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

(重定向自八阵

阵法亦称阵形战阵,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军队于行动或战争时的部署方式,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就提及“八阵”与“十阵”,又以八阵最为著名,为历代重要阵法。历史上另外还有用以射击的“云阵”、围敌的“赢渭阵”、奇袭用的“阖燧阵”、重视军队防守及互相救应的“率然”、“掎角”阵势,备受推崇的诸葛亮改进过的“八阵图”以及“六花阵”等等,种类超过20种。

八阵

编辑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八阵图
 
武备志》中的“八阵图”

中国历代均有提及八阵阵法,不过八阵却有下列多种解释:

  1. 八种阵形变化,亦即八种战斗队形。将领依不同的军种特性、地形、敌方人数,随机应变,将军队布置成各种不同的阵形。八阵共分为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阵、轮阵、浮沮阵、雁行阵[1]
  2. 九军八阵法,以井字形将军队分为九分,外八内一,主帅居中。八代表八个方位或八个阵地。风后握机制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2]
  3. “阵”可为军队编制里的一个单位,分别为伍、队、阵、部、将、军,而八阵为一部。“八队为一阵…八阵为一部…八部为一将,有二万八千一百六十人…八阵齐可变也,终于六十四卦也。八将为一军”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

九军八阵法

编辑

九军八阵法,或称握奇八阵。根据《握奇经》:“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传说中八阵最早是由黄帝时代的将领风后所创,并记载在风后所著的《握奇经》里。但根据清朝学者考证,此经并非风后所著,最早应出现于唐朝[3]

历史上真正最早出现八阵一词的古籍,应属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待令而动。”但此处仅提八阵之名,未提八阵内容为何。根据唐朝常州刺史,独孤及《风后八阵图记》,此八阵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等八种。但此八阵并非真的是八种阵形,八是八个方向,八阵是指八个阵地上的部队。《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宗曰:‘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斯八陈何义也?’靖曰:‘传之者误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诡设八名尔。八陈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 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根据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八陈》,八阵又有下列说法: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翼、握机、连衡等八阵。

宋朝《武经总要》中的推演,九军八阵法的主要结构是由九个小阵组成一个大阵,即八阵包一阵,如一个井字形,其中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之阵称为正阵,和中阵合成十字型,为全阵骨干,通常为依附营垒或战车、围栅,由大量弓弩兵构成的防卫式阵式。其他四角之四个小阵,称为奇阵,可转换及运动,通常为持各种长短兵器,由重装步兵构成的攻击式阵式,大阵后又各有数列轻步兵及骑兵,担任机动部队,主阵前行时则于前方担任警戒。大将于中央主阵以旗帜金鼓等信号指挥周围八个小阵,随机应敌,变化正奇,称为握奇,故又叫握奇八阵。

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曾经在古八阵的基础上推演出所谓的“八阵图”,并有留下部分内容及三处石阵遗迹。另依《晋书·帝纪第一》记载,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曾观看蜀汉军遗留下的营垒,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材也”,亦是在赞美其营垒布阵的高明与巧思。晋文帝司马昭并令其近侍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

晋书·马隆传》记载,晋朝马隆曾依《八阵图》作偏厢车,仅以三千五百人进攻在凉州作乱的羌族人,地面宽广时设置鹿角车营,路狭时则将木屋直接放置于车上,敌人来袭时就以弓箭八方射之,马隆以此孤军深入羌地,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转战千里,杀伤数以万计的羌兵,最后平定羌乱。由此可以想见八阵图的威力。

这种阵式源于汉代对抗匈奴的营垒法,在行军时把包覆蒙皮、设置鹿角及拒马的战车连结起来作为防卫工事,在停止行军驻扎防卫时,则以垒石、木栅为防卫工事。即所谓的“行为阵,立为营”,是一种相当完备的布阵行军之法。其军事意义颇类似西方的希腊长枪方阵、罗马龟甲阵等,是一种先巩固防御,后伺机攻击的步兵集团阵形。诸葛亮及宋人会发展此种防卫阵形,主要是由于他们都是从南方对抗北方,但是南方少骑兵,为了对抗北方优势的骑兵战力,因此制定这种偏重防御的步兵阵法[4]

六花阵

编辑

据《宋史》记载,唐朝李靖由其舅父韩擒虎传授九军八阵法,但因久经战乱,武将通晓此阵法者颇多,于是将八阵改为六花阵,以迷惑敌人。八阵原为八包一的方阵,而六花阵则为六包一的圆阵。

五阵

编辑

五阵也有两种解释:

  • 五种阵形。
  1. 《新唐书.礼乐志》提到讲武时用五阵,其方式是让士兵分为东西两军,各依直阵、锐阵、曲阵、圆阵、方阵的顺序变阵。
  2. 《周书》:“春为牝阵,弓为前行;夏为方阵,戟为前行;季夏为圆阵,矛为前行;秋为牡阵,剑为前行;冬为伏阵,楯为前行。是为五阵。”
  • 前、后、左、右,加上中间五个方位为五阵。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十阵

编辑

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十阵第十六》:“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椎形阵,有雁形阵,有钩形阵,有玄疑[5]阵,有火阵,有水阵。方阵者,所以剸也。圆阵者,所以榑也。疏阵者,所以吠[6]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疑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圆阵之法……。疏阵之法……。”[7]

孙膑八阵指的是十阵篇里提到的前八种阵形。因为十阵里最后两种“火阵”跟“水阵”实际上并非阵形,只能算是一种作战方式。

十阵还有其他阵名:

  • 明代的演义小说《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的十阵记载如下:
  1.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
  2. 六甲迷魂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
  • 讲述唐朝人物的《薛家将》,其十阵则为:
  1.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
  2. 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这两种十阵有可能只是小说作者自己的想像创作。

西方的阵法

编辑
 
罗马步兵龟形盾牌方阵。
 
古罗马盾牌方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机护航阵形
 
越南战争F-105的战斗阵形

古希腊方阵(phalanx formation),以密集的步兵手持长矛及盾牌,形成一个方型的阵式。雅典斯巴达马其顿阿历山大大帝的军队都曾经应用方阵。在罗马帝国开始,方阵逐渐被其它战阵取代。详见马其顿方阵

到了西方近代,以及中国明朝清朝时期,火枪士(musketeer)也会组成三排或以上的阵式,当一排兵士在上弹药的时候,另一排的兵士则发射子弹,以加快射击的频率。西班牙军队中的“Tercio”(或称作西班牙大方阵(Spanish Square)以混合枪矛兵、剑兵与火枪兵组成阵式,既能够远程攻击,也可以近身搏斗。拿破仑在战争中,亦大量使用这类型的步兵方阵。为了令军队的步操整齐,军队中设有军鼓手。

其它阵法有斜线阵(梯形阵)、锲形阵、柱形阵、线形阵等等,在现代军事中仍然有实际功效。除了步兵,也可以在坦克战机战舰等等运用。

日本的阵法

编辑

日本武田信玄阵法曾提及鱼鳞阵、鹤翼阵、雁行阵(同梯形阵)、弯月阵、锋矢阵、衡轭阵、长蛇阵、方圆阵等阵法。

海战的阵法

编辑

海战由于受到军舰形式的变化,阵法的运用随着时空而不同,阵形不少是移用陆战上的模式,但运用的目的并不尽相同。

桨帆船时代多是运用舰上的弓兵等运用抛射式武器射杀敌舰水手军官,或强行登舰让两军官兵用刀剑进行白刃战,许多船还在舰首设计冲角英语Naval_ram用撞击破坏敌舰。由于当时的军舰皆为木造,也可运用火攻烧毁敌舰。碍于动力依赖风力与人力,并要让上述的作战方式发挥效益,舰队常采用单横阵(亦是线形阵)的形式作战。

带有大炮风帆战舰出现后,炮火输出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因为火炮多布署在两舷,必须要侧面对敌舰才可有最大的火力输出,舰队上的所有军舰皆侧面朝敌能大幅提高胜率,因此常采用单纵阵英语Line_of_battle(亦是长蛇阵)作战,一旦有机会以侧面对上敌人前进方向,即可形成丁字战法英语Crossing_the_T(或称T字战法)逐一击沉敌舰。单纵阵另一个优势是对大舰队指挥容易,所有僚舰仅需跟随带头的旗舰航行与开炮,但这种阵法对过大的舰队会造成首尾指挥不便,因此平常航行时会拆成数个纵阵并行,类似方阵(或称复纵阵、纵横阵),要炮击作战时才又恢复为单纵阵。

拥有蒸气动力的铁甲舰问世后,舰队阵法不再受风力限制可以更自由,为了突破单纵阵依赖火炮压制,部分战舰回复冲角的设计,因为这种阵法虽然对炮击是非常有利的,但面对有设计冲角的战舰会暴露最大弱点,一旦遭冲撞攻击会非常不利,不过在火炮强化与鱼雷的发明后,想以冲撞摧毁敌舰实在太危险成功率也太低了,冲角设计又再度被取消。而回转炮塔的开发也让舰首不再缺乏火力,单横阵得以回归运用,后来无线电通讯的运用让单纵阵的指挥优势渐渐失去。但因船身长体的原故,多数船仍是侧面才有最大火力输出,单纵阵的火力优势仍旧存在。让单横阵的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是反潜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潜艇的开发与运用日渐成熟,尽管已开发数种反潜武器,但没能搜寻到潜艇仍一筹莫展,因此要在特定区域搜索是否有潜艇威胁时,便会以有反潜能力的军舰如驱逐舰用单横阵前进,以最大的范围用声纳搜寻敌舰,发现目标后再进行攻击。

为了有效来让单纵阵与单纵阵两种复合的阵形运用,因此开始运用斜线阵,让舰队斜线排列前进,变更作战时可让船舰转向,对舰时改排成单纵阵,反潜时改排成单横阵,可让舰队在战术变化时得到最佳效率。而运用两支舰队排出对称的斜线阵亦可组成鹤翼阵,可发挥与陆战上类似的集火压制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飞机航空母舰的运用让海战火力平衡遭进一步破坏(在潜艇与鱼雷出现后平衡就开始被打破),传统的大舰巨炮主义已开始式微,不论军舰火力输出多庞大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仍可能遭空袭而全灭,面对抵抗空中优势的重要性,除了提升防空武器效率外,舰队阵形也出现极大的变化,改采用类似圆阵变化而来的轮形阵日语輪形陣(或称环形阵),这种阵形是以航空母舰或战舰为中心,在周边以环状布署巡洋舰和驱逐舰等护卫舰艇,这种阵形可以让舰队的防空火力发辉最大效率,在反潜索敌上效果也不错,唯独在以舰炮对舰作战时较为不利,但在以飞机作为突击主力的时代,军舰自身的火力输出已不是决定战局的关键了。冷战时期,有引导能力的导弹发展成熟,军舰的主力武器改成反舰导弹,不再受船身设计阻碍后,舰队的阵形已不是决定火力输出的关键,因此现代海军几乎以轮形阵作为舰队航行的基础阵形,如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通常都以这种阵形巡航,以确保能应对空中和水下的威胁。唯独有特殊情况,舰队才可能采用其他阵法作战。

其他阵法

编辑
 
现代部分地方防暴警察所采用的三角阵形。
 
香港警队护送组护送灵柩时的箭矢阵形。
  • 却月阵:“游兵二十四阵,在六十四之后,名曰却月阵。开阖作止,间队与八阵皆同”明·龙正《八阵图合变说》
  •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提及真武七截阵、天罡北斗七星阵、罗汉阵、金刚伏魔圈、光明圣火阵、打狗阵。其中全真教北斗七星阵上应天文,而明教的光明圣火阵应用了道教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 明代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及许多术阵,如:十绝阵(即天绝阵、地烈阵、化血阵、红水阵、风吼阵、寒冰阵、烈火阵、金光阵、落魂阵及红砂阵)、诛仙阵万仙阵等,是仙人所摆设的术阵,有刮狂风、降寒冰的奇效,而九曲黄河阵是兵士排列而成,不属上述范畴。

注释

编辑
  1. ^ 《文选.卷四十一》李善注引《杂兵书》,南朝梁萧统著。
  2. ^ 《风后八阵图记》,唐朝独孤及著。
  3. ^ 《四库全书提要.握奇经》
  4. ^ (此段需要资料来源。)
  5. ^ 此字原文为"羽襄",疑的意思
  6. ^ 此字原文口在上、犬在下。
  7. ^ 《孙膑兵法》东门出版社,中国兵法套书,姜亦青将军校订。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阵法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