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屿灯塔

位於金門縣烏坵鄉的燈塔

乌坵屿灯塔莆仙语:O-ku Deng-tah)是一座位处金门县乌坵乡灯塔,始建于五口通商时期。乌坵位处通商港口厦门福州之中继,同时也位于人口众多、渔业发达的湄洲湾口与兴化湾口。

乌坵屿灯塔
乌坵百年灯塔
地图
位置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乌坵乡
坐标24°59′32″N 119°27′07″E / 24.9923°N 119.452°E / 24.9923; 119.452坐标24°59′32″N 119°27′07″E / 24.9923°N 119.452°E / 24.9923; 119.452
启用年份1874年
停用年份1951年
构造圆型石塔
外观黑色,顶层外有环绕阳台
塔高17.3米
焦距6.5米
目前灯器5等电灯
光度2,600支烛光
光程11.3浬
灯号频率英语Light characteristic每5秒白光一闪
英国水文局英语United Kingdom Hydrographic Office编号P3628 编辑维基数据
NGA编号112-19124
ARLHS英语Amateur Radio Lighthouse Society编号TAI035 编辑维基数据
管理机构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遗产国定古迹 编辑维基数据
乌坵灯塔
乌坵灯塔
位置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乌坵乡
建成时间 大清同治13年(1874年)
官方名称乌坵灯塔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灯塔
详细登录资料

历史 编辑

大清帝国时期 编辑

  • 1874年(清同治13年),由英籍赫德主导,营造司正工程师韩得善(David M.Henderson)设计,副工程师哈尔定(John Ropinald)监造在海拔一百米处,大坵山顶建此灯塔。[1]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 1913年(民国2年)及1930年(民国19年),先后两次整修。
  • 1943年~1945年(民国32年~民国34年),日本占领乌坵岛,并住于塔内,美军战机攻击日军船只及灯塔,灯塔因此受损,塔顶被轰击,造成灯具损毁及塔身降低。
  • 1945年(民国34年),由英人协助修复,因二次大战遭美军轰炸受损的灯塔。
  • 1948年(民国37年),原装一等石油灯因战乱时损坏,同年换用五等电灯。
  • 1949年(民国38年),国共内战期间受炮击毁损,当地驻军修复。
  • 1951年(民国40年),碍于军事考量,停止发光。
  • 1959年起,高金振担任守灯人,担负灯塔外观保养、上漆任务,至2001年退休。[2]
  • 2000年(民国89年),11月“乌坵灯塔”编制正式解编,灯器运缴海关。
  • 2001年(民国90年),1月15日最后一任的灯塔主任高金振奉令退休后,海关未再派员接管,乌坵屿灯塔终止运作。同年1月19日,海关同意将主灯室、办公室及仓库共三间房舍借给军方使用。[3][4]
  • 2006年(民国97年),6月13日金门县政府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古迹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等,公告为县定古迹。
  • 2007年,高金振逝世,女儿高丹华继承父亲遗志成立文史工作室、收集乌坵灯塔史料,企图使灯塔复灯。
  • 2017年(民国106年),7月23日睽违66年复灯。
  • 2018年2月12日,文化部公告指定为国定古迹[5]

灯塔结构与行政诸元 编辑

灯塔结构诸元 编辑

  • 塔高:(原)19.5米,目前塔高仅为17.3米。
  • 塔身涂色・构造:圆型石塔、外观黑色,顶层外有环绕阳台
  • 灯高:(原)87.2米。
  • 灯器:(原)5等电灯。
  • 灯质(频率):(原)每5秒一闪白光。明0.5秒,暗4.5秒。
  • 光力(原):白光:2,600支烛光
  • 公称光程(原):白光11.3[6]

灯塔行政诸元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烏坵嶼燈塔初史略. kotaine.blogspot.tw. [201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 ^ 傳燈三代,守燈百年 島嶼傳燈人高丹華家族. 上报. 2018-05-20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3. ^ 熄燈66年的烏坵嶼燈塔於7月23日復燈. 金马联合服务中心. 2017-07-24 [2019-11-27]. 
  4. ^ 公视/乌坵ROC纪录观点
  5.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烏坵燈塔.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6. ^ 烏坵嶼燈塔. wshnt.kuas.edu.tw. [201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一般参考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