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為直屬元朝中央政府一級行政區,簡稱「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當時民間多簡稱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為元朝中國本部的10個行中書省(不含征東行省等)之一,轄境包括今江蘇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東西南部部、南與江浙行省湖廣行省接壤。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元朝行中書省
1285年—1376年
國家元朝
首府汴梁路
歷史 
• 成立
1285年
• 廢除
1376年
前身
繼承
南京路 (金朝)
京兆府路
山東西路
山東東路
淮南東路
淮南西路
荊湖北路
京西南路
南直隸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今屬於河南省
山東省
湖北省
江蘇省
安徽省
重慶市

歷史

編輯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嶺北等處行中書省所在的漠南漠北是蒙古帝國初期的核心部分。半個世紀後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遷都大都(汗八里),後設立行中書省管轄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區(今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部分地區)。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襄陽,開始了全面侵宋的戰爭。至元五年(1268年),因攻宋戰爭需要,設立河南行中書省,治汴梁路(今河南開封市祥符區)。至元十年(1273年),分立荊湖、淮西兩行樞密院負責攻宋,撤銷河南行中書省,河南路直隸於行中書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的幾乎南宋全境已納入大元國疆土,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區置江淮等路行中書省,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地。省會治於原淮南東路首府揚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於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揚州等地隸河南,改曰江浙行省。以上為元史卷九十一原文所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河南、江北系要衝之地,又新入疆土,宜於汴梁立省以控治之,遂署其地,統有河南十二路、七府。

管轄河南府路、汴梁路等十二路,南陽府、汝寧府、歸德府等七府,荊門等三十四州。管轄範圍為今河南黃河以南全境,黃河以北延津原武等縣小部;江蘇安徽湖北長江以北大部(今秭歸縣一帶屬於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湖北長江以南石首長陽等縣小部。而今天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安陽鶴壁新鄉濮陽焦作濟源三門峽等地大部、以及洛陽的一小部分直屬於 行中書省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襄陽路元朝內地畏兀兒族的聚居地之一。高昌帖睦兒補化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出鎮襄陽時,本族部民一同南下在襄陽定居,《高昌王世勛之碑》回鶻文碑銘稱:「(帖睦兒補化)又被提升,派到湖廣,派給了他許多那可兒以示鼓勵」。《元史》記載「賑襄(陽)、鄧(州)畏兀民被西兵害者六十三戶,戶給鈔十五錠,米二石;被西兵掠者五百七十七戶,戶給鈔五錠,米二石」 (《元史·文宗紀三》)。兩個聚落遭受亂兵侵害的有歷史記載的共計640戶,而該地的色目人居民數量應該要遠遠大過這個數目。

參考文獻

編輯
  • 元史·志第十一·地理二》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