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堡之役 (1993年电影)
《盖茨堡之役》(英语:Gettysburg)是一部美国1993年上映的战争电影,改编自历史小说家迈克尔·沙拉(Michael Shaara)撰写的小说《杀戮天使》(The Killer Angels),由隆纳·F·麦斯威尔(Ronald F. Maxwell)改编成剧本并亲自导演,主要演员有汤姆·贝伦杰(Tom Berenger)、杰夫·丹尼尔和马丁·辛,叙述美国南北战争联邦军(北军)与邦联军(南军)在这场关键战役盖茨堡之役中的遭遇。尽管本片票房成绩冷清凄惨,却获得影评相当高的评价。
盖茨堡之役 Gettysburg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Ronald F. Maxwell |
监制 | Moctesuma Esparza Robert Katz |
编剧 | 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 |
剧本 | Ronald F. Maxwell |
原著 | 《The Killer Angels》 |
旁白 | W. Morgan Sheppard |
主演 | Tom Berenger 杰夫·丹尼尔 马丁·辛 Maxwell Caulfield Kevin Conway C·托马斯·豪威尔 Richard Jordan James Lancaster 斯蒂芬·朗 Sam Elliott |
配乐 | Randy Edelman |
摄影 | 基斯·凡·奥斯特罗姆[*] |
制片商 | 透纳影业 |
片长 | 262分钟/271分钟(导演版)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93年10月8日 |
发行商 | 美国院线上映商: 新线影业 影碟发行商: 华纳兄弟 |
预算 | $25,000,000美元[1] |
票房 | $10,769,960美元 |
前作与续作 | |
续作 | 战地中声 |
剧情简述
编辑开场
编辑电影开场以旁白配合地图解说南北两军的战斗位置,以及两军为何集结到盖茨堡这个小镇。南方联盟军的罗伯特·李将军与其麾下北维吉尼亚军团北进宾州,意图诱导北方联邦军波多马克军团加入这场内战后期的决定性战役。旁白说道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杰佛逊·戴维斯预备了一封信函,一旦在华盛顿特区外围歼灭波多马克军团后,即刻就递交到美国总统桌上,劝降亚伯拉罕·林肯。
初期场景描述演员出身的间谍亨利·托马斯·哈里森(Henry Thomas Harrison)斥探到北军骑兵,哈里森随即转往南军步兵团大本营,穿过南军警戒线,向北维吉尼亚军团副司令詹姆斯·隆史崔特中将报信。詹姆斯·尤厄尔·布朗·斯图尔特少将的骑兵职责为李将军眼目,却远离军团未与李军保持联系。与此同时,北军准将约翰·比福德与其骑兵师抵达了盖茨堡。比福德推测若让李军抵达此镇,联盟军一旦取得有利的防守位置,波多马克军团可能遭到歼灭。他决定将兵力沿神学院岭(Seminary Ridge)部署,阻挡南军从西边接近盖茨堡。当日傍晚,比福德致信左近的第一军团司令约翰·雷诺兹少将,探询是否应该坚守阵地。
此时在盖茨堡几哩开外,北军缅因州第20步兵团的约书亚·张伯伦(Joshua Chamberlain)上校从睡梦中被叫醒,得到通知已解散的缅因州第20步兵团有120名兵约未到期但拒绝再服役的步兵,要他负责收编,命令指示对抗命不从者可径行枪决。张伯伦后来以一番激励人心的演说获得114员补充兵力(其中还有三员在第二天也加入战斗)。
第一天
编辑七月一日的盖茨堡,大战第一天。比福德的骑兵团与亨利·希斯麾下的希尔第三军团接战。希斯意图领兵进入盖茨堡,补充南军不断短缺的鞋袜军需,他认为盖茨堡内应该只有少数地方民兵,不会遭遇太大的抵抗,却不期然与比福德接战,未在第一时间通报李将军。比福德挡住了希斯的第一波攻击,然而希斯的优势兵力逐渐占到上风。不久雷诺兹少将带领第一军团抵达增援位置。
另一边李将军也抵达现场,但因斯图尔特少将与北维吉尼亚军团断了联系,波多马克军团动向不明,迟迟未能答应支援希尔的第三军团。李将军手上的军情只有隆史崔特中将送来的间谍通报。北军再次夺回神学院岭,雷诺兹少将却在增援战场的路上遭南军狙击手枪杀身亡。随后希斯通报李将军,理查·尤厄尔中将的北维吉尼亚第二军团由北方抵达盖茨堡,北军遭其从侧翼包抄,在战略优势的考量下,李将军下令全军进击。北军在陷入混乱与遭到围攻的情况下,只好撤兵,但是南军也说不上是大获全胜,原因是尤厄尔中将未能把握时机,占领墓地岭(Cemetery Ridge)这处关键的战略位置,使得北军再度取得有利的防守位置。南军将领艾撒克·特林堡(Isaac Trimble)向李将军回报,他再三求尤厄尔下令出兵,但尤厄尔考量到他无力防守墓地岭的制高点,因此置之不理。特林堡要求调离尤厄尔军团,李将军认为特林堡只是气头上,此一举动毫无必要。
第一天稍晚,隆史崔特中将手下的乔治·皮克特少将带领三个旅的指挥官詹姆斯·肯柏、理查·B.加奈特(Richard B. Garnett)和路易斯·亚米斯德来到总部,四人在炉边与英军上校亚瑟·费里曼特尔(Arthur Fremantle)闲话家常,费里曼特尔是随李军行动的英方观察员。亚米斯德与隆史崔特说起他的好友北军将领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Winfield Scott Hancock),述及对其的思念之情。战场的另一边,小镇南边的北军总部,汉考克劝慰比福德第一天苦战辛劳,汉考克提及雷诺兹之死,以及好奇亚米斯德的下落,比福德告知亚米斯德任职南军少将皮克特麾下,汉考克对阵好友甚感伤心,回忆一场后,他再次祝贺比福德,并指示他重建骑兵团。
第二天
编辑第二天,李将军下令隆史崔特第一军团的两个师攻击北军左翼,首要攻击目标是地形复杂的魔鬼穴(Devil's Den)和小圆顶。隆史崔特的师长约翰·贝尔·胡德(John "Sam" Bell Hood) 负责包抄北军,他恳求隆史崔特允许他绕过魔鬼穴和小圆顶,直取附近更高的大圆顶(Big Round Top)。隆史崔特告诉胡德,同样论点他稍早已向李将军争取过,但是未受采纳。另一方面,张伯伦和第20缅因军团部署在小圆顶,作为北军最左边的侧翼,魔 鬼穴陷落后,只剩小圆顶能掩护张伯伦军,张伯伦军英勇反击,挡下南军数波攻势,但是随即面临弹药短缺的窘境。张伯伦下令架上刺刀进行冲锋,南军在一阵混乱中撤退,多人被俘。
这 天午后,隆史崔特到战地医院探视身受重伤的胡德,隆史崔特告诉他成功占领魔鬼穴的消息,可惜小圆顶迟迟无法攻下,胡德喃喃自语应该听他的绕右拿下大圆顶。 这天傍晚,亚米斯德确信自己将上战场,他来到隆史崔特帐内,述及对汉考克之妻的思慕之情,亚米斯德寄托隆史崔特一件包裹,请他死后转交给汉考克之妻,包裹 里是他的随身圣经。斯图尔特少将在下午终于返回大本营,但是未能为南军制造任何优势,李将军责备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引疚辞职,被李将军驳回,并命令他不得再让李 军处于盲目被动的处境。
皮克特冲锋
编辑大战第三天,李将军认为北军军线以中央最为薄弱,可派兵攻击将北军一分为二,隆史崔特反对,李将军信心满满,以为北维吉尼亚军团战无不胜,派隆史崔特向墓地岭的北军进行正面攻击,命皮克特师团向敌军中心冲锋,这也就是后世为人所知的“皮克特冲锋”。隆史崔特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攻击能够成功,因此额外安排一支炮兵团支援冲锋,然而南军一直未能领会到他们的炮火射程超过了北军防线,炮兵的轰炸攻势对北军中央几乎起不了什么作为。炮兵轰炸结束后,皮克特军开始冲锋,马上就落入北军长程火炮的攻击范围内,在北军弹幕下人数锐减。
亚米斯德的指挥旅就在皮克特军后方,他看到加纳特的座骑奔离战线,马上骑士已遭炮火击落,此景使得亚米斯德把帽子挑在刀上,高举配刀,振臂一呼,鼓励维吉尼亚战友们随他冲锋,可惜该旅力量太弱,他冲锋到北军防线前的一座低矮石墙(此处现为南军最高水位点〔High-water mark of the Confederacy〕)就受到致命重伤。所有冲锋的南军不是死亡就是被俘,肯柏准将受伤被俘,后为南军救出。约书亚·张伯伦的弟弟汤玛斯·张伯伦在战场上遇到受了致命伤的亚米斯德,亚米斯德要求见老友汉考克,张伯伦告诉他汉考克也受了伤,亚米斯德要张伯伦向汉考克致意,张伯伦在亚米斯德临终前同意了。
李将军纵马来到撤退的南军余部前,坦承败仗是他战略错误,他下令沉痛的皮克特少将重组兵力预备抵御可能的反击攻势,皮克特回答李将军:“我的军队已经没了。”这天战斗结束后北方大胜,李将军告知隆史崔特隔天撤兵回维吉尼亚州的计划,他认为北军在国庆日不会进行追击,可惜李将军又失算了。电影结尾张伯伦和弟弟为在战争中存救下来相拥而泣,最后一幕是三名宾州第72步兵团的步兵背对着夕阳。
电影制作
编辑《盖茨堡之役》起先在1991年向ABC提案时的构想是一部电视迷你剧集,ABC初步同意出资,但是描述乔治·阿姆斯壮·卡斯特生平的南北战争电视电影《晨星之子》(Son of the Morning Star)收视率低迷,ABC就退资了。后来喜爱南北战争的媒体大亨泰德·透纳重拾提案资助拍摄,协助剧组通过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前所未有的同意,进入盖茨堡古战场(包括魔鬼穴和小圆顶)拍戏,不过大部分的戏都是在宾州亚当斯县附近农场拍摄的。此片动员了全国各地上千名南北战争历史重现迷来到盖茨堡志愿参演大量的战斗场面[1]。
影片完成后,预定在TNT频道播映,但是在后制时,客串皮克特冲锋一名南军军官的透纳被成品感动了,于是决定要让《盖茨堡之役》登上大银幕。电影由刚纳入透纳旗下的新线影业负 责在全国248间剧院上映,但是由于本片长度过于冗长,有些剧院一天只能播映一到两场。《盖茨堡之役》的票房接近一千一百万美元,未达一半成本,被视为 “票房毒药”,不过在家庭娱乐市场却大获成功,并成为重要的历史教学影片,本片1994年六月在TNT频道电视首播,有两千三百万观众收看,创下有线电视 的历史纪录。《盖茨堡之役》是好莱坞片商发行过片长最长的电影之一,本片的录像带和DVD版有254分钟,另外还有一个发行在录像带和LD的典藏版,收录了一些加长与删除片段,成为足足27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此版常在TNT频道播放,现已发行到DVD。本片的蓝光典藏版在2011年5月24日发行,这天也是南北战争的150周年。
《盖茨堡之役》有续集《战役风云》,在2003年上映,改编自迈克尔·沙拉之子杰夫·沙拉(Jeff Shaara)的同名小说,聚焦于南军将领石墙杰克森的生平,以及导致两军集结盖茨堡的战役由来。本片1994年也在个人电影上发行过名唤《盖茨堡:多媒体战争模拟》(Gettysburg: Multimedia Battle Simulation)的战略游戏,游戏包含67个许多未使用的电影场景[2]。
各界评价
编辑《盖茨堡之役》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在“烂番茄”网站有21篇影评,获得88%的“新鲜”好评[3],尽管本片有些历史错误,依然大受南北战争重现迷和历史学者的欢迎。《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给这部电影3颗星(满分4星)的好评,他评论道:“尽管有些人会觉得本片太过冗长,但这是一部南北战争迷不可或缺的经典电影。”艾伯特说他对本片一开始漠不关心,后来却对南北战争有了新的体会,并且认为杰夫·丹尼尔的演出应该入围奥斯卡金像奖[4]。艾伯特还在影评节目《西斯可与艾伯特》中给了这部电影好评,他的共同主持伙伴吉恩·西斯可(Gene Siskel)则给予负评,认为本片是“臃肿过胖的南方宣传片”,不过他还是说了本片几句好话,其中包括杰夫·丹尼尔的演出。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Jubera, Drew. GETTYSBURG: Ted Turner, a cast of thousands and the ghosts of the past. Baltimore Sun (Tribune Company). October 9, 1993 [October 1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 ^ Gettysburg Multimedia Battle Simul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MobyGames.com
- ^ 存档副本. [201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 ^ Gettysburg. Chicago Sun-Times.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外部链接
编辑-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Gettysburg》的资料(英文)
- AllMovie上《Gettysburg》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