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广州起义

(重定向自乙未广州起义

乙未广州起义,又称第一次广州起义乙未广州之役,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兴中会领导人杨衢云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发动的起义。兴中会计划一举攻下广州,将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飘扬于两广总督衙门,然后北上,经湖南湖北进攻北京。起义消息不慎泄露,陆皓东被清廷逮捕处死,成为共和革命流血献身第一人。孙中山仅以身免,被清廷通缉,东渡日本、然后转到夏威夷美国英国

广州之役-百子里公园

背景

编辑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渐强,而谋进一步扩张,遂积极侵略朝鲜。1894年7月25日发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以陆战为主,战场位于辽东半岛。清廷对日本入侵朝鲜之意见分歧,光绪帝主战,李鸿章主和,慈禧太后则拿不定主意,认为“战比和好”。于是,日本大军进逼之际,清廷始仓惶备战,故战事一败涂地。孙文《伦敦被难记》中自述,“近者日本命将遣师,侵入吾土,除宅居战地之人民外,罕有知中日开衅之举也者。”[1]:52

1894年初,孙在乡间用10多天时间草拟《上李鸿章万言书》,主张“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206。6月中,弃医,偕陆皓东天津上书李鸿章[2]:206。旋游历北京、武汉,观察形势[2]:206。10月,孙自上海经日本赴檀香山[2]:206

1894年11月24日,孙在檀香山欧胡岛募款[3],创立兴中会[2]:206,提出“振兴中华”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永和泰商号经理刘祥、卑涉银行(Bank of Bishop and Co., Ltd.)华人经理何宽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刘祥便退出兴中会。

筹备

编辑
 
广州起义部署形势图

1894年冬,孙中山携带邓荫南孙眉等人资助的6千余元美金启程回国并筹备起义,少数兴中会工人会员及欧美技师、将帅与其一同回国。

1895年1月,孙偕邓荫南同志返回香港筹谋革命[2]:206。2月18日,孙召集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讨论筹备“香港兴中会总会”。时杨衢云谢缵泰等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孙以志业相近,与其接洽同操大业,然两派人马在领导权上相持不下。

2月21日,兴中会总会于香港“乾亨行”成立[2]:206。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兴中会,以“乾亨行”做掩护[5]:6。“乾亨”名号是黄咏商所订,黄父名胜,任香港议政局议员,与大律师何启有戚谊,何介绍黄与孙相识,黄由是入会[6]:119。同日香港兴中会与香港辅仁文社合并,仍称兴中会,会长(总办)一职未决[5]:6。各种分工活动即行展开,孙主持前方发难,杨主持后方支援[7]。杨等人主要负责争取港英方面支持[8]:42。主要是黄咏商和余育之所捐支持﹐杨衢云掌握起义经济大权[8]:44

为了获得支持及国际势力的承认,孙中山在起义前试图与日本取得联络。1895年,在英国人詹姆斯·康德黎博士的介绍下,孙中山结识了日本人梅屋庄吉。在与梅屋庄吉的谈话中,孙中山与其讨论了在广州发动起义的计划并提到:“欧美各国人都称中国为睡狮。如果是狮子,要醒起来才有用。”“现在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中国就会被西欧列强殖民主义者所瓜分。不独是中国,所有亚洲各国都将成为西欧的奴隶。中日两国不幸发生战争,但我们非团结起来不可,使中国脱离殖民化的危险,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为了拯救中国,我与同志们正准备发动革命,打倒清朝。”对此,梅屋庄吉表示乐于支持并说道:“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不久,梅屋庄吉为孙中山筹措到了资金,并派人前往澳门新加坡厦门等地购买武器[7]。在其联络下[9][10],3月1日,孙中山前往日本驻香港领事馆,希望领事中川恒次郎帮助兴中会准备武器,以解决当时资金短缺、缺少武器等短板。但是中川恒次郎在仔细听取了孙中山的计划后,并不看好其前景[11]

3月4日,中川恒次郎在寄给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局长原敬的信中提到:“本月1日,经朋友介绍,清国人孙文(西医)来馆。该人如前日所报,正是欲颠覆现政府。他与晚(中川恒次郎的谦称)大致同龄,懂英语,可能是耶稣教徒。据称他打算于去年北洋舰队大演习后,立即举事,不慎失去机会。然而时至今日,特别是在广东省,徒党受到严重注视,不易举事。而更重要的是当前缺乏武器,而需要步枪二万五千枝,手枪一千枝,欲求为之筹措。晚答以本人职务只注意通商贸易之事,与政治之事完全无关,故甚困难。然足下等人的意图可嘉,衷心襄赞。首先想知道足下等人的目的、方法。该人答曰:其党称为兴中会,即振兴中国之会。其中有哥老会员,党员人数难以明言。原因是一有行动立刻就要被发觉,而当最后决定起事时则不能彼此来往通信。然而一旦发难,必定四方响应。然而,当问成功后谁为总统时,答曰尚未及考虑。如允诺给与前述武器,当即往各处招募党员。”[12]4月17日,中川恒次郎在信中称“孙文仍时时来馆,提出务欲我国予以声援,但从来与我方并无关系,且不说内部事宜,亦不谈党员人数,又无勃兴之准备。孙文说已制定由码头附近运入武器的计划,只要我国给予一些声援,即可充分举事。尊强盗为英雄豪杰等事,皆恰有阅读《水浒传》时的感觉。总之,孙文等所说的要在两广独立成立共和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12]

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并采用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2]:206。3月16日前后,孙中山与德国驻香港领事克纳普会面 [12]

经过

编辑

孙中山抵广州后,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1895年10月初,香港警方获线报,谓有三合会份子招募壮勇赴广州[5]:7。朱贵全偕兄朱某及邱四声言招募壮勇,每名月给粮银10元[5]:7。朱贵全之兄招得400苦力,自己先行他往,壮勇由朱贵全带领[5]:7。农历九月初九,孙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兴中会会友,准备乙未广州起义,以事机泄密,接济未至而失败[2]:206。孙于汕头及西江沿岸募集两军,同时向广州进逼[1]:53。两军期于1895年10月某日,一由西南,一由东北,同时向广州进发[1]:53。不料会员部署略定,忽有密电驰至,谓西南、东北两军中途被阻[1]:54。两军既不得进,则应援之势已孤,即起事之谋已败[1]:54。10月25日,朱湘假其弟朱淇之名向缉捕委员李家焯自首;革命党人原定当天从香港乘夜轮去广州,因募勇不足,未能成行[5]:7

起义时,原定起义主力之所谓“敢死队三千人”没从香港开到广州[5]:7。清晨6时,在广州各路人马首领纷纷来到起义总部王家祠讨口令待命,孙人马已聚集在广州码头等著迎接来自香港之船只、点收军火并与佣兵盟友会面[13]:68,当天早上8时许,孙方接杨衢云电报说:“货不能来”,当时通用有线电报很慢,两天收到已经很好[14]:499。晨8时后,决定取消起义,遣散埋伏水上及附近准备响应之会党[5]:7。孙覆电杨衢云曰:“货不要来,以待后命。”[5]:7黄昏,陈少白乘“泰安”夜航返香港,孙留广州善后[5]:7。缉捕委员李家焯拟逮捕孙,向两广总督谭锺麟请示;谭锺麟以孙为教会中人,着李家焯不可鲁莽从事[5]:7。晚,孙与区凤墀宣教师连袂赴河南王煜初牧师儿子王宠光婚宴;李家焯探勇掩至婚宴,仍不敢动手,反被孙奚落一番[5]:7

10月27日,巡官斯坦顿得知400名战士乘“保安”号夜入广州,即电报广州政府;清两广总督府接电着1,500多清兵入广州搜捕,查获农学会、王家祠等[8]:46。孙在河南宣教师区凤墀福音堂与来自香港及广州本土教众主日崇拜;礼成,孙扮女装在教众掩护下避过探勇坐自备小汽船赴唐家湾转乘轿子到澳门[5]:7。李家焯突然掩至双门底王家祠农学会拿获陆皓东、程怀、程次3人[5]:7。大约400人连同军火,已在10月27日登上“保安号”(SS. Powan),“保安号”在10月28日清晨被县令带令驻防军逮个正著[13]:68-69。不料会员部署略定,忽有密电驰至,谓西南、东北两军中途被阻[1]:54。两军既不得进,则应援之势已孤,即起事之谋已败[1]:54。出于万全考量,孙决定延迟整个行动,并解散雇用人马[13]:68。孙坐轿设法逸逃澳门,再从澳门前往香港[13]:69-70

据《中山市小榄镇志》记载,孙于10月27日夜晚避匿广州以南的小榄镇,得熟人麦寅威、何作权、麦端甫等协助,10月28日晚取水路由小榄前往澳门[15]

10月29日,孙自澳门坐船抵达香港[5]:8

结果

编辑

陆皓东等为首的起义成员被清廷逮捕。11月7日,陆皓东等为首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受到通缉[2]:206。邱四、朱贵全等被处刑,程奎光受600军棍伤重而亡,程耀宸病死狱中[8]:46。11月,孙断然改装偕陈少白等赴日本,旋组织兴中会分会于横滨[2]:206港府在清政府压迫下颁发放逐令,不准孙进入香港[1]:53。香港政府下令驱逐孙、杨衢云、陈少白出境,5年内禁止在香港居留[5]:8

评价

编辑

胡汉民在《贯彻总理首次起义精神》中称:“由于先生这一次的起义,才觉醒了醉生梦死的中国同胞,这是伟大的国民工作之开始,中国民族恢复自由平等的起点,在革命史上应该占最重要光荣的一页”[8]:4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孙中山自述、甘作霖译. 《伦敦被难记》布里斯特耳1897年英文初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年5月中文譯版. 《孫中山全集》第一卷.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近者日本命将遣师,侵入吾土,除宅居战地之人民外,罕有知中日开衅之举也者。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孙中山. 叶匡政 , 编. 《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 第1版.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 
  3. ^ 罗家伦. 〈興中會成立日期之史的考訂》. 《中山先生行誼》下冊 初版. 台北: 台湾书局. 1995. 
  4. ^ 后来在香港,誓词于1895年改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黄宇和. 《三十歲前的孫中山——翠亨、檀島、香港1866-1895》. 中华书局(香港). 2011. ISBN 978-988-8104-67-3. 
  6. ^ 吴相湘. 《孫逸仙先生傳》上冊. 台北: 远东图书公司. 1982. 
  7. ^ 7.0 7.1 杨天石. 孙中山由体制内改革转向体制外革命. 人民网-文史频道. 2011-06-16 [201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1). 
  8. ^ 8.0 8.1 8.2 8.3 8.4 李菁. 《天下為公:孫中山傳》.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21. 
  9. ^ 白益民 王宇. 日本财团与辛亥革命. 环球财经. 2012-04-05 [201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10. ^ 梅屋庄吉是孙中山的“幕后金主”?. 《看历史》. 大公网. 2012-07-09 [2012-09-22]. [永久失效链接]
  11. ^ 李涛. 近代史上最混乱的30年:最后的皇权 第31节:四 小试牛刀,失败了(1).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12. ^ 12.0 12.1 12.2 葛培林. 孙中山在香港谋求外交上的支持. 辛亥革命网. 中山政协.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13. ^ 13.0 13.1 13.2 13.3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著、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孫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14. ^ 黄宇和. 《孫中山: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台北市: 联经出版. 2016. ISBN 978-957-08-4828-1. 
  15. ^ 中山市小榄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中山市小欖鎮志》(上冊).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2021-08-21]. ISBN 978-7-218-0738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