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温泉征兆的温泉区有128处,以温泉区地质来看,变质岩区最多,其次为火成岩区,沉积岩区最少。以化学特性分类,台湾温泉大多属于碳酸盐泉。经由放射性碳十四定年,温泉年代大多已有一两万年之久,一两处最年轻的温泉也有几千年。

阳明山国家公园内的小油坑硫磺喷气
台湾
玉山
台湾主题首页

台湾温泉分类(依地质) 编辑

变质岩区 编辑

位于欧亚板块边缘的台湾,受到亿万来年东侧板块的推挤,在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分布有广泛的变质岩区。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西翼和部分东南翼属于低度变质岩的板岩区,中央山脉南翼属于中、高度变质岩的大南片岩区。台湾变质岩区的温泉多为中温温泉,温度约在50℃-74℃之间,此区的温泉也有介于75℃-96℃的高温温泉和温度高于97℃的沸腾温泉。

火成岩区 编辑

台湾火成岩区的温泉多为高温温泉,温度约在75℃-96℃之间,也有温度高于97℃的沸腾温泉。火成岩区的温泉只有较年轻的火山才有分布,台湾北部的火山岩区是由菲律宾海板块隐没入欧亚板块下所形成的火山岛弧,火山停止活动的时间约在近100万年。

沉积岩区 编辑

台湾沉积岩区出露的温泉,由于地温梯度较低,裂隙不如变质岩地区深,静水压力较小,因此此区的温泉多为低温温泉甚至冷泉,温度约于25℃~49℃间。数量也是台湾三种主要岩区中最少的。

开发历史 编辑

台湾温泉的开放利用,可分为清朝时代台湾日治时期(1896年–1945年)、地热探勘时代(1962年–1995年)和温泉热时代(1990年–)四个时期。最早有记载台湾温泉的文献是清朝康熙36年(公元1697年)浙江仁和县诸生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纪游》,当中描述了大屯火山群,这同时也是台湾第一件具备温火山温泉地质的记述:

清代已有温泉浴的风俗。1837年《噶玛兰厅志》提及今日的礁溪温泉:“汤泉,在汤围,厅治南四十里。远望热气蒸腾,泉中若沸。附近田园多被泡伤。土人无冬夏,澡浴于此”

台湾主要的温泉区都是在日治时期开发,由于温泉(泡汤)是位处高纬度日本人主要的文化之一,在统治台湾时期,积极开发各地的温泉,作为当地警察的疗养所。例如由警政单位管理的“警光山庄”,即承袭日治时期的相关设施。

在地热探勘时期,台湾温泉的发展主要以地质研究和发电发展为目的,主要参与的单位包括美军顾问团、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矿业研究所等,但在1966年-1974年的阳明山马槽温泉区的研究中,由于无法克服地热流体的强腐蚀性,而结束工作。1973年之后,在中央山脉的探勘过程中,在宜兰地区钻凿的井中,约450,水温可达150-230度,生产量10-100吨/时,在1981年于清水建立地热试验发电场,最高发电量是2000千瓦,八年之后设备受到阻塞,发电量降至500千瓦,于1995年关闭。

台湾在1990年解严以后,受到各类媒体休闲娱乐旅游节目影响,许多温泉区纷纷引进日本温泉的经营模式,强调温泉的养生、健康、美容与休闲的功能,促使温泉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保障温泉的开发利用与永续经营,《温泉法》于2003年(民国92年)6月3日由立法院三读通过。

休闲观光 编辑

由于台湾地属亚热带及热带,冬季以外其实并非浸泡温泉的好时机。尤其清代汉人虽早已发现温泉,但误以为温泉是一种有毒的水,不敢冒然接近,整个华南及台湾皆未有浸泡温泉的风俗。但是热爱泡汤文化的日本人,则视台湾温泉为珍宝,温泉文化主要亦在日治时期引进。

也由于多数时间并不是温泉旺季,故现代台湾温泉业者除了温泉外,尚提供养生、热疗、美容甚至宾馆的型态经营,甚至结合SPA与美食餐厅,或以渡假区方式经营,与日本温泉经营方向有极大不同。最明显的例子,日本温泉旅馆通常仅有大众池有温泉,且其余设施并不多;但台湾温泉常附设水疗等,房间也提供泉水供旅客休息使用。

外部链接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