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经》是中国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作者不详,东晋时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经中记载老子与弟子尹喜到西域及天竺,化身为佛创立佛法。

历史上该系列经典一直是“佛道之争”的焦点之一,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老子何时诞生”、“老子如何化胡”及“老子为何要化胡”等。依据该说,佛教乃是起源于老子,与道教同源。故佛教也曾提出诸如“三圣东行说”等作为对应。[1]

演变 编辑

起源 编辑

自东汉以来,即有老子化胡之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曾载有老子西行的传说: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不过,关于老子出关而“莫知其所终”,并且记载中与佛教并无瓜葛。但后来有人将其与佛教搭上关系。《后汉书·襄楷传》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这段记载中就将老子出关而不知所终,变成了老子出关后,在天竺,变成释迦牟尼佛并创立佛教。

成书 编辑

约于东晋时,首部《老子化胡经》成书,传说是西晋道士王浮所作。东晋末竺道祖《晋世杂录》记载:“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佛,佛起于此。”南齐裴子野《高僧传》和梁朝慧皎高僧传》都有类似记载。

发展 编辑

南北朝时,《老子化胡经》不仅一种。其中一本叫《化胡消冰经》(又叫《老子消冰经》),一本叫《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尹喜内传》。六朝末年,又有《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成书。

《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尹喜内传》等南北朝时的《化胡经》,记载老子周幽王时出函关,被尹喜强留着书,后与尹喜相约成都青羊肆,正式收尹喜为弟子,一同西去化胡。隐于罽宾国山中,遇胡王狩猎,胡王初时向老子问道,继而欲加害老子,与老子比赛设厨会,又火烧、水沉老子,都不能毁伤老子,最终信服。老子正式向胡王传教,胡王率全国男女剔除鬓发,虔诚受道。老子告诉胡人可信奉尹喜所化身的,于是开创佛教老子化胡后遂东游还国。

争端与论战 编辑

自魏晋以来,佛教实力不断壮大,佛道之争开始浮现并趋于尖锐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经》开始成书为标志。

佛教认为,道士王浮编写《老子化胡经》是道教最先用老子化胡说来贬低佛教的标志。此说最早出于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祖传》:

“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

南北朝时代 编辑

南朝刘宋时期,顾欢作《夷夏论》贬低佛教,佛道二教互争短长,展开了所谓“ 夷夏之争” 。顾欢在《夷夏论》 中利用老子化胡说以贬低佛教,而佛教徒在反驳中也提到了释迦文佛化身为老聃的经典, 说明佛教方面在《老子化胡经》出现后,也以牙还牙,制造类似的伪经以回敬道教。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召释、道二宗派门徒上殿,侍中刘腾宣敕,命诸法师与道士对论。清道馆道士姜斌同融觉寺沙门昙无最对阵,争论老子与释迦文佛的出生谁先谁后。道士姜斌引《老子开天经》,以老子生于东周周定王三年,即公元前604年,而沙门昙无最引《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以佛生于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较,佛要早生老子400多年。其中无论是道教的《老子开天经》还是佛教的《周书异记》 、《汉法本内传》,都是双方杜撰出来的伪经,但孝明帝有意偏袒佛教,只查《老子开天经》的问题,且大臣们也一致认定“老子止著《五千文》,余无言说” 。

隋唐时期 编辑

唐高宗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敕召僧人静泰、道士李荣入洛宫辩论。高宗问:“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静泰回答说,道教经典除了《老子》、《庄子》外,其余经典如《灵宝经》、《上清经》、《三皇经》等经,都是后人所造,至于王浮伪造《老子化胡经》,佛教方面早就考证出来,无须多辩。针对李荣引《老子序》“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之说,静泰引《化胡经》“我师释迦文,善入于泥洹”等文,指出《老子化胡经》前后矛盾,逻辑混乱,并据《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否认老子有西出化胡的可能。李荣反驳说,佛经除《四十二章经》外,其余都是佛教徒的伪作。静泰则说,这是李荣不懂佛教的译经史,佛教的每一部经典的翻译,都有作者、时间、地点的记录。这场辩论,李荣明显处于下风。

唐696年,僧人惠澄上言请求销毁《老子化胡经》,武后下令官员商议,最后断定《老子化胡经》为真确,武后下令“对定”经本。

开元年间,10卷本《老子化胡经》编集而成,各卷非出一手,书前有托称曹丕所撰的序。此经卷一加入了两个唐代新出的传说:老子教化于阗,以及老子化身摩尼创立摩尼教。此经卷八则是武后时的敕定本,此卷记载老子教化罽宾八十一国,降伏九十五种邪道。

宋元时代 编辑

蒙元初年,全真教受到皇帝宠信,势力强大,刊行《老子化胡经》,并编印《老君八十一化图说》,以图为主,配有文字,描述老子代代转世教化世人,书中老子化胡的内容主要依据《老子化胡经》绘制,遭到佛教徒的强烈不满。元宪宗蒙哥为了平息佛教徒的愤怒,曾两次召集佛道辩论。元宪宗八年(1258年)的辩论是有史以来场面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佛道辩论。禅宗僧人祥迈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奉敕将此事全程纪录,名为《辨伪录》。

宪宗八年七月,蒙哥命忽必烈亲王召请各地僧、道两宗,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两方各出17名代表,佛教方面以少林寺福裕长老为“头众”,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权教”张志敬真人为“头众”。双方围绕道教的《老君八十一化图》、《老子化胡经》及其他“谤佛”道书进行辩论。包括儒者在内所谓“九流名士”来到上都的皇宫聚会,参加集会的担当“证义”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余人。辩论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教事务的那摩国师、八思巴国师、西蕃国师等人一并到场。在辩论中,佛教方面准备充分,紧紧抓住《化胡经》是否为老子所说、何为佛、老子有无到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烧、白日上升、摄人返魂、固精久视等问题,让道士答辩,忽必烈、八思巴国师也亲自向道士提出质难。道士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也不敢试验“入火不烧”等道术,最后表示认输。

结果 编辑

不同于成吉思汗开始的先元诸帝,忽必烈笃信佛教而非道教,因此论战后下令把《老子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焚毁,全真教骤然失宠,一度低落。直到忽必烈后继者元成宗继位,元朝皇帝重新开始信奉道教,因此道教才再度开始辉煌。

存佚 编辑

今各种《老子化胡经》俱无完帙,《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今有敦煌抄本S.2081存世,10卷本《老子化胡经》敦煌抄本中存有其中4卷:卷1、卷2、卷8、卷10。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1. ^ 刘立夫.《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