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导弹是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仿制前苏联(Kolomna 机械设计局生产)1961年推出的“9M14 Malyutka反装甲导弹。其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宝剑名,记载于《列子·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尸子中亦有记载:“昆吾之剑可切玉。”

昆吾导弹
苏制9M14反坦克导弹,昆吾导弹之原型
类型反坦克导弹
原产地 中华民国
服役期间1970年代末期
生产历史
生产商中山科学研究院
基本规格

概述

编辑

昆吾导弹首次发表是在1981年中华民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阅兵大典(代号“汉武演习”),中华民国国军战甲车地面部队分列式中出现的新武器装备,由M151吉普车装载展示。该型导弹为中华民国陆军武器中相当罕见的俄系武器设计,因此受到各界注目。昆吾导弹弹体呈现短圆柱状,弹鼻成圆锥状,尾端有十字型翼,尾翼可折叠便于储存与运送。

反装甲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诞生时就是采用“线导”。线导式导弹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易被干扰。比起对空导弹和对舰导弹在空旷的空间里朝向目标飞行,贴近地面飞行的反装甲导弹极易为地形地貌所影响造成误判;线控不被干扰的特性正好避免这个问题,所以现今世界上的反装甲导弹基本上仍是线导为主。

技术来源推测

编辑
 
苏联9M14反坦克导弹,前方是他的控制箱和操纵摇杆
 
装于坦克的状态
詹氏年鉴的推测

英国詹氏年鉴(Jane's)曾经推测过台湾究竟是怎么开始这种导弹的计划。可能有三种:

  • 台湾是在台俄之间台面下的军事交流后,俄方的支援研发,进而仿制。
  • 台湾是得到以色列或南非的研发支援,进而仿制。
  • 台湾是经由越战期间战场掳获北越的9M14取得导弹样品,进而仿制。

然而导弹的制导系统相当复杂,英国詹氏年鉴预测台湾是否透过某种管道,从前苏联取得武器的关键技术。

其他说法

昆吾导弹出现于1981年中华民国总统府前国庆阅兵,该导弹装备之出现宣称中华民国已有类似反装甲导弹技术,纯为配合迫使美国出售拖式导弹给台湾。然而民国七十年阅兵时拖式导弹车与昆吾导弹同时接受校阅,该论点在时程上完全兜不拢。

目前较普遍认可之论点

1976年海功号试验船结束南极海域任务,在南非补给时由中华民国驻南非大使馆交付导弹实品运输返国。导弹实品则是在安哥拉内战期间由南非军方掳获,经中华民国外交部折冲后让出。后在中科院逆向工程下制造而成。

服役状况

编辑

昆吾导弹除了在该年国庆阅兵露脸后,后续并未出现研发单位或操作单位的口述或中华民国政府官方资料佐证,无论是产量、服役单位均未明朗。而且昆吾导弹技术终究是源自第一代线导反坦克导弹,技术上比美国1970年代末期出售的BGM-71拖式导弹落后许多;很可能在实验编装阶段便让计划结案,未进一步配发部队。 直至今日,中科院也没有研发反坦克导弹的计划。国军反坦克导弹仍以美制拖式导弹、地狱火导弹、标枪导弹为核心武力。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之翼期刊-兵器战术图解-第27辑-海功号与昆吾导弹
  中华民国导弹
短程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 反舰导弹 巡航导弹
青锋导弹 · 天戟导弹 天马导弹 雄风一 · 雄风二 · 雄风三 雄二E · 万剑 · 云峰 · 云峰二
反坦克导弹 反辐射导弹 空对空导弹 防空导弹
昆吾导弹 天剑二A 天剑一 · 天剑二 天弓一 · 天弓二 · 天弓三 · 天弓四 · 海弓三 · 捷羚 · 海剑羚 · 陆剑二 · 海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