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

(重定向自歐洲經濟
欧洲经济
Economy of Europe
伦敦东商圈
Zara时装店
卢森堡贵族商店
北海渔业
巴黎咖啡馆
IKEA
(上)伦敦东商圈、(左一)Zara时装店、(右一)卢森堡贵族商店、(左下)北海渔业、(右下)巴黎咖啡馆、(底)IKEA
人口: 832,000,000
国内生产总值 (PPP): US$18.022 万亿 (2009)
国内生产总值 (GDP): $18.387 万亿 (2009)
国内人均生产总值 (PPP): $27,383 (2009)
国内人均生产总值 (GDP): $25,285 (200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年增长率:
2.8% (2006)
收入最高的10%: 27.5%
百万富翁人数(US$): 2.6 百万 (0.3%)
失业率: 10.0% (Nov 2009)
Estimated female
income:
56.7% of male
*Most numbers are from the UNDP from 2002, some numbers exclude

欧洲有超过八亿五千万人和将近50个不同国家。和其他大洲一样,欧洲各国的财富分布有十分大的分别,但欧洲最穷的国家比其它各洲平均水平要高,财富的差别在欧洲可以粗略看到东西欧的鸿沟。虽然西欧所有国家都有很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但是许多东欧国家的经济是从崩溃了的共产主义国家发展来的(苏联南斯拉夫)。

欧洲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陆,工业化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时至今日,欧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洲。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德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GDP计算)、世界第三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其次是法国,在全球排名中国内生产总值排第五,购买力平价排名第六;而英国在全球GDP排名中排名第六。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之间有越来越多的接触,最终令欧洲在1999年推出统一货币欧元。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国家计算,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系。欧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其资产大约为三十五万亿美元超过了北美洲的三十万亿美元。

经济发展

编辑

1945之前:工业的增长

编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主要金融和工业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曾在欧洲迅速蔓延。比利时是欧洲大陆第一个实现全面工业化的国家。瑞士捷克的工业化程度在一战前仅次于英法德与低地三国而高于北欧国家,而且瑞士的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和捷克的重工业主导型工业化战略都成为后来欧洲之外的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范式。第一次世界大战 略为地导致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工业受阻,但随着离第二次世界大战越来越近,欧洲各国的经济已经迅速恢复,不断增加的竞争与经济实力已足以比美当时的美国。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欧洲的大部分的工业中心受到严重破坏,欧洲许多的基础建设被荒废,法国损失了整整四年的GDP总量,匈牙利和希腊的货币完全崩溃,捷克发达的重工业沦为二流水准。

45 年至90年:冷战时代

编辑

在1947年,因着二战的经济破坏,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经济援助金(简称经援)。英国法国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分配美国提供的经缓并合作计划欧洲重建的事宜。但是,因着苏联的阻止,原本也可参与组织的东欧国家无法参与,造成了东西欧经济合作分割的情景。

西欧方面

编辑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为西欧经济以及日后整个欧洲经济统合奠定了基础。这使基础建设的共享和跨界行业大大的增加。虽然这些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

东欧方面

编辑

在1947年,因东欧无法以美国经援作经济重建,苏联提出了与马歇尔计划相对的“莫洛托夫计划”。1949年,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80年代,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经济吃力地进行,主要是由于冷战时期大量的成本 ,因此东欧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也低于西方邻国。即使是自由市场希腊,由于位于欧洲的东南面地理上隔绝了西欧国家的交流,因此,经济仍然是吃力地进行。

在这段时期,欧洲共同体从原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6个成员,增至12个。

欧盟的崛起

编辑

苏联于1991年左右解体,从苏联解体独立出来的国家努力适应自由市场制度。一些中欧国家,如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正迅速而合理化地适应了自由市场制度,它们在自由市场制度的实行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这时的前苏联国家如俄国和乌克兰正努力改革其基础建设。

西欧当时正快速发展经济联系与新民主,前苏联国家因改变而灭亡,而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则正陷入战争中。

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1990年统一,俄罗斯控制的大部分东德地区不得不取消其在冷战期间的工业基础设施,多年来西德竭力建立东德的工业基础设施致其到同等水平。

南斯拉夫经历了十年不和平日子,直至2003年,仍然有许多北约组织和欧洲联盟维和部队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科索沃。战争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增长,只有斯洛文尼亚在1990年有一些实质经济增长。

在这段时期,欧洲的经济是由欧盟主导的,欧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政治组织,有15个欧洲国家成为正式成员。很多国家渴望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给予了很大支持和援助那些中欧东欧国家努力达到一定的经济体系,以符合加盟标准。在这段时期,15个成员国中有12个成为欧元区货币联盟 在1999年推出,即每个成员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以取代其前任国家的货币。有三个欧盟成员国(丹麦、瑞典和英国)选择留在欧元区以外,不使用欧元而继续用自己的货币。

2004-2007:欧盟扩大

编辑

2004年初,10多个前共产主义国家加入欧盟,使欧盟成员增至25个,另有8个正在制订相关的贸易协议。加入的国家未来有义务加入欧元区和采用欧元作共同货币。这个过程包括了欧洲汇率机制,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在进行中。

大多数欧洲经济状况非常良好,这在内陆的经济反映出了这一点。除了在一些冲突和动荡的前南斯拉夫国家和高加索地区的不断阻碍其地区经济增长外。

为拒衡欧盟的大量增长,2005年,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创立,以对抗欧盟贸易集团,其为开放给任何前苏联国家(包括欧洲和亚洲国家)。 有12个欧盟成员国加入了独联体,其中三个国家为位于波罗的海的国家。尽管如此,有三个高加索国家已表示,他们终有一天会考虑申请加入欧盟,特别是格鲁吉亚。

区域差异

编辑

西欧,贸易自由、市场体系以及高层次的发展在上个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较东欧富裕及稳定,这是由于西欧的增长率较东欧高。最贫穷的国家是那些刚刚摆脱共产主义和内战,特别是那些前苏联(不包括爱沙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国家(不包括斯洛文尼亚)。但西欧国家也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北方的国家(北欧五国低地三国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西部、意大利北部等)和南方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南部等)。尽管南欧国家经济不如其他西部欧洲国家, 经济仍然比东部欧洲的前共产国家发展的较好。


人均GDP差异图

知名企业

编辑

低地三国

编辑
  •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在2013年《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中位居第一。1907年由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合并而成,实行两总部控股制,其中荷兰资本占60%,英国占40%,两总部分别设在鹿特丹伦敦。集团公司下设14个分部,分别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其中石油、石化燃料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
 
雀巢咖啡
 
壳牌集团汽油
 
飞雅特500汽车
 
诺基亚3 (2017)
 
联合利华茶品
 
诺基亚手机展览
  • 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Electronic N.V):在2013年《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中列第347位,在世界电子行业中排名第7。在60多个国家设有营业机构,其股票在9个国家的16个交易所上市。主要生产视听产品、照明、电子元件、半导体、医疗设备、小家电、工业电子及商业电子等,其中照明设备、彩色显像管、电动剃须刀、X光分析仪及音响设备在国际市场居领先地位。
  • 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N.V):荷兰与英国的合资企业。世界著名日用及食品化工集团,在2013年《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中列第135位。公司在荷兰鹿特丹和英国伦敦各有一个总部。荷兰部分主要生产食品,英国则主要生产日用化工产品。集团现有员工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 N.V):跨国化工和医药集团,1994年由荷兰阿克苏公司和瑞典诺贝尔公司合并而成。公司主要有药品、涂料和化学3个部门,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主要经营盐、碱、塑料、添加剂、工业及纺织用纤维、各种薄膜、医疗设备、药品及药品生产用原料等。
  •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卢森堡最大的企业,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总部设在卢森堡市。 2001年,卢森堡钢铁巨子阿尔贝德钢铁公司与法国北方和西班牙阿塞拉利亚合并,形成钢铁巨鳄安赛乐集团(Arcelor)。2006 年7月,安赛乐又与世界第一钢铁巨人米塔尔合并,成立安赛乐-米塔尔集团。2010年,集团年产粗钢9060万吨,占世界钢铁产量8%,年销售额780亿美元。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约32万人,其中有5870人在卢森堡本国。[1]
  • 欧洲卫星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卢森堡。该公司通过运营ASTRA、AMERICOM及 NEW SKIES卫星系统为客户提供电视、广播和多媒体直接到户的信息传送服务,是世界第二大卫星运营商。其卫星信号全球覆盖率达99.999%,截至2007年底,1.22亿欧洲家庭可接收该公司卫星转播的2400套电视、电台节目。公司拥有卫星数量40颗,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公司计划2009-2010年再发射9颗卫星。公司还参股SES SIRIUS、 QUETZSAT、CIEL、亚星公司等多家卫星运营商。

瑞士

编辑
  • 雀巢公司:成立于1866年,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有饮料、奶制品、冷冻食品、成品及半成品食物、巧克力和糖果等。
  • ABB集团:1988年由ASEA公司和BBC Brown Boveri公司合并而成,是瑞士的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电气工程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开发、生产和销售发电设备、高压输电设备及系统、中低压配电设备及安装和电力机车等。总部设在苏黎世
  • 诺华公司(Novartis):总部在瑞士巴塞尔,世界第二大医药公司。由瑞士两大化工集团汽巴·嘉基和山度士于1996年3月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医疗保健、农用化学品和食品。

意大利

编辑
  • 芬梅卡尼卡集团(Gruppo Finmeccanica):是意大利最大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公司总产值占意大利国防工业总产值的70%,国家控股32.4%,涉及航空、航天、能源、电子防务、交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集团主要进行飞机、直升机、卫星、导弹系统、雷达、火车及发电机组的设计和生产。
  • 菲亚特集团(Gruppo Fiat):全称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1899年创办,1906年正式用现名,总部设在都灵。由阿涅利家族控制的企业。
  • 倍耐力集团(Pirelli S.p.A):意大利最大(也是欧洲最大)的橡胶制品生产商。主要经营范围:橡胶轮胎、电缆和通讯设备。总部设在米兰,目前在世界各地有24家子公司,分别为意大利5家、巴西5家、英国2家、德国2家、土耳其2家、罗马尼亚2家、阿根廷1家、中国1家、埃及1家、西班牙1家、美国1家以及委内瑞拉1家。业务结构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主要市场和拥有约10000家经销商及零售商。
  • 忠利集团(Gruppo Generali), 成立于1831年。欧洲第三大保险集团,世界十大保险集团之一。由297家公司组成,其中107家保险公司,119家金融与房地产公司。忠利集团与5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

北欧

编辑
  • 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ller-Maersk Group):丹麦的一家企业,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总部在哥本哈根。还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航空运输、商品零售等。[2]
  • 诺和诺德集团(Novo Nordisk):丹麦企业,世界著名医药和生化制品集团公司。2000年,诺和诺德决定将两类核心业务拆分,负责制药业务的公司沿用原名,负责酶制剂业务的公司改名为诺维信(Novozymes)。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和诺维信生产的酶制剂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和40%以上。总部在哥本哈根,在欧美、亚洲均设有生产厂。
  • 丹佛斯集团(Danfoss):成立于1933年,丹麦的最大工业集团,在制冷、供热、水处理和传动控制制造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注重环保、节能、增效。
  • 诺基亚集团(Nokia):成立于1865年的俄属芬兰,早期从事造纸、化工、橡胶行业,60年代开始进入电信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主要生产移动和固定电信网络设备及移动电话,全球领先的数字移动和固定网络供应商之一。2013年9月,将旗下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 芬欧汇川集团(UPM-Kymmene):芬兰国内除诺基亚外最大的企业,世界第三大纸和纸制品生产商,具有百年历史,在芬兰拥有93万公顷森林,年平均消费林材24万立方米。主要生产纸张纸浆、纸板和包装薄膜。
  • 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瑞典)
  • 爱立信公司(Ericsson)(瑞典)

参考文献

编辑
  1. ^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Official Exchange Rate) – CIA World Factbook. Cia.gov. [26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2. ^ Global Wealth Stages a Strong Comeback. Pr-inside.com. [26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