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夫妻中國流傳的民間故事,男女主角是天庭金童玉女

某年七夕節,金童在天庭的宴會上不慎摔破酒杯,玉女為了開解金童,對其哧地笑了一声。玉帝見此以為二人動了凡心,贬谪他们至人間,“配为夫妻,却不许成婚”,七次轉世只得苦苦相恋,却不得结合。等到功行圆满,始能复还天上。只有第七世是美满的姻缘。

七世夫妻的成書年代不詳,作者亦不可考,故事以崇禎末年李自成兵敗為限斷,可見作者應是明朝以後之人。其內容取材多為志怪小說傳奇雜劇。在光緒年間有“三世姻緣”之說,尚不見七世之說,作者可能是清末民初之人。[1]

轉世

编辑

孟姜女与杞梁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一世。孟姜女是秦始皇時代的一名女子[2],在新婚之夜,丈夫杞梁(或作范杞梁、范杞良、范啟良、范希郎、范喜郎、萬杞梁、萬喜良等別名)被政府派遣去修造長城[3]孟姜女千里寻夫,最後卻被告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長埋長城之下。孟姜女放聲大哭,竟哭倒長城八百里,[4]以滴血於枯骨堆裡認找到了丈夫的屍體,秦始皇因此召見孟姜女,驚為天人,欲納孟氏為妾,孟姜女要求秦始皇需至秦皇島為杞良披麻帶孝,秦始皇答應;在秦始皇祭拜完杞良後,孟姜女捧著其夫屍骨在今孟姜女廟廟址所在,當場投海自盡。[5]

梁山伯与祝英台

编辑

七世夫妻第二世。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杭州求學,途中與會稽書生梁山伯相遇,因言語投機,相伴到書院上學。英台與山伯同窗共硯三年,日夕相對,二人情誼漸深;由於英台的機智,也許亦是山伯的忠厚,山伯一直沒有認出英台是一位女子。英台的父親欲將英台許配馬家,囑人送來家書,訛稱英台母親有病,英台遂收拾行李返家。山伯“十八相送”,英台雖多方表達愛意,但純良的山伯始終不解女兒心。英台惟有說道:家中九妹與她有一般的性情、相似的容貌,相約山伯到祝家相親。山伯因事遲了三天趕到祝家,英台已被她的父親逼婚,將她許配給馬太守的兒子馬文才。山伯與英台樓台相會,山伯始知英台為女兒之身,二人互訴衷情;錯配姻緣,顯然已成定局,無可挽回。山伯歸去後,鬱鬱而終。英台出嫁時,途經山伯墓前,下轎扶碑痛哭。忽然天色驟變,墳墓裂開,英台跳入墓中。山伯與英台化為一對蝴蝶,自由自在地飛舞天上。

梁祝故事最早見於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梁祝同學三年,竟不知英台為女兒身[6];到了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梁祝的基本情节;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郭华与王月英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三世。郭華(或郭亞華、郭華郎、郭懷)與王月英為七世夫妻故事中的第三世。故事發生在唐朝。郭華,字建中,是一個賣胭脂的商人,[7]因緣際會下結識王家胭脂店的掌櫃王月英,兩人一見鍾情,約在晚上城外土地廟相見。當夜,王月英依時赴約,但苦等不到郭華,以為情郎背信,唯有脫下一雙鞋放在台前以示曾到此地,又羞又恨地跑回家,不久發高燒病倒。事實上,郭華那晚因家中宴客耽擱,及後趕到土地廟時王月英已早一步離開,只見一雙繡鞋放在台前。郭華自知誤約,回家後也大病一場。最後兩人皆相思成疾,同赴黃泉,未能結為夫妻。郭華與王月英的故事最早可見於志怪小說幽明錄》中有〈買粉兒〉一文,南朝宋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收錄〈郭華買脂慕粉郎〉一篇,已出現男主角郭華的原型。元朝有雜劇《王月英元夜留鞋記》,又稱《留鞋記》。

王十朋与钱玉莲

编辑

七世夫妻第四世。宋朝山西,王錢兩家結好,王十朋与钱玉莲由雙方父母指腹为婚。後來十朋赴京趕試,玉蓮生母去世,其父再娶。繼母於錢父過身後虐待玉蓮,並伙同情夫设计陷害,使其投海自盡。十朋考取狀元歸來,准备返乡正式完婚,途上发现庙中放置著玉莲的订婚信物及遗书,十朋最終悲憤病倒離世。原是南戏剧本《荆钗记》的人物,不过在《荆钗记》中以兩人团圆结局。

商琳与秦雪梅

编辑

七世夫妻第五世。明朝時,秦太師与商定国原是莫逆之交,更曾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将女兒秦雪梅许配给商定國兒子商琳。後來商家幾次遭遇大火,家道中落,秦太師毁婚約,商琳思愛成病。後來秦家只将婢女爱玉冒充成雪梅嫁给商琳,並生了商辂。事情敗露,商琳愤气伤心而死。雪梅为商琳守寡,並照顾其兒子商輅。成语“雪梅教子”即是指此。明代戲曲《三元記》的原型即據此改編。商輅確實是明代狀元,而且三元及第,但並非《商琳与秦雪梅》的情節,亦无遗腹之事。[8]

韦燕春与贾玉珍

编辑

七世夫妻第六世。韦燕春生于明朝宣德年间,父親早喪,與寡母寄居张员外家,就读于白云庵。十七歲清明節春游,於郊外古井遇见贾玉珍打水,向之乞饮,兩人一见倾心,相约当夜三更于蓝桥见面。当夜燕春先到,天降大雨,为守信约,不肯离去,最後被大水淹死,死时手犹紧抱桥柱不放。后来玉珍赶至,却发现情郎已溺,乃投水自尽。客家戏《龙井奇缘》即改编自戏曲七世夫妻的〈藍橋會〉(劇中男女主角改名為魏景元與藍瑞蓮或為魏奎元與藍玉蓮)。

李奎元与刘瑞莲

编辑

七世夫妻第七世,只有第七世是美满的姻缘。明末李自成敗亡,同族李白心避禍他鄉,一日遊山,於山澗中拾得一棄嬰,取名李奎元。奎元长大后,遇一老翁赠与一图畫,告之三年后方能打开。奎元回乡巧遇比武招亲,得勝而娶了刘瑞莲。[9]三年后奎元将图打开,图上记载前六世的悲剧姻缘。豫剧有《彩楼记》或《劉瑞蓮飘彩》之剧目,劉家设招亲台,掷绣球以招亲,但男主角則是吕蒙正

注釋

编辑
  1. ^ 陳振良:《孟姜女研究》第一章〈緒論〉,頁11
  2. ^ 最早的記載是提到孟姜,如《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齊國王室贵族妇女皆称“孟姜”。
  3.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記載杞梁(名殖)作為齊國武將,戰死于莒國(今山东莒县),齐人载杞梁灵柩回临淄。齊莊公想在郊外直接吊唁杞梁,杞梁的妻子以草率為由拒絕。齊莊公後來同意在杞梁家室進行吊唁(齐侯吊诸其室)。但杞梁之妻沒有“哭”,也没有“长城”、“投水”等情节。杞梁后来讹化成范杞梁,其妻成为孟姜女。范杞梁還有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萬喜良等別名。
  4. ^ 礼记·檀弓》引曾子之言稱“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這是杞梁妻最早有“哭”的情節。《孟子·告子下》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朱熹注:“华周、杞梁二人皆齐臣,战死于莒。其妻哭之哀,国俗化之,皆善哭。”另《山东通志》载:“杞梁墓在临淄县东三里,齐庄公袭莒杞梁死焉,其妻迎柩而哭,事见《檀弓》”。又西漢劉向说苑·善说篇》:“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唐代类书琱玉集》引《同贤记》所載:“杞良,秦始皇時北築長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後園樹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見杞良而喚之,問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答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從役而築長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夫婦禮畢,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煞之,並築城內……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
  5. ^ 劉向列女傳》卷四增添“投淄水”的情节,孟姜女“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的记载。
  6. ^ 宋代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
  7. ^ 郭華在歷代流傳的小說戲曲中又有郭建中、郭華郎、郭華(童養中《胭脂記》)、郭懷(《賣胭脂》)等別名。
  8. ^ 刘仲达《刘氏鸿书》卷七十“无遗腹事”;另陈洪谟《治世余闻》亦載: “近时戏文盛传商三元辂事, 颇类此。然彼是虚诬, 而此则实事也。因记于此以风世。”
  9. ^ 七世夫妻第七世“李奎元与刘瑞莲”的故事有兩種版本,柏楊在《鳳凰集》中提到第二種悲劇版本,新婚之夜雙雙葬身火窟,二人陰魂化為金童玉女,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