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灭论论战

(重定向自神滅論

神灭论论战是在南梁帝国皇帝梁武帝统治时期所发生的一场关于是否有来生这个问题的辩论

简述

编辑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批驳佛敎所认可的因果报应论、 认为精魄必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神灭论》。范缜所撰写的《神灭论》认为人的形躯是实在的,世人所说的识神其实不是独立自存的实体,而只是形躯所产生的作用,如同刀剑的锋利度一样,一旦离开了刀剑,也就没有所谓的锋利度,因此识神实际上是神识,它是从属于形躯的,因为范缜声称人死后神识便会消散,故知没有所谓永存不灭的神魄,所以范缜希望世人不要陷入迷信之中。

此文一出,数年后的梁朝,引发了关于“神灭”的大论战。由于梁武帝笃信佛法,因此他撰写《敕答臣下神灭论》,命令他放弃观点,并且组织僧俗六十多人发文,围攻范缜,众人终究无法驳倒神灭论的论点。王琰痛斥范缜:“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则回击说:“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1]辩论最终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结束。虽然范缜忤逆上意,但是梁武帝并未为难他,而且让他官居原职,也未禁毁《神灭论》一文。

宗教界观点

编辑

亣乘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认为由于在范缜所身处的时期,小乘佛教的许多信奉者并不认可无我论 而是认可即蕴我论,范缜本人也不了解佛教教义,而事实上佛教不认为有离肉躯而存在的魂魄,因此范缜所批驳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佛教所提出的[2]

学术界观点

编辑

一些佛学研究者认为范缜所作的《神灭论》逻辑性强,其所使用的论据所具有的说服力远比当时以儒教典籍内容、古老神话故事及个人特殊经历等等为理据来抨击《神灭论》的佛僧所提出的说法所具有的说服力强大得多,其足以证明亣乘佛教所提出的神不灭说是有颇多漏洞的,然而,这些佛学研究者从大乘佛教的角度出发,认为范缜终究无法完全证明自己所提出的神灭说是正确的,原因是这是关于始基的问题,而范缜无法通过自己所使用的理则来圆满地解答这个问题,故此,这些佛学研究者认为信奉大乘佛教的佛学家所使用的多值论理比很多英美哲学家所使用的二值论理更加能够揭示真相[3]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36):“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2. ^ 范縝的無神論. 佛敎新闻天地. [202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3. ^ 靈魂有無之爭──范縝〈神滅論〉之科學省思 (PDF). 华梵大学第六届儒佛汇通学术研讨会. 2002-05-04: 1-29 [2023-1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10) –通过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 

附加资料

编辑
  • 司马光,《资治通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