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陶德

(重定向自約翰·杜德

约翰·陶德[1][注释 1](英语:John Dodd,1838年10月25日—1907年7月15日),英国苏格兰籍商人。他于1860年首次抵达台湾,并于1864年以甸特洋行(Dent & Co.)的首任代理商的身份再次抵台。甸特洋行于1867年倒闭后,陶德设立了宝顺洋行(Dodd & Co.)。他从中国福建安溪引入茶苗在北台湾种植,并采用厦门福州技工精制乌龙茶,外销美国广受好评,带起台湾茶业的风潮,他也因此被誉为“台湾乌龙茶之父”。

约翰·陶德
John Dodd
出生(1838-10-25)1838年10月25日
英格兰普雷斯顿
逝世1907年7月15日(1907岁—07—15)(68岁)
威尔士特雷夫留村英语Trefriw
知名于在北台湾推广茶叶
配偶玛莉·洛伊德(Mary Lloyd

1868年6月至1874年5月,陶德受托担任美国在台的代理领事。1871年,陶德因热心救人,获英国政府颁发亚伯特金章英语Albert Medal for Lifesaving人道协会英语Royal Humane Society银章。同年,陶德的事业因茶叶成本提高而面临亏损,直至1874年茶业复苏才恢复。1877年,中国茶商独霸茶叶市场,陶德面临破产边缘,无钱回国,直到陶德在伦敦的叔父逝世,继承了其巨额遗产房地产才得以于1890年返回英国。他于1893年结婚,并于1907年逝世,享寿69岁。

早年生活

编辑

约翰·陶德于1838年10月25日出生在英格兰普雷斯顿,双亲与经营甸特洋行(Dent & Co.)的甸特家族有亲戚关系[1],其父约翰(John[8]原为普雷斯顿的屠夫,接着先后成为酒吧老板及甸特洋行一艘飞剪船的船长[2],其母名叫南妮(Nanny[8]。他有着苏格兰的血统[9]。陶德于1838年11月11日受洗[8],并在英格兰北部的克罗斯比雷文斯沃斯英语Crosby Ravensworth成长[1]。陶德9岁时父亲经商失败,于是与姊妹玛格莉特(Margaret)前往伦敦投靠亲戚,由伊莱莎·甸特(ELiza Dent)的鳏夫劳勃·威尔金森(Robert Wilkinson)叔叔代为扶养。陶德热爱户外运动,擅长骑马、板球、划船及射击,并以神射手闻名。[1]

事业与事迹

编辑
 
陶德的买办李春生

1850年,12岁的陶德离家前往香港,成为甸特洋行的一员,担任打杂的童工[2]。1860年,陶德首次抵达台湾[9],以甸特洋行雇员的身份进行考察[10]。1862年,清廷允许扩大开放《天津条约》规定的北台湾通商口岸,范围涵盖艋舺(今万华),甸特洋行于是决定在该处设立代理商[1]。陶德于1864年夏末再度抵台,出任甸特洋行的首任驻淡水代理商[1][2]德记洋行的香港负责人[11]。隔年他聘请买办李春生担任甸特洋行淡水分行总办[12]

1864年8月,陶德在台湾设立煤场,开采煤矿。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走访北部丘陵上的村镇收购樟脑[1]陶德观察到野生茶种及拳山海山二堡的种茶现状,发现台湾的环境适合种茶,品质亦不错,认为该产业极具竞争力,便开始与李春生在北台湾推广种茶[9]。陶德派遣李春生从中国福建安溪带茶苗回来,为了鼓励农民种植而提供贷款给木栅地区的农民,并将收成悉数买下[1][13]。陶德亦曾打算输出台湾肉桂,但因搜集不易且成本过高而作罢[14]。同时,陶德还研究山区原住民的习俗和语言,与许多部落关系友好,甚至有部落的头目想将孙女嫁给陶德[1][4]

1866年,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性银行奥佛伦·格尼银行英语Overend, Gurney and Company突然宣告破产,连带影响到中国的茶叶贸易,甸特洋行亦遭池鱼之殃[2]。甸特洋行于1867年正式倒闭[2]。甸特洋行破产后,陶德与克劳福德·柯尔(Crawford Kerr)合伙设立了宝顺洋行(Dodd & Co.),1867年5月2日成为怡和洋行(Elles & Co.)的代理商[15][7][16],继续由李春生担任买办[17]。宝顺洋行原打算以艋舺为茶叶发展重心,自行建置茶叶精制场以摆脱福建茶商的管控;但1867至1868年间发生了艋舺租屋事件[注释 2],陶德因而转往大稻埕发展[2]。他将宝顺洋行移往该地,但仍保留淡水及基隆行馆[11]

1867年,陶德首创机器化制茶[10],将乌龙茶试销至澳门,广受好评[10][19]。1868年,陶德引进厦门福州技工精制乌龙茶,以“福尔摩沙乌龙茶”(Formosa Oolong tea)为品牌,外销美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陶德和李春生雇用两艘大型飞剪船将2,131(piculs)的茶直接运往纽约,大受好评。此次成功带起台湾茶业的风潮,并让大稻埕繁华起来。1870年输出额增加到10,540担,每担均价30元(1867年的均价15元)[7][5]。他也因此被誉为“台湾乌龙茶之父”[1][9][10]

1868年6月至1874年5月,美国领事李仙得委任陶德担任代理领事[15][14]

1868年,陶德兼任北中国保险公司(North China Insurance Company)的代理人[7]。1870年6月,陶德接管怡和洋行的另一代理商美利士洋行(Milisch & Co.)[16]。1871年8月,陶德与英国代理领事奥古斯都·马嘉理英语Augustus Raymond Margary前往搭救法国船舰爱德利号(Adele)的受难船员。两人在救难过程中双双负伤。陶德因跛脚而得靠拐杖行走,并因此得到“三脚仔”的绰号[20]。英国政府授予陶德与马嘉理亚伯特金章英语Albert Medal for Lifesaving人道协会英语Royal Humane Society银章,以表扬两人舍身救人的英勇作为[21]

1871年,因收购茶叶的成本提高,加上茶叶品质遭无良商人降低,陶德的事业面临亏损,不得不变卖部分房产[20];直至1874年茶业复苏,陶德才得以重建他的公司[22]。1872年,陶德协助马偕牧师在台湾租到传教的据点[3],两人成为好友。陶德也屡屡给予马偕各方面的资源,甚至参加了他的婚礼[23]。1874年,陶德奉命担任荷兰的副领事,同时兼任劳合社代理人。1877年,中国茶商独霸茶叶市场,且意外的火灾烧毁宝顺洋行在大稻埕的茶栈,陶德面临破产边缘。陶德曾写信给姊妹玛格莉特,信中写道:“我无力负担往返纽约的旅费,只得坐困原地。可惜我无法去和茶商们谈生意,这行的人脉关系年复一年改变。(……)我穷到动弹不得,将来恐怕不能回到英国生活。”[22]1877年夏天至1886年间,陶德再次出任美国副领事[14]

1884年,中法战争的战场延伸至台湾,陶德担任《孖剌西报》通讯员,纪录了法军封锁台湾的真实情况,并将其收录成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中译:北台封锁记)一书[9][24][25]。该书对官场文化、战事战况及茶业的情况皆有着墨,同时也描写了百姓、平埔族及山地原住民[26]。德国历史学家艾布雷希特·沃斯(Albrecht Wirth)称陶德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勤劳的观察者”[14]。1887年,陶德在伦敦的叔叔劳勃·威尔金森逝世,留给陶德15,000英镑及英国坎布里亚郡的一些房地产,陶德决定回英国。1890年3月3日,陶德离开了台湾,从此再也没回去。[27][23]

儿女

编辑

陶德与香港女性泰熙(Taihee,音译)生下了一男一女[28],儿子约翰·范伦泰·陶德(John Valentine Dodd)生于1870年[29],曾在太古洋行任职文员,后来在1923年至1928年在香港最高法院担任传译员[30][31][32][33][34]。约翰退休后因投机失利破产[35],1932年逝世[29]。女儿伊莲·陶德(Elaine Dodd)生于1869年,婚后从夫姓“德沙特”(Delsarte[36],卒年不详。

晚年生活与逝世

编辑
 
陶德晚年居住在威尔士特雷夫留村英语Trefriw

1893年8月,陶德与小他27岁的玛莉·洛伊德(Mary Lloyd)结婚,迁居威尔士特雷夫留村英语Trefriw的一栋别墅。1907年7月15日,陶德逝世,享寿69岁,遗体葬在兰鲁斯特的圣母玛丽亚教堂。陶德将大部分财物留给外甥,并将在台湾的房产赠与儿子。[37]他还在遗嘱中将部分遗产分给女儿及泰熙[28]

著作

编辑

陶德曾著有以下书籍或文章[38]

书籍
  • 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中译:北台封锁记):1888年由香港《孖剌西报》办公室印刷[39]
文章
  • A Few Ideas on Probable origin of Hill Tribes of Formosa(中译:福尔摩沙高山族可能来源之我见):1882年发表于《皇家亚洲学会海峡分会期刊英语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40]
  • A Glimpse at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Hill Tribes of North Formosa(中译:北福尔摩沙高山部落的风俗习惯略览):1885年发表于《皇家亚洲学会海峡分会期刊》[41]
  • Formosa
  • Kelung and neighbourhood
  • Round about Kelung
  • Extract from old notes on the camphor districts in North Formosa

注释

编辑
  1. ^ 又译约翰·杜德[2]、道约翰[3]或德约翰[4][5]马偕牧师称他为“道先生”[6],淡水人称他为“独先生”(Dodd的台语发音)[7]
  2. ^ 陶德的宝顺洋行原为为制茶所租的房子,长期被官府以屋主欠纳税款为由查封。1868年10月,英国驻淡水副领事何为霖(Henry F. Holt)解除查封,但持何为霖信札与名片的宝顺洋行行员却在租屋处遭到近500人的包围。众人指控他们强拆封条侵占房产,进而引发了暴力冲突[1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33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約翰·杜德(John Dodd)1838 - 1907. 大稻埕好站.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3. ^ 3.0 3.1 認識淡水教會. 淡水基督长老教会. [201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5). 
  4. ^ 4.0 4.1 陈政三 2013,第130页
  5. ^ 5.0 5.1 史話590 德約翰和台灣茶葉.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2001-10-14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3). 
  6. ^ 周宗贤 2007,第113页
  7. ^ 7.0 7.1 7.2 7.3 黄富三. 寶順洋行.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1-09-19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8. ^ 8.0 8.1 8.2 Baptisms at St John in the Town of Preston Baptisms recorded in the Register for the years 1838 - 1840 Baptisms for the Year 1838. frontierinfo.com.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9. ^ 9.0 9.1 9.2 9.3 9.4 首選珍藏 : 陶德、李春生與臺茶大時代. 典藏台湾.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0. ^ 10.0 10.1 10.2 10.3 陈政三译 2007,第241页
  11. ^ 11.0 11.1 陈政三译 2007,第9页
  12. ^ 把烏龍茶打造成台灣第一個國際品牌的人~台灣烏龍茶之父李春生. Rti 中央广播电台. 2019-05-24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 
  13. ^ 杨钦尧. 李春生之生平自敘.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14. ^ 14.0 14.1 14.2 14.3 陈政三译 2007,第10页
  15. ^ 15.0 15.1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34页
  16. ^ 16.0 16.1 美利士洋行.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17.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李春生. 台湾记忆. [201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18. ^ 首選珍藏 : 百年前的艋舺火拚——歷史中的角頭事件簿. 典藏台湾.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9. ^ 郭弘斌. 台灣茶FORMOSA TEA(烏龍茶). 台湾人的台湾史. 台湾海外网.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20. ^ 20.0 20.1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36页
  21. ^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36, 39页
  22. ^ 22.0 22.1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39页
  23. ^ 23.0 23.1 史話591 馬偕的至交德約翰.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2001-10-21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24. ^ 陈政三译 2007,第11页
  25. ^ 陶德.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26. ^ 陈政三译 2007,第238页
  27. ^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40-41页
  28. ^ 28.0 28.1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42页
  29. ^ 29.0 29.1 John Valentine Dodd. Find a Grave.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30. ^ Sinn & Munn 2018,第161页
  31. ^ Juror List For 1909 (PDF).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9). 
  32. ^ Juror List For 1923 (PDF). [2018-03-29]. 
  33. ^ Report of The Registrar of The Supreme Court For The Year 1923 (PDF).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4). 
  34. ^ Report of The Registrar of The Supreme Court For The Year 1923 (PDF).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4). 
  35. ^ In The Supreme Court of Hong Kong (PDF).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3-29). 
  36. ^ Elaine Dodd Delsarte. Find a Grave.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37. ^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2017,第41页
  38. ^ 陈政三译 2007,第10-11页
  39. ^ John Dodd. 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 Printed at the "Daily Press" Office. 1888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通过Worldcat (英语). 
  40. ^ John Dodd. A FEW IDEAS ON THE PROBABLE ORIGIN OF THE HILL TRIBES OF FORMOSA. Journal of the Straits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July 1882, (9): 69–84 (英语). 
  41. ^ John Dodd. A GLIMPSE AT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HILL TRIBES OF NORTH FORMOSA. Journal of the Straits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885, (15): 69–78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英语). 

参考书目

编辑
  •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撰文·图片; 林金源翻译. 台灣烏龍茶之父 約翰·陶德傳奇足跡. 《经典杂志》 (台湾: 财团法人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 2017-04, (第225期): 32-43. ISSN 1029-8371. 
  • 陈政三著. 《紅毛探親再記:島內島外趴趴走》. 台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 ISBN 957-117-406-8. 
  • 周宗贤著. 《淡水:輝煌的歲月》. 台湾: 台湾商务. 2007. ISBN 978-957-052-248-8. 
  • 约翰·陶德著; 陈政三译.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台湾: 台湾书局. 2007. ISBN 978-986-676-415-8. 
  • Elizabeth Sinn; Christopher Munn. Meeting Place: Encounters across Cultures in Hong Kong, 1841–1984 (PDF). 2018 [2018-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