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邮局

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的郵局
(重定向自台北郵便局

台北邮局中华邮政台湾台北市设置的特等邮局,也是中华邮政19个责任中心局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895年成立的第二野战邮便局。其厅舍位于台北府城北门南侧(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114号),该建筑共有四层楼,两大一小开面建物,连同排面后方空地达8,000平方米,现已列为直辖市定古迹

台北邮局
台北邮便局
台北北门邮局
车寄修复后的台北邮局 地图
位置台北市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114号
坐标25°02′50″N 121°30′43″E / 25.0472°N 121.512°E / 25.0472; 121.512
材料钢骨构造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 日治昭和5年(1930年)
使用者中华邮政公司
所有者土地: 中华民国政府
建筑:中华邮政公司
网站www.post.gov.tw
官方名称台北邮局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邮局
评定时间民国81年(1992年)8月1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北邮局厅舍的位置接近台北车站,前方面向街道处设有台北北门邮局(台北邮局901支局)提供业务窗口服务,后方则有三栋大楼(非古迹),为负责督导台北市全市、新北市部分地区(深坑区石碇区平溪区)及金门马祖地区共172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邮件处理、投递之作业中心。

兴建沿革

编辑

建造背景

编辑

1895年3月的甲午战争末期,日本广岛县出兵攻占台湾澎湖,此战役称澎湖之役。于同月占领全澎湖后,日本就在澎湖厅总署内开设“混成第一野战邮便局”,这也是日本于台湾地区设立的第一个邮局,并在7月12日随日军撤退而废止。

自1895年5月,经过短暂的乙未战争后,台湾开始进入“始政”后的日治时期。在台湾堡图中已可见共5种、92所的邮电机构:邮便电信局(52所)、邮便局(5所)、电信局(1所)、邮电出张所(10所)、邮便出张所(24所)等。当时以军政为主,并且“邮、电(电信)一家”。

第一代厅舍(1898-1913年)

编辑

日人在1895年6月进台北城后,最初使用北门街(在后来的京町通及荣町二丁目附近)的两层楼木造家屋开始邮政事务,此处是当时台北城内最繁荣地地区,并于1895年7月9日在此设立第二野战邮便局(第一野战邮便局位于基隆,两局于同日成立)。电信事务则是使用清治时期的电报局厅舍,将其改做为电信局;其为两层楼的本岛式砖造建筑,位于大稻埕千秋街(今贵阳街)。1896年4月1日,因台湾总督府的施政由军政改为民政,改称台北邮便电信局[1]

由于邮便跟电信分开办公的不便,官方开始着手规划台北邮便电信局的新厅舍。当局考量台北车站的便利因素,故将基地选在北门街上(现今台北邮局南侧)[1]。新厅舍于1897年4月8日动工,1898年5月27日落成[2]。本馆为一层楼的平房,外观为洋风的漆喰壁,屋顶铺设日本瓦,结构为砖造搭配土墙,并在腰部使用石材,其他附属建筑则有局长官舍、第一种及第二种官舍、仓库等设施。1907年2月改称台北邮便局[1]

1913年2月,台北邮便局失火导致许多附属设施烧毁,而只剩下北侧的局员宿舍。南侧的邮便局本馆则原地新建临时的木造厅舍,约在同年11月完工[1]

第二代厅舍(1930年-至今)

编辑
 
日治时期的台北邮便局暨台北电信局厅舍,可看见已复原的五连圆拱廊大门(车寄)

1920年末,因临时邮局不敷使用,台湾总督府决定将台北邮便局原址重建,当局除了决定新厅舍采用钢骨建造外,也预定将该邮局兴建成当年全台湾面积及规模最大的邮局营业场所。新厅舍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技师栗山俊一设计,本馆于1928年4月3日动工,1930年3月15日完工,附属设施于1929年8月31日动工,1930年4月15日完工,并于1930年6月17日的始政纪念日举办落成式,于6月30日从临时厅舍移转到新厅舍办公,地址为京町四丁目8番地。另外,台北邮便局电信课于1928年10月22日独立为“台北电信局”,两局位于同厅舍办公。于1937年6月20日,台北实施自动式电话交换,台北邮便局内的电话业务也在同时移至位于书院町二丁目的台北电话局[3]

战后整修

编辑

于1969年,为了方便邮务车进出,将原本拱门造型的车寄(门廊)拆除,并于三楼顶楼增盖第四层[4];虽于配色上与圆柱调配上依循旧有建筑风格,但原有风味已略遭破坏。1958年9月1日,台北邮局于博爱路侧增建的“台北邮局博爱路大楼”落成,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袁守谦为落成纪念铭板题字。

因厅舍老旧,邮局营业单位自1970年代以来就想拆掉台北邮局建物。不过该建物颇具历史价值,使用单位的拆除计划始终遭台湾学者与部分民众极力反对。为此,1992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内政部指定台北邮局为国家三级古迹,存废争议才平息。2000年代后,该经管单位也转变态度,积极整修与维持该古迹以维护台北邮局厅舍的原貌。不过烧制外墙磁砖的北投窑场已停产,该古迹的外墙剥落情形无法即时获得改善;2006年2月台北邮局古迹外墙整修案获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审查通过,经过多年推迟,2013年底完成修复。台北邮局文化资产保存范围南侧的包裹大楼、函件大楼和行政大楼,于2016年12月经文资会审议不具文资价值[5]。2019年,展开修复车寄的工程[6],于2021年5月完工[7]

建筑设计

编辑

台北邮局设于台北府城北门旁,1930年代落成的第二代厅舍为平面呈梯形的三层楼两大一小的类似“四合院”配置,为折衷主义建筑。该局主入口坐东南朝西北,此排面达21m左右。大门原本突出,过去曾设有五连圆拱廊的车寄,入口门廊突出且呈圆拱状,建物正面则配置四组双圆形古典式门柱及山墙装饰。外观上使用窗洞间内立双柱分隔窗扇且分化成两大一小的三开间正面,不过在1968年时,因兴建人行便桥而遭到拆除,近年曾有呼吁重建之音[8],2018年,台北市政府府为推动西区门户计划而展开车寄修复工程,并在2021年12月修复完成。

至于邮局外墙,该建物除了使用洗石子之外,也符合当时现实的采用浅咖啡“防空色”的北投窑场所产的小磁砖。这种将一小片一小片贴上去墙面的磁砖工法,在台湾亦称为“一丁挂”或“二丁挂”。在建物内部方面,台北邮局共是三层楼建筑。面积占该建物约四分之一的大厅挑高二层,收头有线脚装饰的大柱子顶住三楼地板。因为采近代折衷主义,内部构造采取简化设计取向,虽然如此,柱子与大厅天花板的古典雕刻,仍呈现极度细致优雅。

由于建物老旧,不时会有磁砖剥落,台北邮局曾于2006年12月加装安全防护铁网以维行人安全,至2013年修复工程完成后撤除。

使用情形

编辑

台北邮局厅舍目前有多个机构共同使用。正面一、二楼为台北北门邮局,是中华邮政最大的支局;部分空间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台北北门校区,包含管理学院经营管理研究所、运输与物流管理学系交通运输硕士班及博士班(前身为交通运输研究所)。中华电信曾在此设有营业处,2009年已移交国立交通大学作为台北校区使用。2015年1月18日,邮政博物馆台北北门分馆于二楼开幕。

公办都更案

编辑

因台北邮局位于台北市政府西区门户计划范围,为了因应邮政业务转型与整合公有土地再利用,自2016年8月,行政院政务委员张景森陆续召集国有财产署、台北市政府、国立交通大学和中华邮政,讨论将台北邮局后方空地以公办都更方式再开发双子星大楼,规划做为“国家科技金融中心”及“国家邮政通讯博物馆”[9]。然而文化部认为此开发案将严重影响台北邮局周边景观,要求建物退缩及楼高限制,而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栗山俊一. 臺北郵便局の落成に當り其の過去を省みて. 台湾建筑会志. 1930. 
  2. ^ 日治时期台湾邮政史. 台北三市街郵便局所. 2005-09-02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3. ^ 台北市役所. 臺北市政二十年史. 1940. 
  4. ^ 台北郵局迎90週年慶 大門將恢復拱門舊觀. 中央广播电台. 2019-01-15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5. ^ 台北郵局後方3建物 不列文資. 自由时报. 2016-12-02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6. ^ 全台最老邮局 台北邮局将重现历史拱门风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7. ^ 台北郵局 車寄(門廊)工程完工 Taipei Post Office. [202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8. ^ 還瘋歪腰郵筒? 文史工作者籲復原台北郵局拱廊. 自由时报. 2015-08-19 [2016-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9. ^ 臺北郵局公辦都更案. 台北市都市更新处.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10. ^ 文資保存「綁住」北門郵局、雙子星開發 文化部、北市府再交手. 自由时报. 2019-01-07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