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重定向自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一级行政区,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元朝行中书省
1285年—1376年
国家元朝
首府汴梁路
历史 
• 成立
1285年
• 废除
1376年
前身
继承
南京路 (金朝)
京兆府路
山东西路
山东东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荆湖北路
京西南路
南直隶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今属于河南省
山东省
湖北省
江苏省
安徽省
重庆市

历史

编辑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所在的漠南漠北是蒙古帝国初期的核心部分。半个世纪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迁都大都(汗八里),后设立行中书省管辖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开始了全面侵宋的战争。至元五年(1268年),因攻宋战争需要,设立河南行中书省,治汴梁路(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至元十年(1273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撤销河南行中书省,河南路直隶于行中书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几乎南宋全境已纳入大元国疆土,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路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扬州等地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以上为元史卷九十一原文所载。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又新入疆土,宜于汴梁立省以控治之,遂署其地,统有河南十二路、七府。

管辖河南府路、汴梁路等十二路,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等七府,荆门等三十四州。管辖范围为今河南黄河以南全境,黄河以北延津原武等县小部;江苏安徽湖北长江以北大部(今秭归县一带属于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北长江以南石首长阳等县小部。而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焦作济源三门峡等地大部、以及洛阳的一小部分直属于 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襄阳路元朝内地畏兀儿族的聚居地之一。高昌帖睦儿补化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出镇襄阳时,本族部民一同南下在襄阳定居,《高昌王世勋之碑》回鹘文碑铭称:“(帖睦儿补化)又被提升,派到湖广,派给了他许多那可儿以示鼓励”。《元史》记载“赈襄(阳)、邓(州)畏兀民被西兵害者六十三户,户给钞十五锭,米二石;被西兵掠者五百七十七户,户给钞五锭,米二石” (《元史·文宗纪三》)。两个聚落遭受乱兵侵害的有历史记载的共计640户,而该地的色目人居民数量应该要远远大过这个数目。

参考文献

编辑
  • 元史·志第十一·地理二》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