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塚洋二
戶塚洋二(日语:戸塚 洋二/とつか ようじ Totsuka Yōji,1943年3月6日—2008年7月10日),日本物理学家,東京大學最初的4名特別榮譽教授之一。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富士市名譽市民(第1號)[1]。追贈從三位。
戶塚洋二 戸塚 洋二(とつか ようじ) | |
---|---|
出生 | 日本静岡縣富士郡吉永村(今富士市) | 1942年3月6日
逝世 | 2008年7月10日 日本東京都 | (66歲)
国籍 | 日本 |
母校 | 東京大学 |
知名于 | 中微子振盪 |
奖项 | 仁科芳雄獎(1987年) 朝日獎(1988年)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02年) 富蘭克林獎章(2007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粒子物理学 天文学 |
机构 | 東京大学 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 |
博士導師 | 小柴昌俊 |
著名學生 | 梶田隆章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戸塚 洋二 |
假名 | とつか ようじ |
平文式罗马字 | Totsuka Yōji |
戶塚教授曾於2002年與小柴昌俊、梶田隆章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07年與阿瑟·麥克唐納同獲富蘭克林獎章。他與梶田、麥克唐納等人的工作,修正了當代物理學的基石-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由於早逝,戶塚未能與上述三人同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首設於2010年的「戶塚洋二獎」即以他命名[2]。
生平
编辑1943年3月6日,戶塚洋二出生於日本静岡縣富士市。1960年静岡縣立富士高等學校畢業,1965年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1972年獲得博士學位(東京大學)。
1988年,戶塚擔任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教授。1995年擔任東大神岡宇宙素粒子研究設施(超级神冈探测器所在地)所長。1997年擔任東京大学宇宙線研究所長。
1998年,戶塚-梶田實驗團隊首次觀察到中微子振盪並測定中微子的質量,從而修正物理學標準模型(以往的標準模型假設中微子質量為0),自此晉身「必將獲得諾貝爾獎」的知名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曾經說「在繼承我衣缽的弟子當中,有2人足以獲得諾貝爾獎」。一般認為他指的是戶塚洋二與梶田隆章。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小柴昌俊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佐藤勝彥與戶塚召開了電話會議,決定一起出席小柴教授的記者會。但戶塚最後沒有露面。
錯過諾貝爾獎
编辑2008年7月10日,戶塚洋二因大腸癌去世。其恩師小柴昌俊在《文藝春秋》2008年9月號撰文「弟子の弔辞を読む痛恨」追悼他,文章稱「若戶塚能再多活18個月,必將獲得諾貝爾獎」。事實上,當年首度有複數日本人(小林誠、益川敏英、南部陽一郎)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認為是追悼戶塚的結果[3]。
2014年,美國雜誌《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預測,因戶塚洋二已故,梶田隆章可望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4]。這一預言在2015年實現。
2015年10月6日,梶田隆章表示:「虽然结果上是我获得了诺贝尔奖...(中略)...我认为我的『老师』的功劳更为重要。」韓國《朝鮮日報》指出,此處的「老師」就是已過世的戶塚洋二。戶塚被認為是「小柴最優秀的學生」[5]。在同年12月9日的諾貝爾講座(Nobel Lecture)中,梶田再度指名感謝小柴昌俊、戶塚洋二的關鍵性貢獻[6]。
獲獎紀錄
编辑榮銜
编辑著作
编辑單人著作
编辑合著
编辑- 『新しい宇宙の探求』(岩波書店 1990年)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富士市名誉市民 第1号 戸塚洋二氏. [2015-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9).
- ^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Science Division, TECRO in Japan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2-17
- ^ ノーベル賞を受賞すべきだった日本人 地球大に考える/ウェブリブログ. [2015-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The Dayside: Nobel predictions for 2014.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日本的21名诺贝尔获奖者的秘密 韩国之眼 朝鲜日报网 > 新闻 > 国际·经济.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0).
- ^ 梶田さん「ノーベルレクチャー」で期待語る - YouTube. [2015-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