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嶼燈塔
位於金門縣烏坵鄉的燈塔
烏坵嶼燈塔(莆仙語:O-ku Deng-tah)是一座位處金門縣烏坵鄉的燈塔,始建於五口通商時期。烏坵位處通商港口廈門、福州之中繼,同時也位於人口眾多、漁業發達的湄洲灣口與興化灣口。
位置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烏坵鄉 |
---|---|
座標 | 24°59′32″N 119°27′07″E / 24.9923°N 119.452°E |
啟用年份 | 1874年 |
停用年份 | 1951年 |
構造 | 圓型石塔 外觀黑色,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塔高 | 17.3公尺 |
焦距 | 6.5公尺 |
目前燈器 | 5等電燈 |
光度 | 2,600支燭光 |
光程 | 11.3浬 |
燈號頻率 | 每5秒白光一閃 |
英國水文局編號 | P3628 |
NGA編號 | 112-19124 |
ARLHS編號 | TAI035 |
管理機構 | 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 |
遺產 | 國定古蹟 |
[編輯維基數據] |
烏坵燈塔 | |
---|---|
烏坵燈塔 | |
位置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烏坵鄉 |
建成時間 | 大清同治13年(1874年) |
官方名稱 | 烏坵燈塔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燈塔 |
詳細登錄資料 |
歷史
編輯清朝時期
編輯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 1913年(民國2年)及1930年(民國19年),先後兩次整修。
- 1943年~1945年(民國32年~民國34年),日本佔領烏坵島,並住於塔內,美軍戰機攻擊日軍船隻及燈塔,燈塔因此受損,塔頂被轟擊,造成燈具損毀及塔身降低。
- 1945年(民國34年),由英人協助修復,因二次大戰遭美軍轟炸受損的燈塔。
- 1948年(民國37年),原裝一等石油燈因戰亂時損壞,同年換用五等電燈。
- 1949年(民國38年),國共內戰期間受砲擊毀損,當地駐軍修復。
- 1951年(民國40年),礙於軍事考量,停止發光。
- 1959年起,高金振擔任守燈人,擔負燈塔外觀保養、上漆任務,至2001年退休。[2]
- 2000年(民國89年),11月「烏坵燈塔」編制正式解編,燈器運繳海關。
- 2001年(民國90年),1月15日最後一任的燈塔主任高金振奉令退休後,海關未再派員接管,烏坵嶼燈塔終止運作。同年1月19日,海關同意將主燈室、辦公室及倉庫共三間房舍借給軍方使用。[3][4]
- 2006年(民國97年),6月13日金門縣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等,公告為縣定古蹟。
- 2007年,高金振逝世,女兒高丹華繼承父親遺志成立文史工作室、收集烏坵燈塔史料,企圖使燈塔復燈。
- 2017年(民國106年),7月23日睽違66年復燈。
- 2018年2月12日,文化部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5]
燈塔結構與行政諸元
編輯燈塔結構諸元
編輯- 塔高:(原)19.5公尺,目前塔高僅為17.3公尺。
- 塔身塗色・構造:圓型石塔、外觀黑色,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燈高:(原)87.2公尺。
- 燈器:(原)5等電燈。
- 燈質(頻率):(原)每5秒一閃白光。明0.5秒,暗4.5秒。
- 光力(原):白光:2,600支燭光。
- 公稱光程(原):白光11.3浬。[6]
燈塔行政諸元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註釋
編輯- ^ 烏坵嶼燈塔初史略. kotaine.blogspot.tw.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傳燈三代,守燈百年 島嶼傳燈人高丹華家族. 上報. 2018-05-20 [2019-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2).
- ^ 熄燈66年的烏坵嶼燈塔於7月23日復燈. 金馬聯合服務中心. 2017-07-24 [2019-11-27].
- ^ 公視/烏坵ROC紀錄觀點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烏坵燈塔.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0).
- ^ 烏坵嶼燈塔. wshnt.kuas.edu.tw.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一般參考
編輯- 李素芳 編著,《台灣的燈塔》,遠足文化事業,臺北縣,2002年12月,pp. 88–91。ISBN 957-28031-2-3
-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市,1998年7月。ISBN 9570048611
外部連結
編輯- 烏坵嶼燈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交通部航港局-烏坵嶼燈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烏坵燈塔—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