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從
曾天從(1910年7月24日—2007年8月31日),臺灣臺北新莊人,自號霄容。外文拼音Zeng Tianzong,臺羅拼音Tsan Thinn-Tsiông。畢業自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攻讀德文與哲學,太平洋戰爭時任教滿洲國瀋陽農業大學,戰後則回臺任教臺灣大學哲學系,專冶科學哲學及實存主義,為臺灣哲學思想的先驅。
曾天從 | |
---|---|
出生 | 1910年7月24日 日治臺灣臺北廳新莊 |
逝世 | 2007年8月31日 臺灣臺北 |
教育程度 | 日治臺灣新莊公學校 日治臺灣臺北第一中學(1924) |
年代 | 20世紀哲學 |
研究领域 | 臺灣哲學 |
生平
编辑1910年7月24日生於臺北新莊。其父曾紅毛為虔誠長老教徒,為新莊掌中戲之盛扶助貢獻,又創設擬花手工業廠而對桑梓家鄉多有建樹。曾天從排行么兒,上有群姐,因家中重男傳統故以「天從人願」之意命名。
1916年寄讀於新莊公學校;1918年正式成為公學校一年級生。1923年間曾到日本遊歷;隔年新莊公學校畢業即考入臺北第一中學。同屆臺人同學有工學博士葉炳賢,臺灣大學教授顏滄海等。1928年3月一中畢業後隔月旋即負笈日本東京,就讀早稻田第一高等學院文科乙類,修讀德文。
1931年 3 月畢業,4 月進入早稻田大學大學部文學科專修德文,師承山岸光宣,因此藉修習德文發現哲學之重要,進而浸沉於哲學。1934年 3 月畢業時已有整體哲學體系的構想,著有《純粹現實學序說》,隨後在尚未領到畢業證書下回臺山居龜山鄉牛角坡村專心著作。其間年雖繼續從事著作,甚有進展,但因家中催婚之事擾其學術研究,故內心更為厭之傳統禮教。
1936年 5 月完成其哲學體系「純粹現實學」之初步著作《真理原理論》,並受桑木嚴翼之薦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西洋哲學研究室深造。隔年《真理原理論》由東京理想社出版,桑木嚴翼作序,盛受學界注意。研究之暇常與同學葉炳賢之妹、就讀日本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的葉瓊玉醫師來往,於 1938年回臺時入臺北帝國大學西洋哲學研究室研究,期間與葉醫師訂婚,隔年結婚、9月攜妻再度赴日,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西洋哲學研究室研究,至 1941年 3 月止,隔月入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大學院西洋哲學繼續專研。然 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東京時有空襲。臺日之間航運亦屢受盟軍潛艇攻擊,9 月畢業時遂轉往東北,在滿州瀋陽農業大學執教到終戰為止,期間生活至苦。1945年輾轉自東北經天津、上海回臺,中途倍嚐流難之苦。隔年 10 月受時任系主任的林茂生邀至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任教,教授哲學概論、理則學、德文等,與洪耀勳為同期入哲學系的同事;1954年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邀編《臺灣省通志稿》哲學篇;1960年代末亦受青文出版社之邀撰寫《現實存在論:科學的哲學基礎論》八部、《哲學體系重建論》上下卷等。1978年 11月退休時受哲學系聘名譽教授[1]。
除哲學研究外,曾天從亦對詩作有所旨趣。1986年5月青文出版社出版其詩作《詩詞試詠》。1986年12月1日,於臺大文學院舉辦「悼念洪耀勳教授」紀念演講會中,發表〈悼念洪耀勳兄辭世〉詩十首。2007年8月31日逝世。
理論與主張
编辑曾天從負笈日本師承山岸光宣、桑木嚴翼,專研德國文學、哲學等,受德哲尼古拉·哈特曼影響,一生顛簸中試建構「現實存在論」的哲學體系[2][3],也影響著同儕洪耀勳的哲學思想:
真理原理論
编辑真理原理論為曾天從哲學體系之基礎,為真理自體(存在論)、真理認識(認識論)、準真理自體(純理論─論理、數理)、實存真理(價值論─歷史、社會、文化等)四門,經絕對辯證法決為真理原理論的統一體系,此論影響著同儕洪耀勳「真理論的絕對辯證法」的哲學思想。
現實存在論
编辑曾天從的哲學體系第一哲學視為現實存在論、超現實存在論,即存在論;第二哲學為純粹現實學、即知識論;第三哲學則為實踐哲學,即價值論。其中現實存在論他完成了宇宙論、物質論、生命論、意識論、精神論、文化論;超現實存在論的時空論及論理論等,然二十四論雖未完成,但其《哲學體系重建論》二卷則為其哲學體系的導論。
著作列表
编辑學位論文
编辑- 1934年,《現實學序說》[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文學科畢業論文]。
著書
编辑- 1937年,《真理原理論:純粋現実学序說》。東京:東京理想社。(日文)
- 1941年,《真理觀之諸問題》[出版地不詳] 。
- 1941年,《純粹現實學之構想》[出版地不詳] 。
- 1943年,《批判的辯證法與實在論的範疇論》[出版地不詳] 。
- 1946年,《社會進步之基準》[出版地不詳] 。
- 《現實存在論:科學的哲學基礎論》。臺北:青文。共八部:
- 1968年,《第一部:宇宙論》。
- 1969年,《第二部:物質論》。
- 1969年,《第三部:生命論》。
- 1970年,《第四部:意識論》。
- 1970年,《第五部:精神論》。
- 1972年,《第六部:文化論》。
- 1973年,《第七部:時空論》。
- 1974年,《第八部:論理論》。
- 1981年,《哲學體系重建論》(上卷)。臺北:青文。
- 1981年,《哲學體系重建論》(下卷)。臺北:青文。
篇章論文
编辑- 1982年,〈哲學理念論及目的論〉,《鵝湖月刊》,期83,頁 10-17。
其他
编辑- 1954年,《臺灣省通志稿 卷六 學藝志 哲學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1961年,《現實存在之根本構造》。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50)年度全年研究報告彙存。
- 1967年,《文化構造論》。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1969年,《時空論之歷史的討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1971年,《時空論之體系的考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1972年,《論理系統之歷史的討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1974年,《形式論理與辨證論理之關係問題》。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臺灣大學哲學系教職員硏究報告(3515789)。
- 1986年,《詩詞試詠》。臺北:青文。
- 《論理學講義》(未出版)。
- 《形上學講義》(未出版)。
- 《知識論講義》(未出版)。
- 《詩詞試詠》(又稱《詩詞試詠補遺》)續編,打字稿,未出版。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趙天儀; 郭博文; 林義正. 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 臺北: 富春文化. 2011: 91–105.
- ^ 林谷峰(編). 曾教授天從哲學著作之簡介. 自費出版. (收入《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頁108-132).
- ^ 趙天儀. 臺灣哲學思想的開拓者曾天從教授哲學體系的建構試探—曾天從哲學體系及其《宇宙論》. 《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思想與臺灣主體性》.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2005: 109–117. (收入《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頁133-146).
- ^ 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畫. 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philo.programs.sinica.edu.tw.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 ^ 臺灣大學哲學系. 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曾天從. homepage.ntu.edu.tw.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延伸閱讀
编辑- 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畫,《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大學哲學系,《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監察院,《臺灣大學哲學系案》。
- 林谷峰(編),《曾教授天從哲學著作之簡介》。自費出版(收入《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頁108-132)。
- 趙天儀,2005,〈臺灣哲學思想的開拓者曾天從教授哲學體系的建構試探—曾天從哲學體系及其《宇宙論》〉,《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思想與臺灣主體性》,頁109-11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收入《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頁133-146)。
- 趙天儀,2006,《臺灣美學的探求:美感世界的造訪》。臺北:富春文化。
- 趙天儀、郭博文、林義正(編),2011,《曾天從教授百歲冥誕紀念集》。臺北:富春文化。
- 廖仁義,1998,〈臺灣哲學的歷史構造─日據時期臺灣哲學思潮的發生與演變〉,《當代》,期28,頁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