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
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US Open Series),简称「美网系列赛」,是由美国网球协会(USTA)主办,系列赛包括美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在美网开赛前的一系列美国网球协会拥有赛事版权的职业网球赛事。它是「美国赛季」或「北美硬地赛季」的一部分。根据2012年至2018年达成的协议,阿联酋航空是主要赞助商[1]。该系列赛最初是在2004年发起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在国内电视上播放更多的美国网球赛事来获得更多关注。 [2]直到2004年,除了赛事级别较高的加拿大公开赛和辛辛那提公开赛以外,大多数夏季北美网球赛事都没有在电视上播出。根据美国网球公开赛的转播协议, ESPN拥有自2015年以来所有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的国内转播权。八场非ATP1000/WTA1000赛事的电视转播总时长约为50小时,在最后一个周末的话每天转播大约两小时,主要是在ESPN2 频道转播。男女合办赛事华盛顿网球公开赛(北美唯一的ATP500级别赛事)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是该系列赛的一部分,但由于媒体缺乏对该赛事有足够的关注度的,从而不满而退出了该系列赛,并在2015年将其独家转播权出售给了网球频道。 [3] [4]该赛事于2019年重新加入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但继续保持其与网球频道的转播权。 [5]2022年,Beemok Capital从美国网球协会竞购了辛辛那提公开赛的版权后也脱离了美网系列赛。[6]亚特兰大网球公开赛和名人堂网球公开赛也在2024年举办了最后一届。
随着美国网协拥有版权的网球赛事逐渐减少,美网系列赛在2023-24年后逐渐不再提及,其独立官网网站也跳转到美国网球公开赛官网。[來源請求]
奖金挑战
编辑根据在这些赛事中取得的成绩,球员可以获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的奖金挑战赛积分,以便在各网球赛事的奖金之外赢得专门的现金奖励。在某些赛事中会获得更多积分,例如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赛和WTA1000巡回赛。 [7]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奖金挑战中得分最高的三名男选手和三名女选手可以格外获得一笔奖金,金额取决于他们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排名和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成绩。如果两者都赢了,那么可以获得的奖金为100万美元(截止2010年)。
莱顿·休伊特和林赛·达文波特是2004年得分最高的球员,安迪·罗迪克和金·克里斯特尔斯在2005年获胜,安迪·罗迪克和安娜·伊万诺维奇在2006年获胜。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罗杰·费德勒和玛丽亚·莎拉波娃在2007年获胜。
2005年,罗迪克在美国网球公开赛首轮对阵吉尔斯·穆勒的比赛中失利,而克里斯特尔斯则成为第一位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双料冠军的球员,获得了220万美元的奖金,这也是当时女子体育赛事中最高的奖金记录,当时克里斯特尔斯以6-3、6-1直落两盘击败法国女子选手玛丽·皮尔斯。 [8] 2010年,她再次赢得了220万美元,包括170万美元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和50万美元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亚军奖金。 [9]
2007年,费德勒成为第一位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并继续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男性球员和总计第二位球员,他赢得140万美元的美网加上100万美元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奖金,使他的奖金总额达到240万美元, [10]这超过了克里斯特尔斯的220万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奖金获得者。
2013年,塞雷娜·威廉姆斯和拉斐尔·纳达尔在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之后双双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由于这些年来几次可观的奖金增长,塞雷娜·威廉姆斯和拉斐尔·纳达尔以每人360万美元的成绩超越了罗杰·费德勒的记录,并分享了网球历史上单场网球赛事最高奖金的记录。 [11] [12]
2014年,塞雷娜·威廉姆斯重复她前一年的表现,赢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现在,她以400万美元的总收入创造了网球历史上最大的奖金赛事。 [13]从2017年开始,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将不再设有奖金挑战赛。 [14] [15]
系列赛赛事
编辑巡回赛
编辑赛事 |
---|
大满贯赛事 |
ATP500巡回赛和WTA500巡回赛 |
ATP250巡回赛以及和WTA250巡回赛 |
2023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包括以下赛事: [16]
周 | 男子赛事 | 女子赛事 |
---|---|---|
1(7月17日当周) | 纽波特名人堂公开赛 | |
2(7月24日当周) | 亚特兰大网球公开赛 | |
3(7月31月当周) | 华盛顿公开赛 | |
4(8月7日当周) | 空缺 | |
5(8月14日当周) | 空缺 | |
6(8月20日当周) | 溫斯頓-塞勒姆公開賽 | 克利夫兰女子网球赛 |
7-8(8月28日) | 美国网球公开赛 |
积分分布
编辑2008-2016年
编辑轮次 | ATP大师赛1000大师赛
WTA超五赛 |
ATP 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和250系列赛
WTA顶级赛 |
---|---|---|
冠军 | ||
亚军 | ||
半决赛 | ||
八强 | ||
16强 |
2006-2007年
编辑轮次 | ATP大师系列赛
WTA巡回赛一级赛 |
ATP国际系列赛
WTA巡回赛二级赛 |
---|---|---|
冠军 | ||
亚军 | ||
半决赛 | ||
八强 | ||
16强 |
2004-2005年
编辑轮次 | ATP大师系列赛
WTA巡回赛一级赛 |
WTA巡回赛二级赛 | ATP国际系列赛
(总奖金600,000美元及以上) |
ATP国际系列赛
(总奖金低于 600,000美元) |
---|---|---|---|---|
冠军 | ||||
亚军 | ||||
半决赛 | ||||
八强 | ||||
16强 |
历年冠军
编辑男子
编辑Year | 纽波特 | 洛杉矶 | 印第安那波利斯/亚特兰大 | 华盛顿 | 蒙特利尔/多伦多 | 辛辛那提 | 纽黑文/温斯顿-萨勒姆 |
---|---|---|---|---|---|---|---|
2004 | 非美网系列赛 | 哈斯 (1/2) | 罗迪克 (1/5) | 休伊特 ({1/2) | 费德勒 (1/9) | 阿加西 (1/2) | 休伊特 (2/2) |
2005 | 阿加西 (2/2) | 吉内普里 (1/2) | 罗迪克 (2/5) | 纳达尔 (1/6) | 费德勒 (2/9) | 布莱克 (1/3) | |
2006 | 哈斯 (2/2) | 布莱克 (2/3) | 克莱门特 (1/1) | 费德勒 (3/9) | 罗迪克 (3/5) | 达维登科 (1/1) | |
2007 | 斯塔潘内克 (1/2) | 图尔苏诺夫 (1/1) | 罗迪克 (4/5) | 德约科维奇 (1/6) | 费德勒 (4/9) | 布莱克 (3/3) | |
2008 | 德尔波特罗 (1/4) | 西蒙 (1/1) | 德尔波特罗 (2/4) | 纳达尔 (2/6) | 穆雷 (1/5) | 西里奇 (1/2) | |
2009 | 奎里 (1/3) | 吉内普里 (2/2) | 德尔波特罗 (3/4) | 穆雷 (2/5) | 费德勒 (5/9) | 沃达斯科 (1/1) | |
2010 | 奎里 (2/3) | 费什 (1/2) | 纳尔班迪安 (1/1) | 穆雷 (3/5) | 费德勒 (6/9) | 斯坦高夫斯基 (1/1) | |
2011 | 古尔比斯 (1/1) | 费什 (2/2) | 斯塔潘内克 (2/2) | 德约科维奇 (2/6) | 穆雷 (4/5) | 伊斯内尔 (1/8) | |
2012 | 奎里 (3/3) | 罗迪克 (5/5) | 多尔戈波洛夫 (1/1) | 德约科维奇 (3/6) | 费德勒 (7/9) | 伊斯内尔 (2/8) | |
2013 | 没有举办 | 伊斯内尔 (3/8) | 德尔波特罗 (4/4) | 纳达尔 (3/6) | 纳达尔 (4/6) | 梅尔泽 (1/1) | |
2014 | 伊斯内尔 ({4/8) | 拉奥尼奇 (1/1) | 特松加 (1/1) | 费德勒 (8/9) | 拉索尔 (1/1) | ||
2015 | 伊斯内尔 (5/8) | 非美网系列赛 | 穆雷 (5/5) | 费德勒 (9/9) | 安德森 (1/2) | ||
2016 | 克耶高斯 (1/2) | 德约科维奇 (4/6) | 西里奇 (2/2) | 布斯塔 (1/1) | |||
2017 | 伊斯内尔 (6/8) | 兹维列夫 (1/2) | 迪米特洛夫 (1/1) | 阿古特 (1/1) | |||
2018 | 伊斯内尔 (7/8) | 纳达尔 (5/6) | 德约科维奇 (5/6) | 梅德韦杰夫 (1/3) | |||
2019 | 德·米纳尔 (1/1) | 克耶高斯 (2/2) | 纳达尔 (6/6) | 梅德韦杰夫 (2/3) | 胡尔卡奇 (1/1) | ||
2020 | 取消 | 取消 | 取消 | 取消 | 德约科维奇 (6/6) | 取消 | |
2021 | 安德森 (2/2) | 伊斯内尔 (8/8) | 辛纳 (1/1) | 梅德韦杰夫 (3/3) | 兹维列夫 (2/2) | 伊華舒卡 (1/1) |
参考资料
编辑- ^ Archived copy.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Clarke, Liz. USTA Moves to Promote Tennis; U.S. Open Series Aims To Please Players, Fans.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20, 2004 [Jul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 ^ Rothenberg, Ben. Why DC's Citi Open separated from U.S. Open Series. Sports Illustrated. [201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 ^ DC's Citi Open Bumped Out Of U.S. Open Series Due To TV Deal With Tennis Channel. Sports Business Daily.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英语).
- ^ Citi Open returns to US Open Series for 2019. US Open Series. [2019-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英语).
- ^ Tennis.com. From Cincinnati to Charlotte? Future of Western & Southern Open may involve moving cities. Tennis.com. [202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6) (英语).
- ^ Bonus Challenge. US Open Series. [Jul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5).
- ^ Kreda, Allan. Clijsters Wins U.S. Open; Federer, Agassi Make Final. Bloomberg. September 10, 2005 [Jul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Clijsters Wins Second Consecutive U.S. Open Title. Long Island Tennis Magazine. September 13, 2010 [Jul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7).
- ^ Federer tames Djokovic to clinch US Open crown. ABC News. September 10, 2007 [July 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4).
- ^ Bonus Challenge – Emirates Airline US Open Series. Emirates Airline US Open Series.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 ^ US Open 2013: Taxman cometh for champions. ZeeNews India. September 10, 2013 [September 10,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 ^ Serena sweeps aside Wozniacki for third straight US Open. US Open Official Site - A USTA Event. [2022-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 ^ @usopen. We will not have #USOpenSeries bonus money this year. (推文). July 18, 2017 [July 28, 2017] –通过Twitter.
- ^ Tandon, Kamakshi. Emirates drops US Open Series Sponsorship; adds US Open involvement. tennis.com. 7 February 2017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 ^ US Open Series Tournaments.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