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法语:avant-garde发音:[avɑ̃ɡaʁd] [2])是指在艺术文化社会方面具有实验性、激进性或非正统性的人或作品[3][4][5],常常以作品的审美创新和初期难以被社会大众接受为特征。[6]

1927年Robert Florey的先锋派短片《The Love of Zero》的宣传照[1]

先锋派在文化领域突破了各种传统规范,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重要标志[7]。许多艺术家参与进先锋派当中并持续下去,从达达主义情景主义,再到后现代艺术家,如1981年左右的语言诗派

先锋派还在推动激进的社会改革奥林德·罗德里格斯英语Olinde Rodrigues在其论文《艺术家、学者和工业》(The artist, the scientist and the industrialist)中提出了这一点。这篇文章包含了“先锋派”在现代语境下的首次使用;在那里,罗德里格斯呼吁艺术家“充当(人民的)先锋”,坚信“艺术的力量一定是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最直接、最快的方式”[8]

含义

编辑

先锋派已被接受为规范艺术、文化、现实界线向前推进,由于先锋派的心灵相信事物只会在现实的前沿(leading edge of reality)产生。

军队的先锋是一小批高度训练的士兵,探索大片地域并且计划军队的行进方向。这个意义几近于近代小群的知识分子与艺术家所达致的工作,开创新的文化或政治领域并且给予社会指导。由于军事术语的暗示意义,有些人认为先锋派即是菁英主义,尤其当它用来形容文化运动时。

因此,先锋派的音乐即是指涉即兴音乐的极端形式,由此他们并不在乎既存的和声结构或是节奏等等的知识。

这个用词也用来指涉社会进步和重塑的促进,各个运动的不同目标发布为公众宣示的表现,称作“宣言”(manifestos)——最有名的例子是《共产党宣言》。随着时间推移,先锋派逐渐与“为艺术而艺术”的运动连结在一起,主要的目标在扩展美学经验的新领域,而不是社会重造的运动。

此一法国术语在艺术上的使用始于1863年5月17日巴黎“落选者沙龙”开幕。此一组织的组成者是那些画作被年度巴黎沙龙退回的画家们。之后这个活动又分别在1874年、1875年和1886年举办。在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叶,“先锋派”是一种在艺术、建筑、态度与想法上,与既有典范背道而驰的原创与实验。[9]

由于一些建议,先锋派艺术应该包括街头艺术,例如涂鸦艺术或是任何一种把艺术前缘往前推的运动。应注意的是先锋派不只是一种艺术风格,像是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词,它也不等于当代发生的任何事件。

 
马塞尔·杜象的《喷泉》,1917年由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英语Alfred Stieglitz拍摄

例如:马塞尔·杜象的《喷泉》也许在当时是先锋派的,今日假使有人重新举行这一创作,即不属先锋派,因为已有了前例。因而先锋派一词的涵意通常是暂时的,并且与艺术的持续解构有关。它可以用来指所有领域的先行者。无论如何,杜象创作这一行为仍维持先锋派的,因为他推动艺术并且开启了和艺术自我定义的新对话。

关联

编辑

先锋派与艺术相关主要因为除去这些运动,艺术本身会变得迂腐而没有活力,并且仅仅会是一项手艺,不断的重复历史的风格与手法。这个词最常被用于视觉艺术时尚电影、和文学,但也同样用于音乐烹饪政治文化的知识分子或新方法。

先锋派艺术运动

编辑

先锋派的其他领域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YouTube上的The Love of Zero
  2. ^ John C. Wells, Longman Pronunciation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Harlow: Longman, 2008) ISBN 978-1-4058-8118-0.
  3. ^ Avant-garde. Dictionary.com. Lexico Publishing Group, LLC. [200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4. ^ John Picchione, The New Avant-garde in Italy: Theoretical Debate and Poetic Practic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4), p. 64 ISBN 978-0-8020-8994-6.
  5. ^ Peter Bürger, Theory of the Avant-Gar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glish translation by Michael Shaw, Foreword by Jochen Schulte-Sasse, Theory and History of Literature, Volume 4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页码请求]
  6. ^ Kostelanetz, Richard, A Dictionary of the Avant-Gardes, Routledge, May 13, 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1-136-80620-2
  7. ^ See for example Raymond Williams's essay, "The Politics of the Avant-Garde", collected in his book The Politics of Modernism (Verso 1989)
  8. ^ Matei Calinescu, The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Modernism, Avant-Garde, Decadence, Kitsch, Postmodernis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7).[页码请求]
  9.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1年3月31日查阅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