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無不為
无为而无不为,无成见顺势而为,使天下大治。即,治天下,顺其自然;取天下,为而不争。[1]这是老子用道论述治理天下时,对侯王的忠告,也是他悟道的心得。[2]天下,是因人而异的认知范围,汉朝初期,统治者们发挥运用了老子的这一学说,用黄老治术为治国之策,出现了文景之治。[3][4]
在通过对帛书甲乙本对照后,老子原文并无“无为而无不为”,而应是“无为而无以为”。[5]
无为而无不为
编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编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三十七章[6]
老子相信,道不是为万物做主,而是顺其自然,其作为源远流长。如果侯王用道来治理天下,万物将自主自化。自主自化会令人产生贪欲,他将镇定于无名的自觉、自愿、自信,互相监督,朴实无华的民心,只要既无名又朴实的民心存在,人们将无贪欲之心。不贪之宁静,天下将自然稳定。 [7]
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
编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8]
老子在感悟道的过程中得知,不断学习能增长见识,不断悟道能减少成见,成见日益减少,就能到达无成见的境界。无成见之作为,使天下大治。取天下要不拘一格而行事,如果拘于某一形式,将不足以取天下。[9]
概念理解的困难
编辑由于「无为而无不为」的整体概念在古今中文里,没有对等名词,而且多数人的成见源于圣贤们的作品,故让持有成见的人难于理解。《老子》是一本用人、天地、万物、自然和德,来反复论证“道”与“有”和“无”关系的哲学著作,被圣贤们奉为《道经》、《德经》、《道德经》、《道德真经》和《玄学》,注解无数,令人眼花缭乱,无法理解《老子》浅显易懂的见解。[10] 至今仍说法不一。例如:
梁启超[11]在『「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主义』文章中讲到:
“他的主义是不为什么,而什么都做了。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
「中文大辞典」将其解释为:
“無為是無,無不為是有,無了才有,人無了,無心無為,四點無知無欲,就不受拘束限定,沒有負累壓力,等於什麼都有了。”
“道永远顺任自然,不造不设,好像常是无所作为的,但万物都由道而生,恃道而长,实际上却又是无所不为。”
这与西方一些主要译本的解释相呼应。例如:
Stephen Mitchell[13] -
“The Tao never does anything, yet through it all things are done.”
–「道从不做任何事,但什么事都做好了。」
Tolbert McCarroll[14] -
“The Tao never strives, yet nothing is left undone.”
–「道无需努力,但无事不竟。」
对等思想
编辑在印度佛教中,也有与「无为」对等的概念,梵语为:“Nirvikalpa”,在佛学中,一般译为 “無分別心”。而与「无不为」有同等境界的,则称为:“Atman”,翻譯為自我。意思是,一个人最初,最自然的本性。
若将将这两个概念相加,相当于:“Brahman”- 即梵 ,也就是宇宙萬物構成的本质。这与「道」的概念可说完全一致。
參考來源
编辑- ^ 黄静. 道家“无为而治”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 ^ 老子“上善若水”的审美品格. xzbu论文网.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1).
- ^ 汉代国策风云 无为而治_汉代国策风云. 央视网.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 ^ 浅谈汉代的统治思想学说. xzbu论文网. [2017-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 ^ 高明. 帛書老子校注. Zhonghua Shuju http://worldcat.org/oclc/1075196118. 1996. ISBN 7-101-01343-0. OCLC 107519611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道德经第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上篇大结局) - 《道德经》启示录. 龙脉网.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 ^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佢,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 國學啟示 老子"為道日損"的深意. 中国网. 2010-04-12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知乎.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 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主义
- ^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117 页
- ^ Stephen Mitchell,Tao Te Ching, Ch. 37
- ^ Tolbert McCarroll, Tao Te Ching (Translaton), ch. 3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