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7號潛艦 (1913年)
陛下之27號潛艦(德語:SM U 27[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潛艦或稱U艇。它由但澤的帝國船廠承建,於1913年7月14日下水,至1914年5月8日交付使用。U-27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艦之一,並參加了大西洋潛艦戰役。1914年10月18日,它在北海擊沉了英國潛艦E3號,成為人類戰爭史上首次擊沉敵國潛艦的潛艦。1915年8月19日,U-27號在英國西部航道被Q船巴拉隆號擊沉,艇內37名官兵全數陣亡。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27號 |
下訂日 | 1912年2月19日 |
建造方 | 但澤帝國船廠 |
船廠編號 | 17 |
下水日期 | 1913年7月14日 |
入役日期 | 1914年5月8日 |
結局 | 1915年8月19日遭Q船巴拉隆號擊沉 |
技術數據[1] | |
船型 | U-27至U-30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64.70公尺 |
型寬 | 6.32公尺 |
吃水 | 3.48公尺 |
動力輸出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公尺 |
乘員 | 4名軍官、31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三次巡邏 |
戰績 |
|
歷史
編輯U-27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2年2月19日向但澤的帝國船廠訂購。它於1913年7月14日下水,至1914年5月8日交付使用。該艇的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為海軍上尉貝恩德·韋格納。[1]
1914年10月16日,英國皇家海軍潛艦E3號從哈維奇起航,前往北海的博爾庫姆附近巡邏。 兩天後,E3號在海面上發現了數艘德國驅逐艦,便開始尋找合適的攻擊位置。但由於無法越過德國艦群,艇長喬姆利遂下令撤退到海灣等待對方分散。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卻沒有留意到U-27號也正占據著灣區。U-27號於10月18日上午11:25浮出水面,在埃姆斯河口至博爾庫姆之間巡邏,並在一處未設浮標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類似浮標的物體。韋格納懷疑這是一艘英國潛艦,立即潛入水中接近該物體。韋格納跟蹤了英國潛艦近兩個小時,他注意到對方瞭望員正專注地盯著另一個方向的埃姆斯河。當距離接近至300公尺(330碼)時,U-27號發射了一枚魚雷。12秒後的爆炸立刻擊沉了E3號。據德方記錄稱,在水中可以看到倖存者(可能是艦橋上的瞭望員),但由於擔心有另一艘英國潛艦可能埋伏在附近,U-27號潛入水中並撤退。30分鐘後,韋格納下令返回現場尋找證據和可能的倖存者,但一無所獲。E3號的28名船員全數失蹤。[2][3]U-27號就此成為成為人類戰爭史上首次擊沉敵國潛艦的潛艦。[4]
此後,U-27號在對抗英國軍艦方面又接連取得成功。其中包括1914年10月31日在多佛爾海峽擊沉水上飛機母艦赫耳墨斯號,以及1915年3月11日在斯特蘭拉爾附近擊沉輔助巡洋艦巴亞諾號。此外,從1915年3月至8月,U-27號還擊沉了9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為25172噸。[5]
1915年8月19日, U-27號在英國西部航道海域巡邏時,於皇后鎮以南約70海里(130公里)處截獲了英國輪船尼克西亞人號(Nicosian)。潛艦人員登船檢查後發現其載有運往法國前線的軍用物資,便命令船上人員乘救生艇離開,準備擊沉這艘貨船。此時,海面上突然出現了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並發出了收容尼克西亞人號倖存者的信號。U-27號遂暫停攻擊尼克西亞人號,駛向「美國船隻」準備接洽。在相距大約550公尺時,韋格納才發現對方竟是偽裝成美國商船的英國獵潛船(Q船)巴拉隆號,但已來不及躲避。[4]巴拉隆號近距離向U-27號發射了34發密集砲彈,致其在50°25′N 08°15′W / 50.417°N 8.250°W的方位沉沒。[6]在船長、海軍中校戈弗雷·赫伯特的授意下,大約十幾名漂浮在水面上的U-27號倖存船員——包括艇長韋格納上尉,都被巴拉隆號開槍射殺。另有四名船員能夠自行游到並登上尼克西亞人號,但隨後也在輪機艙內遭一支英國分遣隊搜獲並槍決。這是由於巴拉隆號曾接到英國海軍部的密令,要求「絕不從潛艦上抓俘虜」。[7]
對U-27號船員的屠戮違反了《海牙公約》,該公約將殺害手無寸鐵的海難倖存者定義為戰爭罪。雖然有來自尼柯西亞人號的美國證人,英國政府卻拒絕對屠殺的肇事者進行軍事審判,而這一事件在1918年之後也並未被視為戰爭罪——儘管它符合該罪行的所有標準。即便如此,目睹了屠殺的美國水手的證詞還是引發了國際爭端,以至於德國政府決定採取無限制潛艦戰的政策:德國U艇不再浮出水面登上協約國商船,而是一見到便實施魚雷攻擊。[8]許多U艇指揮官都引用巴拉隆號事件表示:「這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不予警告。」該政策最終導致美國放棄中立,並於1917年5月正式對德宣戰。[9]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註 2] |
結局 [10] |
---|---|---|---|---|
1914年10月18日 | E3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725 | 擊沉 |
1914年10月31日 | 赫耳墨斯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5600 | 擊沉 |
1915年3月11日 | 巴亞諾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5948 | 擊沉 |
1915年3月13日 | 哈特代爾號 | 英國 | 3839 | 擊沉 |
1915年5月18日 | 德拉姆克里號 | 英國 | 4052 | 擊沉 |
1915年5月19日 | 敦夫里斯號 | 英國 | 4121 | 擊沉 |
1915年5月21日 | 格倫霍姆號 | 英國 | 1968 | 擊沉 |
1915年8月18日 | 本弗拉基山號 | 英國 | 3908 | 擊沉 |
1915年8月18日 | 角鬥士號 | 英國 | 3359 | 擊沉 |
1915年8月18日 | 瑪格達號 | 挪威 | 1063 | 擊沉 |
1915年8月18日 | 斯爾斯堡號 | 挪威 | 1144 | 擊沉 |
1915年8月19日 | 佩納·卡斯蒂略號 | 西班牙 | 1718 | 擊沉 |
注釋
編輯腳註
編輯- ^ 1.0 1.1 Gröner,第6–7頁.
- ^ Kemp 1999,第10頁.
- ^ 4.0 4.1 一战中鲜为人知的潜艇大战. 新浪財經. 羊城晚報. 2019-05-25 [2021-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Herzog,第67頁.
- ^ Kemp 1998,第15頁.
- ^ Bridgland,第21頁.
- ^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To Kiel in the "Hercules", by Lieut. Lewis R. Freeman, R. N. V. R.. www.gutenberg.org. [2020-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Halpern,第301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 27.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2 December 2014].
參考資料
編輯-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Kemp, Paul. Die deutschen und österreichischen U-Boot-Verluste in beiden Weltkriegen. Gräfelfing vor München: Urbes. 1998. ISBN 3-924896-43-7.
- Kemp, Paul. The Admiralty Regrets: British Warship Losses of the 20th Century. Stroud, UK: Sutton Publishing. 1999. ISBN 0-7509-1567-6.
- Monograph No. 24: Home Waters—Part II.: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14 (PDF). Naval Staff Monographs (Historical) XI. The Naval Staff, Training and Staff Duties Division. 1924 [2021-06-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14).
- Bridgland, Tony. The "Baralong": Germany is Outraged. Sea Killers in Disguise: Q Ships and Decoy Raiders. Leo Cooper. 1999. ISBN 9780850526752.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Routledge. 1994. ISBN 185728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