灣的中央大學等多所名校的共同前身)西遷入渝,「借住」重慶大學。兩大名校攜手辦學,構築了當時中國大後方最著名「文化三壩」之一,也成為整個中國教育事業的一塊高地。(重慶大學隆重舉行以「牢記歷史 珍愛和平」為主題的抗戰尋跡校園行活動)
- 2005年6月4日,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東南大學副校長分別在國立中央大學90周年校慶大會上致辭。([4])
請求移動
編輯請將本條目(現名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移動到中央大學,以符合維基百科中兩岸大學條目命名的慣例,如:
--Gilgalad 2013年4月25日 (四) 13:57 (UTC)
- (!)意見:在此大學(包含前身)存在期間,「國立中央大學」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正式名稱,而且並未牽涉到兩岸學校同名的問題,因此應不須更動。--Iokseng(留言) 2013年5月13日 (一) 14:15 (UTC)
管理員大人鈞鑒
編輯管理員Gzdavidwong大人命令我指出他的編輯到底哪錯了[5],否則就犯下破壞大罪。那麼恭敬不如從命,以下是管理員大人的錯誤編輯:
- 中國社會學社第九屆年會二十周年紀念大會照片:請放到中國社會學社,本條目不接受無關照片。相關性!
- 「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條目中用引號括起的是文獻原文,請問管理員閣下看過原文沒有?認真查證!
- 「某些學者認為此次東大改組包含國民黨當局希望消滅東大之因素」->「某些學者認為此次東大改組包含當局希望消滅東大之因素」:當時中國並存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請問管理員閣下,「當局」是哪個當局?歷史常識!
- 「1950年10月去「國立」兩字」->「1950年10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定去「國立」兩字」:管理員閣下是否知道當時簽發更名文件的是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而且當時也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這個機構?尊重歷史!
這些錯誤,多半是因為您Gzdavidwong管理員閣下的無知和想當然造成的。我給你指出錯誤幫你回退,是為你好,免得你鬧笑話。可你為了這點小錯還要我浪費這麼多時間給你上課不然就是「破壞」,大概接下來就要「最後警告」然後封禁了吧?(您可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恩將仇報、不知好歹,您這個管理員還是趁早辭了,不要給其他兢兢業業的管理員抹黑丟臉!--Gilgalad 2014年5月4日 (日) 09:25 (UTC)
- 說明個別錯處是閣下的責任,一刀切回退本來就有問題。--瓜皮仔@Canton 2014年5月4日 (日) 09:54 (UTC)
- 編輯犯下錯誤的難道不是閣下嗎?須要為別人的錯誤負責的,只有師長和家長。很遺憾我沒有資格為閣下負責。--Gilgalad 2014年5月4日 (日) 10:10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eb.nwpu.edu.cn/web/dangan/fwzn/cdzn/3816.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12233845/http://web.nwpu.edu.cn/web/dangan/fwzn/cdzn/3816.htm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xiaobao.nj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8433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5163943/http://xiaobao.nj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8433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