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朱槿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朱槿曾於2007年4月22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條目推薦
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哪一種花是馬來西亞的國花?(自薦)--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0日 (五) 16:12 (UTC)
- (+)支持,最好有腳注。—Iflwlou [ M { 2007年4月20日 (五) 19:53 (UTC)
- (!)意見同時有這四種身份的花應該不止一種吧。問題外延過大。--蒙人 ->敖包相會 2007年4月20日 (五) 23:56 (UTC)
- (:)回應請舉出例子,據我所知同時有二種身份平常,但有類似四種身份的不多。--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4:47 (UTC)
- 資料好亂而且有些章都很短
- (:)回應請簽名,這是因為朱槿的資料不好找。--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5:06 (UTC)
- (-)反對,問題有錯別字。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4月21日 (六) 13:53 (UTC)
- (:)回應正在尋找中,請幫忙指出修正。若你說的是「復」字那是簡繁轉換的問題。--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4:47 (UTC)
- Kevinhksouth所指「那一種花」應當為「哪一種花」,明顯錯別字,已幫忙修改。—小德 給markus留言 2007年4月21日 (六) 15:37 (UTC)
- (:)回應正在尋找中,請幫忙指出修正。若你說的是「復」字那是簡繁轉換的問題。--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4:47 (UTC)
- (!)意見,佛桑花有很多品種,在Talk:朱槿也有人提到日文的稱呼並非廣泛的說法,那只是個別名。→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1日 (六) 14:20 (UTC)
- (:)回應佛桑花有很多品種?不了解你的意思,請說明。既然日文只是個別名,那說明即可。--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4:47 (UTC)
- 我回應於我支持的理由中,但願你能明白我想說什麼了。請參考。→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1日 (六) 17:19 (UTC)
- (:)回應佛桑花有很多品種?不了解你的意思,請說明。既然日文只是個別名,那說明即可。--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4:47 (UTC)
- (+)支持,(!)意見:建議問題改為「哪一種花是馬來西亞的國花」。—小德 給markus留言 2007年4月21日 (六) 14:50 (UTC)
- (:)回應好吧!既然多人認為有問題,我就從善如流吧!--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1日 (六) 15:06 (UTC)
- (-)反對,夏威夷的州花好像並不是朱僅(H. rosa-sinensis)這個物種,只是同屬,詳情請參考這裡和這裡。MLL☻TALK 2007年4月21日 (六) 16:20 (UTC)
- 這就是真實事求是不懂我說的部份,他目前內容的介紹其實已經超越了「朱槿」,不過這不能怪他,因為我也查過,事實上在大多數的參考資料中,將型態都類似的全部歸屬在朱槿或是佛桑花,造成這種類型的花全部變成了朱槿屬!→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1日 (六) 16:48 (UTC)
- 我想混亂的原因是因為觀賞用或是食用的植物,有時候並不是單一物種,而是包含了許多的混種。MLL☻TALK 2007年4月21日 (六) 17:01 (UTC)
- 朱槿是種「Species」不是屬「Genus」,但種又有很多種類?這要向一些人請教一下。夏威夷的州花確實是夏威夷朱槿,其實我早前已經注意到,但有些資料又說朱槿就是夏威夷州花,所以沒刪,現已刪除。--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2日 (日) 02:55 (UTC)
- 我查到的中文資料中雖然很多都將夏威夷州花說是朱槿,但是我認為更正確的資料應該是黃芙蓉花。→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2日 (日) 03:58 (UTC)
- 朱槿是種「Species」不是屬「Genus」,但種又有很多種類?這要向一些人請教一下。夏威夷的州花確實是夏威夷朱槿,其實我早前已經注意到,但有些資料又說朱槿就是夏威夷州花,所以沒刪,現已刪除。--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2日 (日) 02:55 (UTC)
- 我想混亂的原因是因為觀賞用或是食用的植物,有時候並不是單一物種,而是包含了許多的混種。MLL☻TALK 2007年4月21日 (六) 17:01 (UTC)
- 這就是真實事求是不懂我說的部份,他目前內容的介紹其實已經超越了「朱槿」,不過這不能怪他,因為我也查過,事實上在大多數的參考資料中,將型態都類似的全部歸屬在朱槿或是佛桑花,造成這種類型的花全部變成了朱槿屬!→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1日 (六) 16:48 (UTC)
- (+)支持 ,—lastman(Talk) 2007年4月21日 (六) 16:37 (UTC)
- (+)支持,因為基本門檻已無問題,所以基本上我支持,不過這個朱槿絕不是條目內容所述說的一般,嚴格上來說應該是屬於芙蓉屬(詳見en:Hibiscus)的說明。而朱槿本就是許多種類雜配的一種植物,雖然是很一般的花,但是在中文裡似乎並沒有清楚的界線資料,包括MLL所提的夏威夷州花,確實也有不少資料全都是合併在一起介紹,另外參看其他語言的同條目,英文就有分芙蓉屬以及佛桑花不同條目的說明,但是日文卻是將芙蓉屬跟佛桑花一起說明在同一個條目,不過內容有說明種類繁雜的問題。期待熟識此植物的人能再多加改善,至少也該說明清楚目前的分類狀況。→真的很囉唆的阿佳 2007年4月21日 (六) 17:19 (UTC)
- 確實很複雜,我沒寫之前不了解情況,但越寫越覺得複雜,並且能找到的資料不但不多,而且不一。但中文也有分朱槿和木槿屬。英文版的朱槿是en:Chinese hibiscus。--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2日 (日) 02:55 (UTC)
- (+)支持—陋室★茶話★第四次維基質量戰 2007年4月22日 (日) 03:32 (UTC)
-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4月22日 (日) 04:35 (UTC)
ハイビスカスは正式名稱、本當の和名は仏桑花、リュウキュウムクゲ(琉球槿) はただその花の一種だけですよ。
「名稱演變」中的觀點缺少來源
編輯請加上來源。(注意:一個地區古代的氣候和現在不一定一樣。)—U7vGun (留言) 2009年11月30日 (一) 10:59 (UTC)
清理方向
編輯本條目被掛清理模板,但未述明理由。經閱讀內容後,列出如下問題點:
- 「中文歷史名稱演變」內容過度細節,有如專著,已超出百科介紹範圍。
- 「中醫藥用」內容除少部分外,未列來源。
- 「國家、區域象徵」章節標題太多。
- 「馬來西亞國花」內容過度細節,應拆成獨立條目。
以上若無疑義,將於近日改寫(後2項已先行處理)。--Kolyma(留言) 2017年5月11日 (四) 14:41 (UTC)
「中文歷史名稱演變」
編輯「中文歷史名稱演變」過度細節,有如專著,不適合作為百科內容,故移置此處。若認為有價值,建議另行創建條目。--Kolyma(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10:59 (UTC)
現代朱槿一詞可以稱呼所有類型及顏色的朱槿,但古代卻不一樣,只有紅色花的才能被叫做朱槿,但現代無論是何種顏色及花型的花,只要它的種(species)與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的基因相容都一概統稱為朱槿,就像英文Hibiscus這個字已被用來泛稱所有的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一樣。
秦漢以前中國的古籍,都未能見到有朱槿的記錄,考證先秦的文獻僅見記載有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這種較耐寒冷的植物,例如《詩經》、《禮記》及《爾雅》等,分別摘述如下:
《詩經》
編輯三千多年前,大約成書於西周至春秋中葉的第一部古詩集《詩經》中的〈國風·鄭風·有女同車〉就已見描寫木槿:「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詩內文所謂「舜」者,即指木槿花,形容美女同車,其容顏有如舜花,因為它朝開暮謝,瞬間之榮,來去匆匆,故名舜花。
《禮記》
編輯春秋時期《禮記》的〈月令〉篇記載有「仲夏之月,木槿榮」,木槿花不像朱槿可以全年開花,此花於初秋盛開後凋謝,所以這句詞意謂秋天已到。
《爾雅》
編輯據傳成書於戰國末年的《爾雅》是中國第一部的分類詞典,《爾雅釋草第十三》:「椴,木槿;櫬,木槿。」,闡釋「椴」與「櫬」兩種名稱皆為木槿的別名。
以上秦漢以前的古籍未見紀錄朱槿的蹤跡,主要原因為朱槿是熱帶及亞熱帶植物,秦漢以前華夏民族的活動範圍仍侷限於華北河洛流域,尚未跨過秦嶺及淮河到達長江流域,不易有機會接觸到朱槿,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區,只能見到較為耐寒的木槿,是以《詩經》、《禮記》及《爾雅》等古書,僅見記載有木槿,是可以理解的。
最早記錄朱槿的《南方草木狀》
編輯遍查中國歷代文獻,最早記載並描述「朱槿」,始見於《南方草木狀》,該書於西元304年(西晉惠帝永興元年)由屬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姪孫嵇含所編撰,而更早時代《山海經》、《楚辭-離騷》、《淮南子》及《漢賦》等古籍所描述的「扶桑」,斯時都不是指朱槿,而是另指中國古老神話故事的植物。《南方草木狀》會最早記錄「朱槿」這植物,代表華夏民族自秦漢以後,已跨越秦嶺及淮河,進入華南地區活動發展,初見此紅色花瓣的朱槿,為與原居地華北所常見的木槿做區別,乃喚其名為「朱槿」,「其花深紅色」,久而久之,爾後陸續再發現其它的顏色也都統稱為朱槿。 《南方草木狀》對朱槿的記載,原文內容如下:
「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涼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嵇含對朱槿的株型、莖葉形狀、花蕊形狀、花色花數及開放等等特點的描述,言簡意賅,堪稱準確生動,這是目前公認全球最早記錄朱槿的文獻。
扶桑名稱首見於《山海經》
編輯扶桑之名,始於中國最早的地理博物志《山海經》,且定義「扶桑」它為通天之神木,《山海經》它是秦漢以前的古籍,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其中據考證屬夏代(西元前2183-1752年)的《海外四經》卷九《海外東經》云:「…,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另外《山海經》云:「扶桑者,大木也,日之所居。」,故有「日出扶桑」之說。再者,《山海經》亦云:「...,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這裏《山海經》描述有中國最古老十個太陽的神話故事,結合扶桑在東、建木居中及若木在西,分別表示日出、日正當中與日落的意象,不過它們可都是高聳雲霄的通天神木。
在此之後,《楚辭》、《淮南子》、《漢賦》、《魏晉詩》、《唐詩》乃至《宋詞》等所描述的「扶桑」,均與下列兩項註解相同
- 東漢許慎於西元100年著成中國首部的字典《說文解字》云:「扶桑神木,日所出。」
- 東漢王逸注釋《楚辭章句》亦云:「扶桑,日所扶木也。」
以上這些見解與註釋,跟以下古人對「扶桑」的吟詠,大都一脈相傳承繼自《山海經》的神話傳說:「扶桑聳立於東海之濱」及「日扶「扶桑」而出」等等意象。例如:
- 辭名:楚辭‧九歌‧東君
- 書名:淮南子‧天文訓
- 賦名:思玄賦
- 詩名:昇天行
- 詩名:閑情賦
- 詩名:日出東南隅行
- 詩名:臨路歌
- 詩名:偶書
- 詞名:水調歌頭
- 詩名:金雞報曉
-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以上這些歷代名人及學者之辭、賦、詩、詞等對「扶桑」的吟詠,都承繼來自《山海經》的古老神話,把扶桑想像為讓太陽攙扶而起的通天神木,斯時扶桑並不是指朱槿,而是詠嘆「日扶「扶桑」而出」唯美意象的植物。
下面再引用漢武帝時代東方朔《十洲記》對扶桑的描述:「樹長數千丈,大二千餘圍」,這如果不是神話中的植物還真無法想像其高其大。
- 書名:十洲記
-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味香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
《十洲記》內文作者東方朔透過想像去描述老祖先的神話植物「扶桑」,很符合《山海經》通天神木的意境,讓遠古的神話植物扶桑能生靈活現,不夠扶桑它還是只存在於中國古老的神話文學裏。
佛桑之名首見於唐朝《嶺表錄異》
編輯扶桑今日變成是朱槿的別稱,轉折點據考證應係西元877年唐朝劉恂編撰《嶺表錄異》,首度看到文獻稱呼朱槿為「佛桑」,《嶺表錄異》云:「嶺表朱槿花,莖葉者如桑樹,葉光而厚,南人謂之佛桑」。樹身高者,止於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於仲冬方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有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雖繁而有豔,但近而無香。暮落朝開,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錢售數十朵,若微此花紅妝,無以資其色。」,這是第一次見到有文獻開始稱呼朱槿為「佛桑」。
這種南方人謂之佛桑的嶺表朱槿花,在西元978年北宋李昉編纂《太平廣記》時,續與「佛桑花」分別被收錄為五個朱槿品種之一,即「佛桑花」已單獨另成為一個朱槿品種,與嶺表朱槿花有所差別,惟在謄抄嶺表朱槿花時,將南人謂之佛桑誤抄為(南人謂之弗桑),引發後人將朱槿轉換成扶桑之認知錯誤。 以下是《太平廣記》正文·卷第四百九-草木四-木花(南海朱槿嶺表朱槿紅槿花那提槿花佛桑花)
- 南海朱槿 「南海四時皆有朱槿,花常開。然一本之內,所發不過一二十花。且開不能如圖畫者,叢發爛熳。」(原闕出處,明抄本作「出《酉陽雜俎》」)
- 嶺表朱槿 「嶺表朱槿花,莖葉皆如桑樹。葉光而厚(南人謂之弗桑)。樹身高者(出《酉陽雜俎》),止於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於中冬方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有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雖繁而有艷,且近而無香。暮落朝開。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錢售數十朵。若微此花,紅梅無以資其色。」(出《嶺表錄異》)
- 紅槿花 「嶺南紅槿,自正月迄十二月常開,秋冬差少耳。」(出《嶺南異物志》)
- 那提槿花 「那提槿花,紫色,兩重葉。外重葉卷心,心中抽莖,高寸余。葉端分五瓣,如蒂。瓣中紫蕊,莖上黃蕊。」
- 佛桑花 「閩中多佛桑樹。枝葉如桑,唯條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長一寸余,似重臺狀。花亦有淺黃者。南中桐花有深色者。」
完成於西元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3年)的《太平廣記》是目前發現全球第一本對朱槿分類的文獻,而近代第一本分類觀賞朱槿的文獻首見於1913年12月1日由夏威夷農業實驗所出版第29號公告:《夏威夷的觀賞朱槿》(ORNAMENTAL HIBISCUS IN HAWAII),這份刊物共收錄有278種朱槿,讓我們對1900-1913間夏威夷當地育種者努力培育的新種朱槿有清晰的印象,《太平廣記》分類的朱槿雖然不夠多只有5個品種,但是它比《夏威夷的觀賞朱槿》足足早了935年。
「佛桑」因《太平廣記》抄誤為「弗桑」與「扶桑」音同而混用
編輯繼唐朝《嶺表錄異》首見文獻稱朱槿為「佛桑」,隔一百年後,宋太宗請李昉主持編纂《太平廣記》時,除收錄「佛桑花」為五個朱槿品種之一,另外抄錄《嶺表錄異》的嶺表朱槿花時,將南人謂之佛桑文字誤抄為(南人謂之弗桑)。這時朱槿已從《嶺表錄異》的「佛桑」轉變成《太平廣記》的「弗桑」,「弗桑」與「扶桑」發音完全相同,自此「佛桑」遂轉音「弗桑」而與「扶桑」漸次混淆使用,久而久之遂以訛傳訛,就稱呼「扶桑」為朱槿了,後人不察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從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正式有文獻描述朱槿後,歷代所見之唐詩及宋詞等諸多作品,對「朱槿」及「扶桑」均是分別吟詠,並無見到認知混淆的現象,而兩者甚至還會呈現於同一首詩當中,例如首見於唐朝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鷓鴣聲苦曉驚眠,朱槿花嬌晚相伴」及「舊山萬仞青霞外,望見扶桑出東海」,繼之見於宋朝的姜特立〈佛桑花〉詩「東方聞有扶桑木,南土今開朱槿花。想得分根自晹谷,至今猶帶日精華。」以上李商隱的唐詩及宋朝姜特立的七言詩內文雖見同時吟詠朱槿與扶桑,惟文意都分別在描述兩種不同意涵的植物,即東海之上有伴隨日出的扶桑木,以及華南另有繁花紅豔的朱槿花,顯然沒有產生認知混淆的現象。
再者,北宋曾發現大文豪蘇軾吟詠朱槿似火紅「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燒空紅佛桑」的七言詩,以及北宋知名書法家蔡襄〈耕園驛佛桑花〉的詩句:「溪館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媚行人,可憐萬木調零盡,獨見繁枝爛熳新,清豔衣沾雲表露,幽香時過轍中塵,名園不肯爭顏色,灼灼夭桃野水濱」。在當時,佛桑就是朱槿的別稱,並無看到有任何人稱呼朱槿為扶桑,如果當時扶桑也是朱槿的別稱,北宋當時兩位文學家當然會捨棄佛桑不用,而會改用較具中國古典文學意象的扶桑。
最後,翻遍了所有唐詩及宋詞,除前述蘇東坡及蔡襄使用過朱槿的別稱佛桑以外,其餘使用扶桑一詞者,全部是指聳立於東海日所扶出的神木,而形容南方紅艷的朱槿花就直接以朱槿描述之,例如白居易〈種白蓮〉「萬里攜歸爾知否,紅蕉朱槿不將來」、蔡瑰〈夏日閨怨〉「枝上鳥驚朱槿落,池中魚戲綠蘋翻」、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鷓鴣聲苦曉驚眠,朱槿花嬌晚相伴」、王轂〈刺桐花〉「穠英鬥火欺朱槿,棲鶴驚飛翅憂燼」、黃滔〈寄羅浮山道者二首〉「泉石暮含朱槿晝,煙霞冬閉木綿溫」、李咸用〈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牡丹為性疏南國,朱槿操心不滿旬」、晏殊〈清平樂〉「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及陳允平〈夜飛鵲〉「沙頭酒初熟,盡籬邊朱槿,竹外青旗。」這些唐詩宋詞都是直接以朱槿稱其名,不曾發現混淆有以扶桑來稱呼朱槿,據此,可斷言在唐宋以前,是沒有人以扶桑來稱呼朱槿。
「扶桑」與「朱槿」兩者正式混用始於明末的文獻
編輯按「佛桑」因誤抄轉成「弗桑」,讓「扶桑」與朱槿逐漸聯結在一起,歷經唐宋元等三個朝代均無發現有任何文獻產生混淆的現象,一直到明清兩個朝代,才發現有兩者拼湊在一起的文獻記載浮現,例如:
- 明朝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扶桑說:「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豔照日,其葉似桑,因以比之。後人訛為佛桑,乃木槿別種,故日及諸名亦與之同。」又說「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枝柯柔弱,葉深綠,葉濇如桑,其花有紅、白、黃三種,紅者尤貴,呼為朱槿」,李時珍的考證不夠嚴謹,直接將《山海經》所載之「扶桑」與《南方草木狀》描述的「朱槿」給拼湊在一起,這個對後代的解讀衍生繆誤影響最大。
- 明代徐宏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說:「前庭佛桑扶桑盛開,紅粉簇映;後庭粉牆中護,篁桂森繞其中,寂然無人」,徐霞客當時對扶桑的用法自己覺得不太有把握,乃將「佛桑扶桑」兩者並列使用。
- 清朝汪灝編著《廣群芳譜》說:「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其葉如桑,因此比之,後訛為佛桑,乃木槿別種」,此說法與李時珍相同。
- 清朝吳震方《嶺南雜記》說:「扶桑花,粵中處處有之,葉似桑而略小,有大紅、淺紅、黃三色,大者開泛如芍藥,朝開暮落,落已復開,自三月至十月不絕。」
- 清朝李調元《南越筆記》說:「佛桑一名福桑,又名扶桑,枝葉類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有黃者、粉紅者、淡紅者,皆千葉,輕柔婀娜,如芍藥而小,蓋麗木也。一曰花上花。花上復有花者,重台也。其架者可食,白者尤清甜滑。婦女常以為蔬,可潤容補血。」,認為佛桑是指一種花上有花的朱槿品種。
- 晚清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說:「佛桑,枝葉類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與前者李調元說法相同。
「佛桑」轉成「弗桑」與「扶桑」兩者音同漸次認知混淆,應該始於北宋《太平廣記》之後,惟也僅止於口語相傳而已,正式有文獻記載混淆使用者起始於明末,彼時以訛傳訛也不知始於何人?許多文人聲稱始自明末畫家徐渭(西元1521-1593年),因徐渭〈聞里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有:「憶別湯江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讓他們都誤以為扶桑就是佛桑,其實與徐渭幾乎同年代的李時珍(西元1518-1593年),他於西元1578年編纂《本草綱目》定義扶桑混淆為佛桑,將《山海經》與《南方草木狀》記載的扶桑與朱槿部分內容直接拼湊在一塊,讓人誤認扶桑就是朱槿,對後代的影響最為深遠,因李時珍在學術的崇高地位,讓許多清代學者引述都深信不疑扶桑就是佛桑,也就是朱槿,到達清初的文學家屈大均(西元1630-1696)七言詩:「佛桑亦是扶桑花,朵朵燒雲如海霞。日問蠻娘髻邊出,人人插得一枝斜。」,斯時已經普遍深信扶桑花就是佛桑,同時也就是朱槿。至此,我們可以明瞭今日朱槿被誤稱為扶桑,始於《太平廣記》抄錄《嶺表錄異》的南人謂之佛桑文字誤抄為(南人謂之弗桑),弗桑與扶桑音同認知產生混淆,接續再由李時珍《本草綱目》扶桑說與朱槿拼湊在一起,讓許多清代學者追隨引述,使「朱槿」跨越時空,直接轉換身分成為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日出神木「扶桑」。
「扶桑」與「朱槿」兩者不應混淆使用清初已有學者發現
編輯其實考證清代的相關文獻,亦曾發現當時有人指出「佛桑」又稱為「扶桑」不妥,據清朝乾隆進士檀萃(西元1725-1801)編輯《滇海虞衡志》卷之九〈志花〉所述,檀萃認為佛桑不應改為扶桑,但未論辯為何不應將佛桑改為扶桑,惟當時的文人學者普遍已接受李時珍《本草綱目》搞混佛桑為扶桑之繆,竟然發現有文人反指摘檀萃的論點錯誤,例如清朝道光年間吳其濬撰《植物名實圖考》卷之二十九〈佛桑〉篇就批評檀萃認為佛桑不應改為扶桑,殊欠考詢。這裏吳其濬自己讀書不求甚解,反而跳出來指摘檀萃的說法欠考證,實令人覺得可笑至極。
前述檀萃的主張,可惜他在論述時缺乏強而有力的舉證,未能儘早推翻李時珍之繆,他的發現迅被淹沒實在可惜,如能儘早廓清大家的認知,就能在兩百年前一舉導正這以訛傳訛歷數百年之繆。惟現時仍有些人不求甚解,片面指稱單瓣的稱為朱槿,複瓣的名為扶桑(花上花),也是斷章取義於清代學者李調元《南越筆記》的觀點,當前的年輕世代普遍並不知道今日何以朱槿的別名又叫扶桑?只是直覺稱朱槿為「扶桑」似乎較有文化水平,代表著年輕世代還懂些中國古籍(山海經)的玩意,聽之令人不覺莞爾。
最後,經由前述詳細的考證與論述,已能讓檀萃的發現於今日重現,當前應有的正確認識如下:
- 扶桑不應該是朱槿的別稱,它是《山海經》等古籍所述古老中國神話傳說的「日出神木」。
- 佛桑並不是扶桑,它是宋朝《太平廣記》收錄分類五種朱槿的品種之一種。
是否維基人創作
編輯"因任意插枝就活又很會開花,一般人心目中覺得它很「臭賤」,也不覺得有何珍貴,才會民間流傳的諺語對它有貶抑之意"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B1%E6%A7%BF&diff=17608880&oldid=17597569 ; ip 59.125.120.19 於 2011年9月2日 (五) 12:30 的編輯。Ianbu(留言) 2021年12月12日 (日) 02:2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