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兰

清朝数学家(1810-1882)
(重定向自李善蘭

李善兰(1811年1月2日—1882年12月9日),原名心兰竟芳秋纫,别号壬叔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人,清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植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2][需要更多来源]。被誉为“西学东渐的集大成者”[3]

李善兰
个人资料
壬叔
秋纫
出生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
(1811年1月2日)[1]
大清浙江海宁县硖石镇
逝世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1882年12月9日)[1]
 大清

生平

编辑

李善兰于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811年1月2日)子时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10岁即通《九章算术》,15岁通习《几何原本》六卷,17岁参加杭州乡试未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以所著《四元解》二卷呈浙江名士顾观光,说“深思七昼夜,尽通其法”[4]。从此钻研天文历算,成为远近闻名的数学家

咸丰二年(1852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受聘于墨海书馆任编译。同治二年(1863年)被招至曾国藩幕中。同治五年(1866年)曾国藩出资三百金为李善兰刻《几何原本》后九卷[5]。同治七年(1868年),入同文馆总教习,执教算法,前后八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升户部主事。光绪二年(1876年)升员外郎。光绪八年(1882年)升郎中

成就

编辑

曾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35岁时刻印《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和《对数探源》三种数学著作。

1867年,刊行《则古昔斋算学十三种》(其中包括《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垛积比类》,《四元解》,《麟德术解》,《椭圆正术解》,《椭圆新术》,《椭圆拾遗》,《火器真诀》,《尖锥变法解》,《级数徊求》,《天算或问》)。

1872年著《考数根法》,发表于《中西闻见录》第二期,这是中算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素数的论文[6]

在1852年-1866年,与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9卷,完成明代利玛窦徐光启未竟之业。

又与伟烈亚力韦廉臣艾约瑟合译《谈天》、《代数学》、《代微积拾级》(美国伊莱亚斯·罗密士著)、《圆锥曲线说》、《奈端数理》、《重学》、《植物学》等书,由墨海书馆雕版刊行,对中国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李善兰也是中国猜想的提出者,但他得知这个猜想不正确后就没有将其收入自己的著作中。

 

影响

编辑
 
李善兰与学生

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译书七、八部,计七、八十万字,直接引进大量数学符号×÷,而且他的翻译工作具独创性,创译了许多数学名词:代数常数变数已知数函数系数指数级数单项式多项式微分横轴纵轴切线法线曲线渐近线相似等。同时也在植物学方面的翻译著作有所贡献,如细胞花萼子房,以及分类学所使用的,皆是由其所创译。这些译名独具匠心,自然贴切,其中许多译名随同他的译著被引入日本,且沿用至今。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294
 清史稿·卷507》,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杨自强. 《李善蘭:改變近代中國的科學家》. 中华民国: 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锐文创. 2017年7月1日: 第25页. ISBN 9789869486415 (中文). 李善兰的生日,一般认为是嘉庆十五年庚午十二月八日(1811年1月2日)。根据主要有两条:一是《苞溪李氏家乘》:“心兰,嘉庆庚午十二月初八日子时生,光绪壬午十月二十九日子时卒,寿七十三岁。”二是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三十九册《荀学斋日记》丁集下光绪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条的说法:“(李善兰)是年十月二十九日卒。生于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八日,年七十有三”。 
  2. ^ Changbao, L. I. 试析李善兰的科学术语译名观. 中国科技术语. 2023-04-05, 25 (2): 72.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10. 
  3. ^ 张必胜. 李善兰的学术人生及教育思想研究. 高教探索. 2019, (4): 117–123 [2023-08-31]. 
  4.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8 《李善兰年谱》 320-349 页
  5.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8 《李善兰年谱》 338 页
  6.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8 《李善兰年谱》 341页

来源

编辑

参阅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