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號重巡洋艦

「妙高」號重巡洋艦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五號重巡洋艦,「妙高型重巡洋艦」的一號艦。於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在1929年至1946年間服役。其命名取自新潟縣妙高山,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第七護衞艦隊的其中一艘金剛型護衞艦繼承 [參⁠ 1]

妙高
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終戰時的妙高號,塗有戰術迷彩塗裝
概觀
艦種重巡洋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妙高型(一號艦)
製造廠横須賀海軍工廠
動工1924年10月25日
下水1927年4月16日
服役1929年7月31日
結局1946年7月8日被處分擊沉
除籍1946年8月10日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11,300噸→13,000噸
滿載排水量12,374噸→14,743噸
全長192.39米→203.76米
全寬19米→20.73米
吃水5.9米→6.37米
鍋爐艦本式油燒鍋爐12座
动力蒸氣渦輪引擎(4軸)
功率130,000匹馬力→132,830匹馬力
最高速度35.5節→33節
續航距離7,000海里(14節)→7,463海里(14節)
乘員773人→891
武器裝備參考#武器裝備
艦載機2架→3架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妙高
假名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平文式罗马字Myōkō/Meūkaū

簡介

编辑

「妙高」型重巡洋艦是日本海軍在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 》後完成設計及建造的第一種萬噸級巡洋艦,一度被西方認為是最強大的「條約型巡洋艦」[參⁠ 2]。其設計對後來建造的「高雄型」、「最上型」、「利根型」及「伊吹型」帶來重大影響。「妙高」型四艦先後作為聯合艦隊第二艦隊主力參加了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

由於「那智號」是第一艘完工並公諸於世的「妙高」型,以致當時各國都誤稱為「那智」型。

特點

编辑

「妙高」型重巡洋艦參照「古鷹型」及「青葉型」設計,具較高的長寬比、較小的寬深比、較低的船體中央系數[參⁠ 2],強調火力及速度,相對犧牲了防護及續航力。當中「妙高號」作為艦隊旗艦,擁有較大的住宿設施、無綫電設備及大型作戰室。

「妙高」型完工時攜帶8條小艇,後來增加至10條,作為艦隊旗艦時會再增加一條指揮官專用艇。

建造經緯

编辑

1922年,日本海軍軍令部委託平賀讓大佐設計新巡洋艦。次年初,藤本喜久雄中佐在平賀讓大佐指導下完成基本設計。平賀讓大佐在5月18日提交設計方案,在8月25日通過及下令建造。及後,平賀讓晉升為少將並出國考察,藤本喜久雄中佐大幅更改設計並獲通過。

受「關東大地震」影響,建造撥款被大幅縮減,加上橫須賀海軍工廠遭破壞[參⁠ 2],在1924年10月方完成龍體鋪設。

1927年4月16日,舉行下水儀式,昭和天皇亦有出席[參⁠ 2]

1928年7月正式完工,與「那智」號一併在吳海軍基地日语呉基地註冊艦藉。

1934年11月15日,與「那智」號一併更換母港為佐世保

艦歷

编辑

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艦加入第二艦隊組成第四戰隊,正式服役。

1933年5月20日,被編為第五戰隊。在同年12年11日與「那智」號一併調到吳鎮護衞隊

1934年2月1日,與「那智」號一併調到佐世保護衞隊,隸屬臨時組建的第四艦隊。

1934年11月20日至1935年3月31日,進行第一次第一階段改造,包括將主炮更換成203mm口徑。

1935年10月2日,進行第一次第二階段改造。

1936年1月至3月,進行第一次第三階段改造,主要加固艦體。

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進行第一次第四階段改造,並與「那智」號及「羽黑」號再次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

1937年7月28日,作為旗艦加入第三艦隊第九戰隊。

1939年4月,進行第二次改造,參照「最上」型等巡洋艦作出了整體改造。

1939年11月25日,解除旗艦職務,轉入預備役。

1941年4月10日,作為旗艦加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4月18日正式再次服役。

1941年12月,參與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掩護南菲律賓艦隊。

1942年1月4日,遭到美軍空襲嚴重受創,35名士兵死亡,由「那智」號接任旗艦,返回佐世保維修。[參⁠ 3]

1942年3月1日,與「足柄」號前往爪哇支援追擊盟軍艦隊的「那智」號及「羽黑」號。最終「妙高」型四艦共擊沉三艘巡洋艦及三艘驅逐艦。「妙高」號與「羽黑」號在佐世保整修後進駐柱島日语柱島,並在3月22日抵達橫須賀

1942年5月1日,與「羽黑」號參與珊瑚海海戰,負責護衞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

1942年6月13日,作為第五戰隊一員前往支援北方艦隊。

1942年中,進行戰前改造,增加了2座深水炸彈投放器。

1942年8月,重編後的第五戰隊前往所羅門群島,遭遇美軍轟炸機攻擊,輕微受損。

1942年10月,與第四戰隊的「摩耶」號重巡洋艦聯合炮轟亨德森機場及追擊美軍航母「大黃蜂」號,並在月底返回佐世保整修。

1943年2月,進行第一次戰時改造,增加對空武裝及改善雷達

1943年5月8日,與「羽黑」號護衞「大和」號戰艦返回本土,隨後緊急加入北方艦隊前往幌筵島,至6月16日返回橫須賀。

1943年8月,與「羽黑」號進駐特魯克

1943年10月,第五戰隊轉入東南艦隊,與第十戰隊及第三水雷戰隊參與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在戰鬥中(11月2日)意外與初風號驅逐艦相撞受損,初風沉沒。

1943年11月,進行第二次戰時改造,增加機槍數目及提高整體水密性。

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軍襲擊,並加入第一機動艦隊。

1944年6月,與第一機動艦隊參加菲律賓海海戰,之後進行緊急改裝,再增加機槍數目及減少攜帶魚雷數目以減輕重量。

1944年10月,與第一游擊艦隊會合作戰,受到美軍空襲嚴重受損,被逼退出戰鬥撤往新加坡,由「羽黑」號接任第五戰隊旗艦。

1944年12月,遭美軍潛艇襲擊起火,經過3日才完全撲滅,最終由「羽黑」號拖曳返回新加坡。然而由於資源缺乏,未能進行維修,退出第五戰隊轉入西南艦隊第一南遣艦隊,停泊在基地作為固定炮台。

1945年2月5日,加入重組後的第10方面艦隊,但仍停泊在基地。

1945年9月21日,向英國艦隊投降。

1946年7月8日,在馬六甲海峽鑿沉。

武器裝備

编辑

(新造時)

  • 200mm 50倍口徑雙聯裝炮5座 10門
  • 120mm 高射炮6座
  • 7.7mm 機槍2挺
  • 610mm 3聯裝魚雷發射管4座

(第一次改造後)

  • 203mm 50倍口徑雙聯裝炮5座 10門
  • 127mm 高射炮4座 8門
  • 7.7mm 機槍2挺
  • 13mm 高射機槍8挺
  • 610mm 魚雷發射管8座 16門

(第二次改造後)

  • 203mm 50倍口徑雙聯裝炮5座 10門
  • 127mm 高射炮4座 8門
  • 25mm 機槍36座 52門
  • 13.2mm 高射機槍4門
  • 610mm 魚雷發射管4座 16門

歷代艦長

编辑

艤裝員長

编辑

藤沢宅雄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艦長

编辑
  1. 藤沢宅雄大佐:1929年7月31日 -
  2. 新山良幸大佐:1929年11月1日 - (兼任)
  3. 植松練磨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4. 山口長南大佐:1930年12月1日 -
  5. 井沢春馬大佐:1931年12月1日 -
  6. 高橋頴雄大佐:1932年12月1日 -
  7. 浮田秀彦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8. 伍賀啓次郎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9. 藤田類太郎大佐:1936年12月1日 -
  10. 保科善四郎大佐:1938年4月25日 -
  11. 伊藤賢三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12. 阿部孝壮大佐:1939年7月20日 -
  13. 板垣盛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14. 矢野英雄大佐:1940年11月15日 -
  15. 山澄貞次郎大佐:1941年8月11日 -
  16. 三好輝彦大佐:1942年5月23日 -
  17. 中村勝平大佐:1943年3月2日 -
  18. 石原聿大佐:1943年12月5日 -
  19. 小野田捨次郎大佐:1945年1月15日 - (兼任)
  20. 加賀山外雄大佐:1945年3月22日 –

同型艦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參:

  1. ^ 海上自衛隊(2013),第3護衛隊群,http://www.mod.go.jp/msdf/ccf3/gre/myk/index.html(日語),2013年11月30日
  2. ^ 2.0 2.1 2.2 2.3 劉怡、愛瀾(2009),《舊日本帝國海軍名艦傳奇》,舊日本海軍妙高級重巡(頁317-372),台北:知兵堂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
  3. ^ クリストファー・ショアーズ、ブライアン・カル、伊沢保穂(2002),《南方進攻航空戦1941-1942》,(頁313-314),大日本絵画,ISBN 4-499-22770-4

相關條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