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登奎
纪登奎(1923年3月17日—1988年7月13日),男,山西武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活跃于“文化大革命”中后期、以及“后毛泽东时代”。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毛泽东晚年赏识和培养的干部,曾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小组组长、中共中央军委领导成员等职。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边缘化;于1980年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正式辞去所有职务。1983年后,被任命为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正部级研究员。1988年7月13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北京,享年65岁。
纪登奎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
任期 1975年1月 至 1980年4月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山西省武乡县 | 1923年3月17日
逝世 | 1988年7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65歲)
籍贯 | 中國山西 |
国籍 | 中華民國(1923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88年)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王纯 |
亲属 | 纪坡民(儿子) |
经历
|
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纪登奎于1923年3月17日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15岁的纪登奎开始参加革命,并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第二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任晋东青救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救会主席。此后,他长期在华北地方工作;历任鲁西区党委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冀鲁豫第二地委抗联分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冀鲁豫第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中共平阴县委副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科长,豫西区党委工作团书记、兼中共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政治转折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登奎出任中共河南省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51年春,毛泽东南下视察工作,途经许昌时,得知当地有这样一个年轻能干的领导干部后,就特别在专列上召见了纪登奎,听他汇报工作。这也成为纪登奎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郭小川撰写的《中共许昌地委的宣传工作》;同日,《人民日报》还在头版配发了一片题为“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5月,纪登奎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对他赞赏有嘉。不久,纪登奎就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时年仅28岁。
由于毛对这位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印象深刻,以后每到河南,一定要听纪登奎的汇报。因此,纪登奎的升迁速度也很快。1954年任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厂长、兼党委书记。在大搞工业建设的背景下,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据称纪登奎的任命,也是因为毛泽东的建议[1]。1958年11月,洛阳矿山机器厂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投产。不久,纪登奎就被调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1963年3月,升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两年后,晋升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又兼任商丘地委第一书记。
培养接班
编辑由于深受毛的提携,纪登奎一直都积极支持毛泽东的群众造反“路线”。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纪登奎还被任命为“河南省委文化革命小组”的副组长;但他并不认同“造反派”夺权的行为。后来,在“一月风暴”的背景下,纪登奎也受到了冲击,被关押了起来。
半年后,纪登奎被恢复了工作。1968年,纪登奎出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并实际主持河南省的工作。在1969年年召开的中共九大上,纪登奎被安排以“革命干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在发言前,毛泽东向大会全体代表介绍称纪登奎是他的“老朋友”。[2]会议结束时,纪登奎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他正式进入中央工作,出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曾以副组长身份主持了国务院业务组1972年12月审干会议)。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和林彪的分歧日渐加重。出于政治考量,在没有正规军队任职经验的状况下,纪登奎被毛任命为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这一做法,被毛泽东称为是“掺沙子”;目的,就是为牵制林彪等人[3]。林彪倒台后,毛泽东对纪登奎等人的信任度加重。1973年,纪登奎正式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1975年1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后毛时代
编辑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在讨论向外通报决定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的文件时,纪登奎提出“应该在中央文件中指出‘文革’的错误所在”。因为这一点,有人称纪登奎“是中央高层提出对‘文革’怀疑或者否定意见的第一人”[4]。
“文革”结束后,在政治上,纪登奎拥护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他继续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在邓小平掌权后,纪登奎受到指责、并被边缘化;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这次会议上,纪登奎接受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决定退出中央,但一直没有公开。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正式辞去了所担任的所有领导职务。
1983年后,纪登奎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并给于正部长级待遇。
1988年7月13日21点06分,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轶事
编辑一封内参信
编辑1976年7月,毛泽东病情加重。这时,姚文元收到了一封新华社负责人解力夫转来的内参信,是一名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信中反映1976年初河南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在北京养病期间,纪登奎的儿子去医院看望他,说,现在政治局是新派和老派之争。毛主席病得很重,活不了几天了。只要主席一死,老派就要大干。他们已经秘密串连,做了准备,到时候宣布张春桥为叛徒,实行全国军管,接下来就是血雨腥风。无论老派新派谁上台,都要流血。但比较起来还是老派上台好一些。写信的记者还要求姚文元看过这封信后,把信转给毛主席。但这封信被姚文元锁在了自己家的抽屉里,谁也没有交[5]。
一句話十三個字
编辑據傳1976年华国锋在抓捕四人幫行動之前,召集李先念、吳德、陳錫聯、紀登奎、陳永貴等人摸底密谈,詢問「怎麼處理那些人?」,不想,纪登奎第一個發言,竟说出「對這些人,恐怕要採取個別對待」13个字模稜兩可的話,从此被排除在參與抓捕行动之外。
相关回忆
编辑纪坡民《纪登奎之子回忆纪登奎》2003年7月24日由CND《华夏文摘》编辑[6]
参考文献
编辑- ^ 曾杀错过人的纪登奎为何被当作接班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贺明洲. 毛泽东看好纪登奎. 百年潮. No. 10. 1999. CN 11-3844/D. ISSN 1007-4295.
- ^ 纪登奎所经历的人生风浪. [200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3).
- ^ 纪登奎的特殊经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27. 原载《党史博采》,作者:霞飞
- ^ 姚文元曾意图脱离“四人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06月07日
- ^ 存档副本. [202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1).
中国共产党职务 | ||
---|---|---|
前任: 谢富治 |
中央政法小组组长 1978年6月-1980年1月 |
机构改组 原因:改组为中央政法委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谢富治
|
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 1978年7月-1980年6月 |
繼任: 彭冲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 ||
前任: 谢富治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72年10月-1977年9月 |
繼任: 秦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