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25°02′56″N 121°31′28″E / 25.048973°N 121.524314°E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62號 |
宗教 | 基督新教聖公宗→ 歸正宗長老會 (日本聖公會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领导 | 葉啟祥 牧師 |
官方网站 | www |
建筑详情 | |
建筑类型 | 哥德式建築 |
竣工 | 1937年 |
地圖 |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 |
---|---|
大正町教會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62號 |
建成时间 | 日治昭和十二年(1937年) |
网站 | www |
官方名称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教堂 |
评定时间 | 1998年10月14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所屬建築落成於1937年,為一位於台北市市區的哥德式新教教堂。本屬國有財產的該教堂於1972年捐贈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並於1998年10月14日指定成直轄市定古蹟[1][2]。
大正町教會
编辑1895年,臺灣邁入日治時期,日本基督教大小派別達成共識,以不分教派的「基督信徒一致會」為跳板,展開對台灣各地的宣教。同時,一致會特地派遣牧師河合龜輔於1896年5月先行前往臺灣展開傳教工作。
1927年,台北市內日籍基督徒移民漸多,專供日籍基督徒教務使用的幸町教會不敷使用;於是該基督教教團於大正町(今林森南北路交會的教會現址)內再興建一處教會,該教會屬日本聖公會,另亦以大正町教會為名。
興建沿革
编辑1930年代中期,以民房充當教堂的該教會決定於原址興建新建堂,並由當地台籍基督徒與日籍基督徒合力籌募。1937年,於大正町教會現址興建的該哥德式教堂正式落成。另外,也因該教堂為臺日基督徒共同籌募,因此成為台灣首座臺人基督徒與日人基督徒共同作禮拜的處所。
建築特色
编辑該教堂主要以採洗石子外飾,方位則是坐西朝東。就外觀言,為具有尖塔,鐘樓,彩繪玻璃窗,闢尖拱窗及扶壁的哥德式教堂。除此,該教堂聖臺建築中,左為司會,右為證道的配置方式,亦為全世界聖公會教堂的特色。
在室內方面,該建築最醒目的是三層樓的鐘樓及屋內的懸挑式拱型支撐,此兩種特色,亦為台灣罕見。1996年,台北市政府因為其建築的重要性,而指定為市定古蹟。
現況
编辑戰後,該教會乃轉型成純以臺語講道的本土教會,並在1972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獲得產權後,更擴大主日及各團契經營。今該教堂,每個禮拜天約有三百位成人、一百位兒童及青少年來到教會參與各種聚會,平日也有各種聚會。另外,該教堂也附設松梅學院與兒童合唱團。
圖輯
编辑-
後側
-
正立面
-
側面局部
-
三層塔樓
-
洗石子外牆
參考文獻
编辑-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臺灣)).
- ^ 俞怡萍、吳欣文. 《台北古蹟偵探遊》. 遠流. 2004-10-25: 頁31. ISBN 957-32-5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