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田
顯田(英語:Hin Tin)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的一窄谷地,西北臨香粉寮,東南與紅梅谷為鄰,位於大圍市中心南部。顯田經常與其鄰的徑口合稱為「顯徑」。
歷史
编辑顯田村(英語:Hin Tin Tsuen)是一條客家原居民村落,由香港政府建於1926年,用於重置因興建石梨貝水塘而需拆卸的石梨背村。石梨背村原住有羅、楊、蘇、劉氏四個氏族,有約26間村屋、80多名居民。羅、楊、蘇三氏祖先曾結拜,300多年前一起從新安南頭遷居石梨背谷。而根據羅氏族譜,興寧羅氏十二世祖包享公,原遷往沙田瀝源,乾隆二年(1737年)定居於石離背村。
在重置石梨背村一事上,村民曾要求搬到長沙灣或荃灣,是他們慣常售賣農產品的墟市。然而政府卻讓村民選擇遷往錦田或沙田谷現今徑口村以南的地方。最終關係緊密的羅、楊、蘇氏遷居沙田,劉氏則遷居葵涌。[1][2]
顯田村屬於重置村,1950年代中以前被稱為「徑口新村」,因此至今有沙田其他村落的村民稱之為「新村」或「新圍」。顯田村村民中羅氏人數最多,蘇氏佔較少。顯田村有三排村屋,三姓宗祠建於第一排村屋正中間。遷到沙田後,村外的土地均屬於其他村落,村民無法再像在石梨背谷時那樣耕種或養豬,因此政府水務局和工務局為不少村民提供了工作。1960年代,顯田村有人口約250人。[3][4][5]
1961年,顯田村與上下徑口三村共同成立顯徑公立學校,校址位於上下徑口之間,學校於1983年與田心公立學校合併成田心谷六村公立小學,學校再於2005年與保良局朱正賢小學合併成現今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6]
1961年,香港政府籌備成立中文大學,並考慮五個選址作建校,其中之一為紅梅谷。到1962年12月,大學籌委會向港府建議在顯徑邨現址撥地近250畝(即約96公頃)予大學本部、新亞及聯合建校。不過由於涉及拆遷顯田、上徑口兩條鄉村等各種因素,紅梅谷建校的計劃於創校後短時間內被推翻,並改於馬料水崇基山建校。[7][8]
1980年代初起,政府大規模發展大圍以南的農田,其中顯田村與九廣鐵路之間的過百間農舍和工場於1982年清拆,600多名受影響居民分別獲安置到美林邨或圓洲角臨時房屋區,顯徑邨和嘉田苑相繼於1987至1988年落成。[9][10]
建築
编辑著名地點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鄉局落鄉沙田蒐村民意見-香港商报. www.hkcd.com.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許舒. 新界百年史. 2016.
- ^ 上下徑口及顯田村代表等商談鄕村衛生及微詢村民未來發展感想. 華僑日報. 1962-12-14.
- ^ 顯田 - 沙田今昔 -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mos.hk.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 Soldier. Soldier 的世界: 沙田顯田村. Soldier 的世界. 2015-02-18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 ^ 沙田顯徑及田心公學舉行換物游藝會. 華僑日報. 1964-08-26.
- ^ Final Repor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paratory Committee. Enclosure 1 of the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file. HKRS163-9-240.
- ^ 小魚@頽設作業. 崇基史地誌略補遺.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0).
- ^ 顯田木屋工業區 定本月底清拆. 華僑日報. 1982-03-10.
- ^ 沙田顯田建屋邨 工業木屋區將清拆. 華僑日報. 1982-03-22.
-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Yeung Ancestral Hall - No. 7 Hin Tin, Sha Tin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20).
- ^ 【區區有遊情】祠堂門聯表來源 家業所在褒祖宗. 文匯報. 2017-11-29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