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汉字
和制汉字(日语:和製漢字/わせいかんじ Wasei-Kanji)指汉字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被称作“国字”、“和字”、“倭字”、“皇朝造字”。将日本人创造的汉字称为“国字”始于江户时期编纂的《同文通考》和《国字考》。[1]
读音
编辑和制汉字多依六书的造字规则中的会意与形声所造,大多都是没有音读的会意文字。[1]虽说如此,也不是完全没有音读汉字,有些字甚至只有音读。在造熟语时没有音读会很不方便,此时会将部首除去,取剩下部分的音读作该和制汉字的音读,即是采取“有边读边”的做法。比如“働”,右半边的“動”读作为“どう”,遂“働”的音读也为“どう”(例如“労働”一词);又比如“搾”,右半边的“窄”读作“さく”,遂“搾”的音读也读作“さく”。
和制汉字的例子
编辑和制汉字 | 训读 | 音读 | 汉语读音 | 字义 | 备注 |
---|---|---|---|---|---|
峠 | とうげ | - | qiǎ | 山隘、山脊 | 1484年作成的《温故知新书》中便有“峠”这一汉字。在台湾,人们经常将该字的右边写作“卡”,也就是把该字写作“𡶛”。 |
辻 | つじ | - | shí | 十字路口 | 在11世纪的《小右记》中便有辻字出现。根据《字统》,其含意通“逵”。在平安时代初期被读作“つむじ”。 |
笹 | ささ | - | shì | 赤竹属 | 读作“ささ”的汉字本来被写作“篠・小竹”。 |
榊 | さかき | - | shén | 红淡比 | 《日本书纪》与《万叶集》中就有使用“ |
雫 | しずく | - | nǎ、xià | 水滴 | 此字写法与二简字的“霞”字相同,然而两者有不同来源。日语中解作“雨点”或“水滴”。 |
腺 | - | セン | xiàn | 腺体 | 宇田川玄真所造汉字,现已成为汉语世界的常用汉字。 |
栃 | とち | ‐ | lì | 日本七叶树[2] | “栃”有时会被误认为“櫔”的略字,但“栃”的右半边与“厉”的第一画是不同的。 |
畠 | はたけ | - | zāi、zī、tián | 旱田 | 这个字有可能不是和制汉字。[3]单独出现的话有时也被音读读作“はく”。[4] |
畑 | はたけ | - | tián | 旱田 | 该字被《新华字典》所收录,汉语中音同“田”。在越南语(喃字)中也被读作đèn,意思是“灯”。 |
匂 | にお(う)・にお(い) | - | xiōng | 气味 | 在《类聚名义抄》中,被收录作“匀”的别字。到近代以后依然有人将这两个字混用,如芥川龙之介在《蜘蛛之丝》中就写道:“何とも云えない好い匀”。 |
凪 | なぎ・な(ぐ) | - | zhǐ | 平静 | 《同文通考》将该字当作和制汉字介绍。 |
凧 | たこ | - | zhēng | 风筝 | 最早被用作1767年刊的黄表纸《春霞清玄凧》和1778年刊的黄表纸《职介凧始》等作品的标题。 |
凩 | こがらし | - | mù | 秋冬之际的强风 | 曾出现在妙本寺藏永禄二年版的《いろは字》中。 |
俣 | また | - | yǔ | 胯下、分叉 | 有时会被视作中国汉诗中的“俁”的异体字。 |
枠 | わく | - | huà | 框、箱子、限制 | “椊”(ソツ・スイ、ほぞ)的别字。 |
込 | こ(む)・こ(める) | - | yū | 拥挤 | |
躾 | しつ(ける)・しつけ | - | měi | 教养、礼节 | 约1474年誊写的《文明本节用集》就已经存在。 |
働 | はたら(く) | ドウ | dòng | 劳动 | 在汉语中一般被转写为“动”。 |
搾 | しぼ(る) | サク | zhà | 榨 | “榨”的异体字。很难说是不是和制汉字。[5] |
錻 | ぶりき | ブ | bū | 马口铁 | “錻力・鉄葉”也被读作“ぶりき”。 |
襷 | たすき | - | jǔ | 也有可能不是和制汉字。[3] | |
辷 | すべ(る) | - | yī | 滑行 | |
糀 | こうじ | - | huā | 米麹 | 据说是明治时代作成的和制汉字。 |
樫 | かし | - | jiān | 青刚栎 | |
鱈 | たら | セツ | xǔe | 鳕鱼 | 现已传入中国成为常用汉字。 |
萩 | はぎ | - | qiū | 胡枝子属 | |
圕 | tuān | 图书馆 | 虽然现仅用于日语,但是由中国人(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在日本所造,是否算是“和制”汉字有争议。 | ||
粁 | キロメートル | - | qiān | 千米 | 将西洋传入的音译舶来词读音套用到依会意之规则所作的汉字上。“キロメートル”为“Kilometer”的音译。明治时代气象台考察了米制单位后便产生了该汉字。同时其他数量级的米制单位也有各自的汉字,如 |
瓩 | キログラム | - | qiān wǎ | 千克、公斤 | 其读音“キログラム”音译自“Kilogram”。该汉字中的“瓦”旁并非指代功率单位“瓦特”,而是取自“グラム”的借字“瓦蘭姆”的头一个汉字。依相同的造字规律,也产生了 |
竏 | キロリットル | - | qiān | 千升、立方米 | “キロリットル”音译自“Kilolitre”。左边的“立”取自“リットル”(litre 升)。依相同规则,也有 |
使用范围
编辑很多和制汉字只在日本使用。话虽如此,随着明治时代以后日语中关于科学与近代社会的词语被大量译至汉语,或由于曾被日本统治,“腺”、“鱈”等一部分和制汉字如今在中国大陆、台湾等汉字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6]。此外,人名与地名在传入汉语世界后,其中的和制汉字往往会被直接保留,或依场合被替换成相似的字。如“栃木県”变成“枥(枥)木县”,“綾辻行人”变成“绫十行人”,“辻希美”变成“过希美”。
在汉语语境中出现和制汉字时,一般都是取去掉部首后的部分的读音,或使用相似的形声字的读音。如“辻”读音通“十”,“辷”读音通“一”,“腺”读音通“線”。韩语中出现的和制汉字读音规律也与汉语相同。
计算机处理
编辑现代日语中常用的和制汉字已经被收录进JIS X 0208以及包含JIS X 0208的Unicode中,故而也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处理与通信中。然而,菅原义三的《国字の字典》等文献依旧记载了大量尚未被JIS和Unicode等字符编码收录的和制汉字。[7]
定义的模糊空间
编辑在汉字简化问题上,日本与中国的简化方式不尽相同,这种场合下诞生的独在日本使用的汉字是否算和制汉字,仍需讨论。比如“鹽”的简笔字“塩”,在中国大陆并不使用该汉字,但在台湾却有在使用。
类似现象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久保天随‘误り易き汉字の読み方と正しき用字法’ 国立国会図书馆 1917年 国字/p1 - 10 “わが邦(国)にて制作したる汉字にて音なし”とある。
- ^ 千岛 英一. 「栃」の中国語音はlìそれともxiàng?――和製漢字の中国語音をめぐって. 东方. 2011, 364: 7.
- ^ 3.0 3.1 笹原(2007)、p.97
- ^ 三省堂汉和辞典‘汉辞海’第二版 p.945参照。
- ^ 笹原(2007)、p.98
- ^ ([//web.archive.org/web/20080512133719/http://www.zhaojun.com/youci/riyu.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彬彬
- ^ ‘国字の字典 付 増补、索引’ 飞田良文/菅原义三 东京堂出版 1990年9月 ISBN 9784490102796
来源
编辑- 小林芳規『図説日本の漢字』大修館書店。ISBN 9784469232011。
- 笹原宏之『国字の位相と展開』三省堂、2007年。ISBN 9784835362632。
- 加納喜光『動物の漢字語源辞典』東京堂出版、2007年10月。ISBN 9784490107319。
- 平松折次『漢字通覧:国定読本』光風館、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