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昌

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李运昌(1908年9月21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李芳岐,字凤鸣,曾用名李初学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1]

生平

编辑

早年革命生涯

编辑

李运昌早年入乐亭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经李大钊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7年4月23日,在广东领导普宁暴动,反对国民党清党。暴动队伍在广东湖南江西转战,奉命改编为湖南革命军第二师,参加了秋收起义[1]

1927年11月,李运昌回到家乡乐亭县,在乐亭县滦县恢复中共党组织。1929年1月调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代理秘书长。他还曾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特派员。同年8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天津第三监狱。在狱中,他同彭真薄一波组成中共党支部。1930年9月,获营救出狱后,李运昌在冀东组织京东御侮救亡会并任主任,且重建了中共京东特委并任书记,在乐亭县滦县古冶镇恢复并发展了革命工作。他还曾任冀东地下党特派员。1937年5月,代表冀东中共党组织到延安参加了白区工作会议,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汇报了冀东的情况。[1]

中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7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并获八路军四纵配合,李运昌指挥20万军民发动冀东大暴动,攻占了9座县城以及200多座集镇,对日军造成沉重打击。1939年,在暴动遭遇挫折,队伍被日军孤立包围的情况下,李运昌率军民同日伪军展开了一千余次战斗,消灭、打击并牵制了10万日伪军,创建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历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2月,任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局委员等职。1956年,毛泽东在同李运昌的谈话中称赞他说:“在抗日的关键时期,你是冀东人民的抗日领袖,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你成功建立了‘无人区’里的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一段抗日战争史上的新鲜战例。”“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的胜利。”[1]

1945年8月,李运昌率部挺进中国东北,配合苏联红军进行八月風暴行動,收复东北。在东北民众支持下,李运昌部解除日伪军武装,剿灭土匪,接管各个城市并创建人民政权,且迅速扩大了部队。李运昌还派曾克林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冀热辽军区部队开入中国东北的情况,为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提供了重要情报。此后,他和程子华创建冀察热辽根据地,组建了不少二线兵团。李运昌调离东北时,将33万部队全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李运昌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总司令、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委员、中共热河省委书记兼热河省政府主席、冀察热辽军区副总司令、冀察热辽行政办事处主任等职。[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运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常委。在交通部任职期间,他参与领导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塘沽新港湛江港的建设,以及长江航道整治等工作;他还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中外合资公司之一中波海运公司[1]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运昌遭到批判和关押。拨乱反正后,李运昌奉命重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任党组副书记、第一副部长,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贡献了力量。1982年到1992年,李运昌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李运昌还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1]

2008年10月24日,李运昌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2]

家庭

编辑

谣传李运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領導人李大钊的侄子,这个是不正确的。李运昌受李大钊影响很大,关系是同乡,虽然叔侄相称,但没有血缘关系。[原創研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李运昌同志生平简介. 唐山党史. [201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3). 
  2. ^ 李运昌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