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樓宇設計類型 - Y型
Y型(英語:Y-shaped),是香港公營房屋其中一系列之住宅建築設計,遍布全港各區。
目前有五款,蘇屋邨Y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司徒惠建築師樓規劃、設計及發展,而於1980年代面世之Y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規劃、設計及發展。
歷史與概述
编辑蘇屋邨Y型
编辑由司徒惠建築師樓(Mr. W. Szeto)於1950年代著手擘劃設計,僅採用於在蘇屋邨三期(重建前)之五座大廈。蘇屋邨的Y型是香港首批採用 "Y" 形結構設計的公屋大廈。這款大廈提供1,030個五至七人中小型單位。
順帶一提,蘇屋邨三期於1959年5月接受申請,最後所有蘇屋邨Y型大廈於1961年4月全部落成;但於2010年全數蘇屋邨Y型大廈被拆卸。
每座大廈每層設有14個單位,兩部升降機,約三條樓梯(因平面圖不清晰,有待查證)。走廊為單邊設計,只有其中一邊設有單位、另一邊可以觀望外面風景。其中十個單位為單邊設計,各個單位佈局編排成凹凸 "鋸齒" 形狀,減輕互相對望情況。[1]
房屋委員會Y型/三叉戟型
编辑英語為"Trident"(簡稱 "TR"),從英語直譯為 "三叉戟大廈";《香港憲報》所使用之官方名稱為 "三叉型大廈"。
Y型大廈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 "房委會")成立後首款並非採用長條形結構設計的標準公屋及居屋建築大廈。
Y型設有4款建築設計,各有特色;不過其造型一律都是呈 "Y" 形,從立面而望儼如張開雙手的人體,從空中俯瞰及橫切面則呈現為Y字形,每座樓宇從中央大堂 "放射" 三隻翼、伸向外間。
- 1981年發表的Y1及Y2型(第一代)
- 1984年發表的Y3及Y4型(第二代)
這4款Y型大廈的外觀、結構、終飾細節、公用設備、每層單位分布等各有不同及特色。當中 "第二代" 不論從單位款式、結構布局等乃作出巨大改良及採用許多嶄新概念,甚至對香港公營房屋之建築設計影響深遠,譬如引進 "靈活單位間隔" 等,單憑這點已尤勝第一代的設計(尤其比Y1型優勝)。
文字標識系統及字體之抉擇
编辑由於1970至1980年代正直太空科幻主義的興起及流行,所以在當時所建造之公共房屋(包括Y型大廈),會採用極富未來感的Eurostile字體,並且運用在停車場、大廈外牆的文字標識系統;至於漢字,初期以中文楷體或宋體配搭,唯後來改用照相排版黑體,以襯托Eurostile之無襯線及其風格[4]。
不足
编辑可是4款Y型大廈有亦不足,就是不夠靈活;若要與近期發表的新長型大廈(1983年)及傳統長條形建築大廈相比,Y型大廈是不能隨意修改樓宇層數(但實際上李鄭屋邨之Y型大廈受到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所限、故此減低了11層樓,可見並非不能隨意修改樓宇層數,只是建築師甚少這樣修改而已),而且佔地也廣闊、不能在狹小土地興建,所以Y型大廈經常用於新市鎮中的大型開拓土地、面積較大及不受高度限制的地盤,變相大多數Y型大廈座落於新市鎮,亦有部份位於港島及新九龍的公共屋邨/居屋屋苑樓宇亦採用Y型大廈,但多數採用佔地相對小的Y4型設計(當中港島並沒有興建Y3型大廈;另外,Y1及Y3型大廈並沒有應用於徙置區重建項目,不過Y2型樓宇則有、但僅有一座)。
另一方面,Y型大廈之共享公用面積較多,而且每一層單位數目總和可觀,也是為何Y型大廈佔地甚廣之原因,但Y型大廈預計就是出租公共房屋,故此住戶毋須顧慮 "實用面積比率" 。儘管如此,但後來部份樓宇獲選改作居屋出售,以及透過 "租者置其屋計劃" 出售給住戶,情況有所不同,由於在香港當涉及出售房屋單位(通常適用於多層大廈公寓)就會講求 "實用面積比率" ,若然公共空間大,變相 "實用面積比率" 會下降,是其中令不少住戶買家煩惱的原因(詳情原因見實用面積)。唯一所有住戶共通會煩惱之處是,每款每座Y型大廈都設有6部升降機,卻要服務每層逾20戶家庭,導致繁忙時間等候升降機之時間會拖長(Y1型最嚴重,儘管每單位只有小型家庭居住,每層卻設36個單位)。
Y型(Y-shaped)
编辑(注意:不是指1980年代由房屋委員會設計的 "Y型大廈")
樓宇類型 | 英語名稱 | 外形屬性(鳥瞰外形) | 設計時期 | 脫稿或發表時間 | 首批樓宇竣工(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竣工(時間) | 首批樓宇拆卸(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拆卸(時間)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圖則 | ||||
---|---|---|---|---|---|---|---|---|---|---|---|---|---|---|---|
蘇屋邨Y型 | So Uk Estate Y-shaped | Y字形 | 1950年代 | 蘇屋邨三期(1961年4月) | 蘇屋邨三期(2010年3月) | 蘇屋邨三期 |
|
https://www.facebook.com/hkestate/photos/a.760308447377893/3476509015757809/
大廈設計
编辑Y型大廈平面圖:
單位設計
编辑所屬 | 代號 | 單位類型 | 單位間隔[註 1] | 連窗台? | 連露台? | 分間? | 大約室內樓面面積(平方米) | 編配人數標準 |
---|---|---|---|---|---|---|---|---|
Y3 | (不同面積,從B1, C, D型單位改建) | 開放式一人長者單位 - Studio 1-Persons Senior Citizen Unit | 開放式 | 否 | 否 | 是 | 12.04/12.13/13.48/17.41/22.10 | 1人 |
Y4 | (第一及二款,從A型單位改建) | 開放式一人單位 - Studio 1-Persons Unit | 13.37 | |||||
14.29 | ||||||||
(第三款,從D1型單位改建) | 16.57 | |||||||
Y1 | A(第一款) | A型開放式單位 - Type A Studio Unit | 否 | 是 | 否 | 23.53/23.83/24.68 | 1至3人 | |
A(第二款) | 否 | |||||||
A(SP) | A型特別擴建三睡房單位 - Type A
Special Expansion 3 Bedrooms Unit[註 2] |
3房1廳 | 是 | 49.66 | (不詳) | |||
Y2 | B | B型兩睡房單位 - Type B 2 Bedrooms Unit | 2房2廳 | 是[註 3] | 30.64 | 4至6人 | ||
C | C型三睡房單位 - Type C 3 Bedrooms Unit | 3房2廳 | 否[註 4] | 41.64 | 7人以上 | |||
Y3, Y4 | A | A型一睡房單位 - Type A 1 Bedroom Unit | 1房2廳 | 否 | 是[註 3][註 5] | 31.27 | ||
B | B型兩睡房單位 - Type B 2 Bedrooms Unit | 2房2廳 | 36.59 | |||||
Y3 | B1 | B1型兩/三睡房單位 - Type B1 2/3 Bedrooms Unit | 2/3房2廳 | 是 | 37.56 | |||
C(第一款) | C型兩/三睡房單位 - Type C 2/3 Bedrooms Unit | 41.44 | ||||||
Y4 | C(第二款) | 否 | 43.79 | |||||
Y3 | C1 | C1型兩/三睡房單位 - Type C1 2/3 Bedrooms Unit | 40.13 | |||||
Y3 | D | D型兩/三睡房單位 - Type D 2/3 Bedrooms Unit | 是 | 45.30 | ||||
Y4 | D1 | D1型三睡房單位 - Type D1 3 Bedrooms Unit | 3房2廳 | 否 | 50.47 |
Y1型(Trident 1)
编辑每層設有36個單位,一律搭配A型單位(約23平方米),似乎以過往部份屋建會舊長型及雙塔式大廈之A型/7人單位為藍本,只不過是將長型大廈沿用的A型單位堆疊成35層高的Y型大廈,意味僅僅 "由縱向肌理變成橫向肌理"。
儘管如此,亦有兩款單位設計:
- 第一款:露台與廚房結合、露台開口配上欄柵設計
- 第二款:不設露台,原址改為獨立廚房,並改用鐵窗
至於部份Y1型大廈與單位設計與其他相同款式的大廈有所不同;如長康邨則同時擁有兩款設計的Y1型樓宇(見下);而富善邨的善群樓及善鄰樓21-35樓其每個翼尾端(A翼:5、6室,B翼:15、16室,C翼:25、26室)設有經打通合併的大型單位,所以這些大廈每層的實際單位數目只有30個,這些經打通單位不但具備上述兩款單位設計的特點(具備露台及獨立廚房),同時亦可以間隔成兩個房間不等。
然而每層只有6部電梯、3條樓梯,每層卻有36個單位、每座樓層高達35層,意味不論在繁忙時間或緊急情況下造成不當影響及意外。
樓宇類型 | 英語名稱 | 外形屬性(鳥瞰外形) | 設計時期 | 脫稿或發表時間 | 首批樓宇竣工(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竣工(時間) | 首批樓宇拆卸(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拆卸(時間)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圖則 | ||||||||
---|---|---|---|---|---|---|---|---|---|---|---|---|---|---|---|---|---|---|---|
Y1型 | Trident 1 | Y字形 | 1970年代 | 1981年[5][6] | 樂華邨奐華樓(1985年3月) | 利東邨東茂樓&東興樓(1987年6月) | 利東邨東茂樓&東興樓、樂華邨、美林邨美槐樓、富善邨善群樓&善鄰樓、長康邨康祥樓&康順樓及山景邨 |
|
Y2型(Trident 2)
编辑建築特徵是在頂部每隻翼有一個很大的圓形。一般樓高35層,有三隻設計相同的翼。附屬設施設於地下。天台圍牆採用圓形圖案設計,大廈沿中央部份向外伸展,每翼張開的角度為120度,每一隻翼由8個單位組合而成,意味每層有24個單位,採用中央走廊布局,並可分為兩段,兩段之間設有樓梯及空廳,空廳同樣採用每3層為一組的設計,形成一個樓底達3層高的中庭,空廳內設有大廈服務設施,另外設有花槽栽種植物。
本建築設計為首批採用(當時)嶄新之 "一屋多房式" 概念的公屋大廈建築設計(另一個為第二代工字型大廈),雖然無固定間格式設計,便於住戶靈活間房,不過單位內亦有指定位置預設窗戶。設有兩款單位,分別為可間2房的B型/中型單位(主要編配給4-6人家庭),以及可間3房的C型/大型單位(主要編配給7人或以上家庭)。而Y1所沿用的欄柵式窗花則在此全面改為鐵窗設計。
大廈每翼的的天台設有月洞窗及石矢頂棚作通風、隔熱及為建築修飾之用。以及一個空中花園,為當時香港公共房屋之中最高的花園;原本設計作嬉戲空間、設有兒童康樂設施予住客使用(譬如氹氹轉、乒乓球檯等)及種植了植物、以綠化環境[7],可惜因為安全及維護成本原因,許多屋苑已於落成早期停止開放並禁止進入。
利東邨東安樓及東逸樓的其中一翼部份樓層的翼尾單位,為了騰出走廊位置以連接大廈外的行人天橋通道(設於東安樓5樓及東逸樓7樓,兩者實際上是同一層),翼尾單位面積比標準的C型單位減少,而該單位的翼尾窗戶亦只有一個[8][9][10]。
本建築設計亦是首款標準型出租公屋轉作居屋出售的大廈,原則上只向綠表人士出售,當有剩餘單位才會接納白表申請人選購,概念上類似現今綠表置居計劃。
樓宇類型 | 英語名稱 | 外形屬性(鳥瞰外形) | 設計時期 | 脫稿或發表時間 | 首批樓宇竣工(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竣工(時間) | 首批樓宇拆卸(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拆卸(時間)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圖則 | ||||||||||||
---|---|---|---|---|---|---|---|---|---|---|---|---|---|---|---|---|---|---|---|---|---|---|---|
Y2型 | Trident 2 | Y字形 | 1970年代 | 1981年[5][6] | 祥華邨祥德樓(1984年9月) | 朗屏邨畫屏樓&喜屏樓(1989年5月) | 利東邨、翠屏(北)邨翠榕樓、博康邨、顯徑邨、富善邨、廣福邨、祥華邨、天平邨、寶林邨、翠林邨、長康邨康豐樓&康美樓、青衣邨宜居樓&宜業樓、山景邨、朗屏邨、青盛苑、豐盛苑、美城苑逸城閣&暉城閣 |
|
Y3型(Trident 3)
编辑一般樓高35層,有三隻設計相同的翼,大廈每翼的的天台設有空中花園及石矢頂棚作隔熱之用,沿中央部份向外伸展,每翼張開的角度為120度,而中央電梯大堂及走廊中空以三層為一組、屬於半開放式,從而形成了一個三層高的中庭,所以上層的電梯大堂樓層可以從天井看到下層的電梯大堂,同時令大堂非常通風。佔地龐大的Y3型大廈多見於新拓展的大型地盤內。
單位設計雖然沿用Y2型大廈 "一屋多房式" 概念,但比起Y1、Y2型的外觀或單位間隔是進步得多;同樣無固定間格式設計,並在指定地方預設窗戶,便於住戶間房,所有單位均設有冷氣機台,並且開始出現標準尺寸組合的設計,有助使用機械化建築方法外,同時有助減低建立成本。
大小單位組合靈活,附屬設施設於地下,每層24個單位。較顯著的特點是樓宇內半開放式設計的電梯大堂是每3層上下貫通,上層電梯大堂可以向下望見低層的電梯大堂,翼尾設有三角形窗台,每層24-31個單位。
恆安邨的Y3型大廈在入伙初期,與當時其他舊式大廈無異、單位大門是設有投信口;直到1990年代中由設於地下大堂的信箱取代[11],有助提高郵差派信效率及減低隱私隱患等安全問題。
樓宇類型 | 英語名稱 | 外形屬性(鳥瞰外形) | 設計時期 | 脫稿或發表時間 | 首批樓宇竣工(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竣工(時間) | 首批樓宇拆卸(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拆卸(時間)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圖則 | ||||||||
---|---|---|---|---|---|---|---|---|---|---|---|---|---|---|---|---|---|---|---|
Y3型 | Trident 3 | Y字形 | 1970年代 | 1984年10月 | 恆安邨(1987年2月16日) | 運頭塘邨運亨樓(1992年12月23日) | 竹園(北)邨、鳳德邨、興田邨、彩霞邨彩星樓、德田邨、恆安邨、耀安邨、顯徑邨顯祐樓、廣源邨廣楊樓&廣棉樓、太和邨、富亨邨、運頭塘邨、天平邨天美樓&天喜樓、華明邨、景林邨、青衣邨宜逸樓、長安邨、長發邨敬發樓、長亨邨亨麗樓、田景邨田裕樓&田敦樓、良景邨、天耀邨、寶雅苑、鵬程苑、康盈苑 |
|
Y4型(Trident 4)
编辑一般樓高35層(有部份位於市區的Y4大廈只興建了24-34層,以應對當時啟德機場飛機航道而設立的高度限制),以Y3型為設計藍本,但造形組織更嚴密,所以大廈內並沒有中空空間,每翼走廊的尾端採用開放設計,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及通風之用。大廈的升降機大堂設有兩個開口,並每隔三層設有花槽。
每層18-25個單位,部份類型單位跟Y3型設計相同,單位設計採用 "一屋多房式" 概念(無梗房設計),並在指定地方預設窗戶,便於住戶間房。與Y3型大廈一樣,所有單位均設有安放冷氣機台,大小單位組合靈活,附屬設施設於地下。
圍繞樓宇一圈地數數,Y4型會數到一共有4隻翼,中間有一隻橫向的翼,而橫向翼的兩端及背面的中心點再接上了另外三雙翼。
樓宇類型 | 英語名稱 | 外形屬性(鳥瞰外形) | 設計時期 | 脫稿或發表時間 | 首批樓宇竣工(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竣工(時間) | 首批樓宇拆卸(時間) | 最後一批樓宇拆卸(時間) | 著名例子 | 相片 | 圖則 | ||||||||
---|---|---|---|---|---|---|---|---|---|---|---|---|---|---|---|---|---|---|---|
Y4型 | Trident 4 | Y字形 | 1970年代 | 1984年10月 | 翠灣邨(1988年) | 天耀邨耀興樓&耀康樓(1992年) | 翠灣邨、小西灣邨、峰華邨曉峰樓&秀峰樓、華貴邨 、李鄭屋邨孝廉樓&孝慈樓、鳳德邨雪鳳樓、東頭邨振東樓&貴東樓、黃大仙下邨、翠屏(南)邨翠桐樓&翠松樓、彩霞邨彩日樓&彩月樓、德田邨德義樓&德樂樓、耀安邨、顯徑邨、廣源邨、富亨邨、天平邨天朗樓、華明邨、景林邨、青衣邨宜偉樓、長亨邨、田景邨田翠樓、建生邨、良景邨良傑樓&良英樓、天耀邨耀興樓&耀康樓、廣林苑、逸雅苑、景翠苑 |
|
參考的文獻
编辑- ^ 香港建築師學會學報. HKIA Journal Issue 72 (PDF). 2016年.
- ^ 最新設計三叉型公屋 首批在粉嶺興建 樓高35層有三種面積單位。《工商晚報》,1981年6月15日,第3頁。
- ^ 火車站裁判司署間 粉嶺建屋邨 三叉型雙塔型及長型大廈七幢.《大公報》,1981年6月17日,第4頁.
- ^ 駛向太空時代:香港標識系統的Eurostile字型
- ^ 5.0 5.1 火車站裁判司署間 粉嶺建屋邨 三叉型雙塔型及長型大廈七幢.《大公報》,1981年6月17日,第4頁.
- ^ 6.0 6.1 最新設計三叉型公屋 首批在粉嶺興建 樓高35層有三種面積單位。《工商晚報》,1981年6月15日,第3頁。
- ^ 亞洲電視. ATV 亞視 我愛香港 I love HongKong 86 粉嶺祥華邨 (錄像片段). 1985年 [2020-12-30].
- ^ 利東邨東逸樓平面圖.
- ^ 利東邨東安樓-平面圖 (PDF).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10).
- ^ [1]
- ^ [2]
備註
编辑- ^ 除了Y1型外,Y型大廈的單位採用「無間隔」設計,房間及廳的數目呎吋由住戶自行釐定,所以下表之間隔僅作參考
- ^ 實際上由兩個Y1-A型單位打通而成,只有在富善邨善群樓及善鄰樓21-35樓每個翼尾端才會見到,而且每翼只有一個經打通的單位
- ^ 3.0 3.1 但即使設有露台,這些露台的面積都非常細小
- ^ 不過顯徑邨顯沛樓與顯德樓、以及朗屏邨畫屏樓與喜屏樓,則在兩座大廈之間、互相相鄰的翼尾單位的「互相對望位置窗戶」改建為兩個相連的三角形向外窗台,確保單位景觀不受遮擋,如是者這些大廈是設有窗台。此設計亦確立Y3型、以至當時仍在設計之和諧式大廈翼尾單位的窗台設計
- ^ 均設置在廚房內的伸延位置,並非如Y1及Y2的獨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