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 (北齐)
(重定向自和州 (和县))
和州,中国古代州名,辖区在今安徽省和县和含山县境内。治所在历阳县(即今安徽省和县)。
北齐时始置。隔着长江和采石矶相对,为江防重镇。隋朝下辖历阳县 乌江县,隋炀帝时改为历阳郡。唐朝改为和州,武德六年新设含山县,天宝、至德年间一度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和州,历经南吴、南唐、后周、宋朝、元朝沿置。隋朝、唐朝、明朝平定江南,都从和州渡江。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寻直隶京师(南直隶),改为和州直隶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与滁州、江宁县划地给新置的江浦县。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和州改为和县。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 | ||||
---|---|---|---|---|
区划 | 开皇元年 | 区划 | 大业3年 | |
州 | 和州 | 郡 | 历阳郡 | |
郡 | 历阳郡 | 乌江郡 | 县 | 历阳县 乌江县 |
县 | 历阳县 龙亢县 | 乌江县 |
- 唐朝和州刺史
- 杜伏威(619年—620年)
- 南彦(武德、贞观年间)
- 贺拔亮(639年)
- 李纲(贞观年间)
- 崔思约(贞观年间)
- 孙彦皎(贞观年间)
- 崔元敬(唐高宗时)
- 韦匡素(唐高宗时)
- 裴神举(唐高宗时)
- 李融(唐高宗末年)
- 李续(垂拱年间)
- 张知謇(天授、长寿年间)
- 沈嶷(695年)
- 柳明谌(武周时)
- 温道冲(武周时)
- 张怀礼(唐中宗时)
- 李问政(718年—719年)
- 颜谋道(721年之前)
- 卢慎思(开元年间)
- 张无择(740年)
- 卢子真(开元年间)
- 薛缙(开元年间)
- 赵珍(唐玄宗时)
- 卢广济(唐玄宗时)
- 刘𬘭(唐玄宗时)
- 历阳郡太守
- 裴旭(唐肃宗时)
- 元允殖(唐肃宗时)
- 宇文审(唐肃宗、唐代宗时)
- 张万福(768年—771年)
- 穆宁(772年—776年)
- 赵纵(777年)
- 张敬因(大历年间)
- 郑甫(贞元初年)
- 卢士牟(795年)
- 张惟俭(贞元年间)
- 韩演(贞元年间)
- 裴谊(800年—803年)
- 凌准(805年)
- 令狐屽(元和初年)
- 穆质(810年)
- 段平仲(810年—811年)
- 高熊(元和年间)
- 严公衡(818年)
- 李繁(长庆年间)
- 刘禹锡(824年—828年)
- 徐登(832年)
- 于季友(大和年间)
- 裴俦(837年—839年)
- 崔某(846年)
- 李景先(大中初年)
- 裴夷直(855年—856年)
- 崔雍(868年—869年)
- 秦彦(882年)
- 赵词(中和年间)
- 吕用之(886年)
- 梁缵(887年)
- 孙端(887年)
- 康暀(891年)
- 李涛(天祐年间)
- 宇文守直
- 长孙有邻
- 颜希庄
- 崔续
- 李士英
- 裴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