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重定向自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相传是佛教传至中国第一部译出的佛典,内容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一共选录四十二段话,编集而成。此经来历,据说是因为汉明帝夜梦金人,大臣告知金人是西方名为的神,于是明帝遣使求访西域,使者于大月支沙门摄摩腾得佛经四十二章,译写此经后返还洛阳

此经有三种版本,最早期的高丽本,其内容全属小乘佛教关于“无常”、“四大非我”、“得”等等的教义,流传最广的守遂本则增以“见性学道”、“无修无证”等大乘佛教教义。又据高丽本各章内容,多与汉译四阿含巴利五部相同,可知此经系类似巴利《经集》之类的“经抄”,其原本当来自印度[1]

题解 编辑

据传永平年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召群臣解梦。通人傅毅指金人为,于是天子派遣中郎蔡愔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人作为使者前往西方寻访佛法。使者在月支国遇僧人摄摩腾得佛经四十二章,译写此经后返还洛阳,收藏于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一说,摄摩腾和使者同还雒阳,得汉明帝接见。摄摩腾在雒阳城外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藏置兰台石室[2][3][4]

《四十二章经经序》称:“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郞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不过张骞当时早逝世许久,此说有误。

传译 编辑

 
《四十二章经》

后汉书》记载襄楷在延熹九年(166年)上书桓帝太平清领书》,其书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所谓“不三宿桑下”,源于此经“树下一宿”;“革囊盛血”乃引此经“革囊众秽”,证明在东汉时《四十二章经》已传至中国。

另外,东汉牟子的《理惑论[3]和东晋郗超的《奉法要》[5]也引有《四十二章经》。

现存《四十二章经》,有三个版本:

  • 高丽版大藏经
  • 宋真宗注本
  • 守遂注本

高丽版大藏经出于北宋初,内容最接近古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经过许多更动,已混入许多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思想。后世最风行的版本是守遂注本,但是这也是删改最多的版本。

内容 编辑

本经由阿含法句等佛经摘抄而成,简要说明佛教的基本教义。内容包括了佛教的修道纲领,说明出家在家精进离欲,由布施持戒禅修,增长善业、如实了知非我智慧,即可证得四沙门果

本经没有详细说明佛敎的天地观,而是简明扼要地讲述一些人生道理丶 劝人行善弃恶和持戒等等[6]。本经也没有提及“一切空”、“五蕴皆空”等思想,只是提及由大种所构成的身躯并非自我,如此解释:“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否定了假名我的实有性,但没有否定即蕴我的实有性。本经也提到:“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可知其仍以成为神通广大的阿里汉为修行目标,本经又提到:“要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可见其仍存有对于常住不变的心魄的执念,没有像大乘佛教那样主张放弃对于即蕴我的执念,由此可知本经是小乘佛教典籍。

宋朝时代,禅宗祖师加入许多禅宗的观念及用语,后来与《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注解 编辑

  • 宋.真宗,《四十二章经御注》,一卷,大藏第三十九册
  • 宋.守遂;明.了童(补注),《四十二章经注》,一卷,《卍续藏》第五十九册
  • 明.蕅益大师,《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卍续藏》第三十七册
  • 清.续法大师,《四十二章经解疏钞》,一卷,《卍续藏》第三十七册
  • 民国.太虚大师,《四十二章经讲录》,一卷,大虚大师全集第六册
  • 尚荣,《四十二章经》,2012年,联经出版

考证 编辑

梁启超曾疑此书为伪,他在《四十二章经辩伪》中说:“质而言之,则乃撰本,而非译本也。……其人不能于汉代译家中求之,只能向三国两晋著作家中求之。要之,此书必为中国人作,而非译自印度。作者必为南人,而非北人。其年代最早不过,最晚不过东晋。而其与汉明无关系,则可断言也。”

汤用彤指出本经“互见于巴利文及汉译佛典者极多,可知其非出汉人伪造”,但他同时表示:“ … 诸章如细研之,实在于汉代道术相合。”[7]现代学者大多支持汤用彤的说法。

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认为此经译自犍陀罗语之《法句经》;而季羡林认为,此书是译自大夏语的《法句经》,原先只称《佛经四十二章》,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经”,而是与《法句经》相同,是从佛教经文中抄写出片段,作佛教入门之用[8]吕澂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认为四十二章经为旧译《法句经》的摘抄,并晚至两晋之际方告问世[9], 吕也认为:“此经抄出年限,最早不能超过《化胡经》(出西晋道士王浮),最晚不能晚于《支敏度录》(出东晋成帝时支敏度) ”,“《四十二章经序》本来没有谈到是翻译,僧佑(梁《出三藏记集》编著者)在这里加上竺摩腾(即摄摩腾)作为译者。”[10]

其他 编辑

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以查找《四十二章经》中的藏宝图作为故事主要轴线之一。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四十二章經.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2. ^ 《出三藏记集》:“四十二章经一卷(旧录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师所撰录阙此经) 右一部凡一卷。汉孝明帝梦见金人。诏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到西域。始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其经今传于世。”

    高僧传》:“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

    费长房. 歷代三寶紀. 至永平七年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赫奕照于殿庭。旦集群臣令占所梦,通人傅毅进奉对云:“臣闻西方有神名佛,陛下所见将必是乎。”。帝以为然。欣感灵瑞诏遣使者,羽林中郎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四人,往适天竺。于月支国遇摄摩腾,写得佛经四十二章并获画像。载以白马还达雒阳,因起伽蓝名白马寺...于即翻译四十二章经,缄置兰台石室阁内。自尔释教相继云兴,沙门信士接踵传译。 
  3. ^ 3.0 3.1 牟子理惑论》:“问曰:“汉地始闻佛道,其所从出耶?”牟子曰:“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寤。遣中郎蔡愔、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八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明帝时豫修造寿陵,曰:‘显节亦于其上,作佛图像。’时国丰民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此而滋。” ”
  4. ^ 蕅益智旭. 四十二章經解.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8). 孝明皇帝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光,飞来殿庭,以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其必是乎?”。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书异记,载佛诞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时江河泛溢,大地皆动,五色光贯太微。太史苏由卜之,得干之九五,飞龙在天,是西方大圣人也。后一千年,声教流被此土,王命刻石为记,埋之南郊。后于周穆王时,乾坤震动,有白虹十二道,贯日经天。太史扈多占之,谓是西方大圣人入灭之象。明帝乃于七年岁次甲子,敕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寻佛法。至印度国,请迦叶摩腾及竺法兰,用白马驮经,幷将舍利及画佛像。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至洛阳。帝悦,造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 
  5. ^ 《奉法要》:“佛问诸弟子:“何谓无常?”一人曰:“一日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食顷不可保,是为无常。”佛言:“非佛弟子。”一人曰:“出息不报,便就后世,是为无常。”佛言:“真佛弟子。””改写自《四十二章经》:“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和《处处经》:“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6. ^ 杜保瑞. 《佛説四十二章經》的知識意義. web.archive.org. 2016-03-05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 ^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四十二章经》虽不含大乘教义,老庄玄理,虽其所陈,朴质平实,原出小乘经典。但取其所言,与汉代流行之道术比较,则均可相通。一方面本经诸章,互见于巴利文及汉译佛典者极多,可知其非出汉人伪造。一方面诸章如细研之,实在于汉代道术相合。”,31页,中华书局出版,1988年。
  8. ^ 季羡林. 再談「浮屠」與「佛」. 台大佛学数字图书馆. [202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9.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汤用彤先生就主张此经是初传经典。但也有人不相信,因为从经录的记载、译文的体裁、学说的内容等,都引起人们的疑惑。到了近世,东西方学者对此经是否由原文译出,也未得到最后的定论。我们认为《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经,更不是直接的译本,而是一种经抄。就内容看,是抄自《法句经》,我们对出来的有二十八章,占全经的三分之二。……我们认定此经是东晋初抄出的。”
  10. ^ 漢明帝時無佛道角力事 作:李養正.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