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1368年—1407年),初名允恭明朝開國功臣徐達長子,同時也是明成祖的長國舅。母谢氏,以嫡子袭封魏国公。

徐輝祖
徐辉祖像,取自《三才图会》
徐辉祖像,取自《三才图会》
大明太子太傅
爵位魏国公
籍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钟离县永丰乡
族裔汉族
原名徐允恭
諡號忠贞
出生洪武元年(1368年)[1]
逝世永乐五年(1407年)
应天府
親屬父:中山武寧王徐达
母:谢氏(或说贾氏)
子:徐钦
姊:仁孝文皇后徐氏
弟:徐增壽徐膺緒
妹:朱桂妃、朱楹妃、徐氏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徐允恭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还有才气。在明太祖時期已在左軍都督府任職。徐達去世後,允恭嗣爵,為了避皇太孫朱允炆諱,獲賜名輝祖。輝祖曾在陝西、北平、山東、河南擔當軍務。燕王府的阿鲁帖木儿别有所图,被他抓捕诛杀了,回来之后掌管中军都督府[2]

建文年间

编辑

惠帝繼位後,加太子太傅[3]建文元年四月,将逢朱元璋忌日,燕王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等三人到了京城,齐泰请求建文帝把他们一并留下。黄子澄说:“不可以。怀疑他而作此准备,是有害的,不如把他们全部遣返。”徐辉祖此时秘密奏报说:“我的三个外甥中,只有高煦勇猛剽悍而且无赖。他不但不忠于陛下,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他日一定会成为大患。”惠帝问徐辉祖弟弟徐增寿和驸马王宁,二人都包庇他们,于是将三人遣返归国[4]。朱高煦偷了徐辉祖的马逃跑。徐辉祖派人去抓,没有追上,惠帝听说了,就把他当做亲信[5]。此后不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战役期间,朱高煦作为燕军主将出力甚多,惠帝说:“吾悔不用辉祖之言!”[6]

建文三年四月,徐輝祖奉命参加白沟河之战,率军成功掩护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朝廷命徐輝祖帶兵北上[7]。四月,与燕兵交战於齊眉山,南军大胜,斩燕将李斌。南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军陷入窘境[8]。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9]。淮北的中央軍因此勢孤而大敗。燕兵渡江後,徐輝祖仍引兵力戰[10]

永乐年间

编辑

朱棣入京後,輝祖留在父祠,因不肯迎接朱棣而下狱。朱棣亲自召见询问,徐辉祖一言不发,拒绝推戴。司法部门逼迫他招供,徐辉祖只写下父亲獲頒鐵券記錄的話:开国功臣,子孙免死而已。朱棣大怒,想要诛杀他,却又因為是國舅的緣故而中止,最終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禄和爵位[11][12]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去世。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13]神宗時,朝廷錄建文忠臣,在南京設廟祭祀,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忠貞[1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朝献徵录》(卷5):“久之,公竟不屈以死,时仅四十。”
  2. ^ 明史》(卷125):“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达薨,嗣爵。以避皇太孙讳,赐今名。数出练兵陕西、北平、山东、河南。元将阿鲁帖木儿隶燕府,有异志,捕诛之。还领中军都督府。”
  3. ^ 明史》(卷125):“建文初,加太子太傅。”
  4. ^ 明史纪事本末》(卷16):“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临。或曰:“不宜偕往。”王曰:“令朝廷勿疑也。”及至京,齐泰请并留之。黄子澄曰:“不可。疑而备之,殆也,不若遣还。”世子兄弟,皆魏国公徐辉祖甥。辉祖察高煦有异志,密奏曰:“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帝以问辉祖弟增寿及驸马王宁,皆庇之,乃悉遣归国。高煦阴入辉祖厩,取其马以行,辉祖使人追之,不及。初,世子入京,燕王大忧悔,暨归,喜曰:“吾父子复得相聚,天赞我也。”已而燕兵起,高煦戮力为多。帝曰:“吾悔不用辉祖之言!””
  5. ^ 明史》(卷125):“燕王子高煦,辉祖甥也。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
  6. ^ 明史纪事本末》(卷16):“初,世子入京,燕王大忧悔,暨归,喜曰:“吾父子复得相聚,天赞我也。”已而燕兵起,高煦戮力为多。帝曰:“吾悔不用辉祖之言!””
  7. ^ 明通鉴》(卷13):“建文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于蒙化,居之京师。命魏国公徐辉祖率京军往援山东。”
  8. ^ 明通鉴》(卷13):“而徐辉祖之援兵适至,甲戌,与燕兵大战于齐眉山,自午至酉,南军辄胜,斩燕骁将李斌。维时王师再捷,燕人凶惧。会淮土暑湿薰蒸,北军疾疫。”
  9. ^ 明鉴纲目》(卷2):“而帝闻讹言,谓燕兵已北,召辉祖还。福军遂孤。”
  10. ^ 明史》(卷125):“燕人大惧。俄被诏还,诸将势孤,遂相次败绩。及燕兵渡江,辉祖犹引兵力战。”
  11. ^ 明史》(卷125):“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
  12. ^ 明史纪事本末》(卷16):下魏国公徐辉祖于狱。时武臣无一人不归附者,惟辉祖不屈,帝亲召问,辉祖不出一语始终无推戴意。法司迫取供招,辉祖默然,操笔惟书其父开国功臣,子孙免死而已。帝大怒,以元勋国舅,欲诛又辄中止,徘徊久之,竟从宽典,止勒归私第,革其禄米而已。
  13. ^ 明史》(卷125):“輝祖死逾月,成祖詔群臣:「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遂命輝祖長子欽嗣。”
  14. ^ 明史》(卷125):“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
貴族爵位和頭銜(明朝)
前任者:
徐達
魏國公
1388年–1402年
繼任者:
徐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