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名称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重定向自臺灣的名稱

台湾的名称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场合不尽相同。

台湾的名称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臺灣台灣
简化字 台湾
日语名称
汉字 台湾
旧字体臺灣
排湾语名称
排湾语Nanasian
阿美语名称
阿美语Taywan
布农语名称
布农语Taivang
达悟语名称
达悟语Ilaod
邹语名称
邹语Taivangʉ
泰雅语名称
泰雅语Taywan
西拉雅语名称
西拉雅语Taywan

古代 编辑

夷洲 编辑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称:黄龙二年春正月,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卫温诸葛直到夷洲抓了数千人回到东吴。但并无任何证据显示以上所称夷洲是台湾,史学界对此有争议。

高砂 编辑

日本古代曾称呼台湾为“高砂”、“高砂国”或“高山国”。日本人以“打狗山”之音,转成“高砂 Takasago”。京都金地院所藏的《异国渡海御朱印帐》中,以“高砂国”称呼台湾,两者之片假名皆为“タカサゴ Takasago”,亦有用万叶假名“塔伽沙谷”、“塔伽沙古”、“塔曷沙古”、“多加佐古”等表记。

近代 编辑

小琉求 编辑

中国史籍在7世纪出现东方海中“流求”的记载,11世纪出现在海外地图中,但皆不能确知其所指为何地。到了明代1372年朱元璋遣使向琉球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首遣使出使明朝,遂有“大琉求”、“小琉求”之分,以“大琉求”称遣使的琉球国,小琉求仍不能确知其所指为何地。到了16世纪后期,明确以“小琉求”指称前往琉球航线上,会看到做为导航参考点的台湾。

福尔摩沙 编辑

台湾曾被称为“福尔摩沙”,源自葡萄牙语Ilha Formosa”(葡萄牙语发音:[ˌiʎɐ fuɾˈmɔzɐ]),意为“美丽岛”。在1544年当时葡萄牙船只在经过台湾海面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葡萄牙语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Ilha”则为“岛屿”,故翻译为美丽岛。[1]但此说法尚无直接与明确的证据。16世纪中叶之后葡萄牙人绘制的地图,在琉球岛链的南端常标示有“I. Fremosa; I. Fermosa”(Fremosa 疑为笔误),翁佳音怀疑起初16世纪中并非明确指称台湾,施雅轩则认为可能是福建沿海前往琉球针路航线途中,海员所能望见的导航点台湾的北端。16世纪后期之后西班牙记为“Isla Hermosa; Ysla Hermosa”,在1580年代以后渐渐成为专指台湾的称呼[2]。直到1950年代以前是西方国家对台湾的主要称呼[3]。欧洲亦因此曾长期称台湾海峡为福尔摩沙海峡。

北港 编辑

荷兰文献普遍记述“北港又称福尔摩沙岛”,可能原本是指台湾西南海岸,台江内海的北侧,或是汉人海员所称的魍港(今嘉义布袋、台南北门)。

东番 编辑

大员 编辑

1603年福建福州连江人陈第随明将沈有容来台湾追击海盗,归国后将其见闻写成〈东番记〉一文,是已知的“大员”一词首次出现。台湾荷兰统治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在“Tayouan(大员)”(台南台江内海的航道出海口南侧沙汕浮岛)兴建城堡热兰遮城,成为台湾最高行政中心,后来其各种台语同音词演变成为全台湾岛的代称。17世纪明代文献亦记为“台员”、“大圆”、“大湾”、“台湾”,日本同时期文献亦有将台湾称为“大冤”、“大宛”,郑经时期当时朝鲜称台湾为“大樊”(朝鲜语:대번 Daebeon)、称郑经的东宁国为“大樊国”,此等称呼应皆是来自“大员”的转音。日治连横台湾通史》认为此名来自“埋冤”,翁佳音认为来自“大湾”。

东都、东宁 编辑

郑成功攻台前,郑、清文书中称一鲲身为“台湾”、其上的城堡热兰遮城称为台湾城、市街称台湾街,来台在围攻热兰遮城大败后以其第二故乡安平之名将原称为台湾的一鲲身改称“安平镇”、今台湾本岛称为“东都”。郑经在位时代将东都改称“东宁[4]

现代 编辑

台湾 编辑

“台湾”名称来自南台湾的古地名大员,此名称位置即现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一带[5]。名称来源一说是汉人对于台江内海大海湾的地形,称之为“大湾(Tāi-uân)”,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正式书写成“大员(Tāi-uân)”、“大苑(Tāi-uán)”、“台员(Tâi-uân)”等。另一说是当地原住民西拉雅族的音译,意为“交会之地”或“滨海之地”[6],或一说为源自于大武垅族的自称[7]。荷兰人来台时便随此名称呼,并音写成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8]大清将台湾纳入版图后,清朝改以“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遂成为此岛屿的固定称呼[9]。1971年中华民国代表失去联合国席位之后,1979年美国政府不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并在《台湾关系法》中称呼其为“台湾治理当局”[10]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与台湾关系法》也有类似规定。

“臺”与“台” 编辑

“台湾”原本为音译字,写为“臺灣”时的“臺”为繁体字,常与其异体字“台”通用,长期以来民间与媒体以“台灣”使用居多[11],在清治、日治、中华民国的官方国书、文件中则使用正式的“臺灣”[12]

战后国民政府来台,在戒严时期以党国力量强制出版品必须将“台”改印成“臺”才能取得出版执照,出版商屡屡必须全书重印造成庞大损失;[13]学校教学、考试也必须以“臺”书写。解严民主开放以后,台湾各级政府机构对“臺”与“台”两字对政府文书不再强制统一规定。然而2002年台北市政府马英九担任市长推动“正体字运动”时,全面于相关机关的公文与文件使用“臺”字[14];马英九主政下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在2010年考据字源后宣布,以后教育部公文一律使用“臺灣”用字,并建议中央其他部会跟进[15],官方所属学术论文审查亦会将原稿的“台”强制代换为“臺”,例如曾发生过将麻豆社事件“刣人河”的“刣”,原稿的“台刂”刊出时印成“臺刂”[16]:98的笑话。

在历代字书中,俗体字“台”在汉代《说文解字》原做为正字的发音为“ㄧˊ”(国音二式),和“怡”字通用;到了唐、宋《广韵》、《集韵》,“台”亦可念为“ㄊㄞˊ/tái”、“ㄊㄞ/tāi”,当中“ㄊㄞ/tāi”音为中国大陆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部分地名的正音[注 1][17][18][19][20]。“台”亦为发音“ㄊㄞˊ/tái”、“ㄊㄞ/tāi”的许多形声字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审定为正字的声符,如“胎”、“苔”、以“台湾”为名的“颱风”[注 2],其正字皆以“台”为声符。[21]

中国台湾 编辑

中国台湾”(英语:Taiwan, China)或“中国台湾省”(ISO 3166-1代码:TW[注 3][22];英语:Taiwan, Province of China[23];法语:Taïwan, Province de Chine[24]),是国际标准ISO 3166-1台湾的名称,也是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台湾的主要称呼[25][26][27][28][29][22][30][31],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场合中对台湾的正式称呼之一。

南海仲裁案中,仲裁本文以“中国台湾当局”称呼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32][33]

中华台北 编辑

 
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又称“梅花旗

由于实际管辖台湾的中华民国不被国际承认,台湾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华台北。1984年以后,台湾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开始以“中华台北”作为其代表名称[34][35]

此外,中华台北也是台湾参加许多国际组织时所采用的官方名称,以表明其地区经济体的身份,而非主权国家的身份。例如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APEC)、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等。[36]。台湾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之正式名称为“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在WTO中简称“中华台北”[37]

中国台北 编辑

其它 编辑

台湾由于物产丰富,故又称“宝岛”。士人则喜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海上神山仙岛蓬莱、瀛洲等,作为台湾的雅称。而因平地地形之缘故,使台湾又有“鲲岛”之别称[38]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说,“湾湾”一词是对台湾民众“萌萌”的昵称,却被污名化,台湾基进党秘书长王兴焕回应说,“湾湾”一词不具贬义,但令人反感的是“我的湾湾”,是统战用法。[39]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现行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已舍此音用“ㄊㄞˊ/tái”音,该部线上各字典指“ㄊㄞ/tāi”音为旧读,但其他字典及台州当地依然使用“ㄊㄞ/tāi”音。
  2. ^ 简化字写为“台风”。
  3. ^ 台湾在国际标准ISO 3166-1和ISO 3166-2:TW中使用“中国台湾省”之名称。并另被编入ISO 3166-2:CN中,代码为CN-TW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2. ^ 翁佳音. 「福爾摩沙」由來.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06 [201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1) (中文). 
  3. ^ 臺灣正名之一個提案. 2002年4月24日 [2014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年8月14日) (中文). 
  4. ^ 阮旻锡. 海上見聞錄.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守台湾城夷长揆一等乞以城归赐姓,而搬其辎重货物下船,率余夷五百余人驾甲板船远去。赐姓遂有台湾,改名东宁。时以各社土田,分给与水陆诸提镇,而令各搬其家眷至东宁居住。” 
  5. ^ Oosterhoff, J.L. Zeelandia, a Dutch colonial city on Formosa (1624–1662). Ross, Robert; Telkamp, Gerard J. (编). Colonial Cities: Essays on Urbanism in a Colonial Context. Springer. 1985: 51–62. ISBN 978-90-247-2635-6. 
  6. ^ 温振华. 「臺灣」地名由來及全島指稱過程 (PDF).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6) (中文(台湾)). 
  7. ^ 徐铭骏.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 高雄: 高雄市杉林区日光小林社区发展协会. 2018-03: 12. ISBN 978-986-95852-1-7. 
  8. ^ George L. van Driem. The Tale of Tea: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ea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2019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9. ^ 「臺灣」名稱的由來. 台湾海外网.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中文(台湾)). 
  10. ^ 陈鸿瑜. 台灣法律地位之演變(1973-2005) (PDF) (报告). 台北县: 淡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9. 2008年7月20日 [2021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年10月17日). 对于台湾的定义是规定在第十五条第二款:“台湾一词:包括台湾岛及澎湖群岛,这些岛上的居民,依据此等岛所实施的法律而成立的公司或其他法人,以及1979年1月1日前美国所承认为中华民国的台湾统治当局与任何继位统治当局(包括其政治与执政机构。)”从而可知,台湾关系法所规范的台湾只包括台湾和澎湖群岛,并不包括金门、马祖等外岛。 
  11. ^ 中時電子報. [200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7).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0).  等媒体可见,大多用“台灣”
  12. ^ 行政院新闻局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等大多使用“臺灣”也见各机关公文或查看身份证,但在外交部官方網站. [200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8).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2-07).  上则使用“台灣”。
  13. ^ 马路湾 (编). 台灣全圖百科事典 (地图) 初版. 1/10万. 那路湾民间地图馆. 陈远建 发行. 台北市: 户外生活图书. 《那路湾民间地图馆》出版缘起. 1997-01. ISBN 957-8987-39-0. 
  14. ^ 杨久莹. 「臺」北市推行正體字運動. 自由电子新闻网. 1997-02-26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6). 
  15. ^ 灣非灣? 教部要用正字. 中央社. 2010-12-13 (中文). 
  16. ^ 李瑞源. 出獅有名-1630年代VOC征伐小琉球之動機研究初探 (PDF). 高雄文献 (高雄市历史博物馆). 2011-12-01, 1 (3-4): 97–115. [失效链接]
  17.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台」.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18. ^ A00496 台. 異體字字典. 国家教育研究院 维护 正式六版.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 
  19. ^ 台 A03391-012. 異體字字典. 张文彬 研订; 国家教育研究院 维护 正式六版.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 
  20. ^ 林文龙. 郭則澐「生於台」的誤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第161期.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7-08-29. 
  21. ^ A04574 颱. 異體字字典. 国家教育研究院 维护 正式六版.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 
  22. ^ 22.0 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Taiwan Country Study Guide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3 March 2012: 48. ISBN 978-1-4387-7570-8 (英语). The issue of TOC's name came under scrutiny during the 2006 World Baseball Classic. The organizers of the 16-team tournament intended to call Taiwan as such, but reverted to "Chinese Taipei" under pressure from PRC. The ROC protested the decision, claiming that the WBC is not an IOC event, but did not prevail. The ISO 3166 directory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registers Taiwan (TW) sepeartely from and in addi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lists Taiwan as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based on the name used by the UN under PRC pressure. In ISO 3166-2:CN, Taiwan is also coded CN-71 under China, thus making Taiwan part of China in ISO 3166-1 and ISO 3166-2 categories. 
  23. ^ ISO 3166 —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heir subdivisions. ISO.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英语). 
  24. ^ ISO 3166 — Codes pour la représentation des noms de pays et de leurs subdivisions. ISO.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5) (法语). 
  25. ^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联合国. 2016-02-09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26. ^ 中国台湾林义杰为联合国跑越撒哈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6-11-28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27. ^ 联合国报告:东亚与南亚的经济增长将小幅提高 (PDF). 联合国新闻部.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5-19). 去年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受困于出口不振。在2016-2017年,预计出口回升以及稳定的个人消费会导致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温和复苏。缅甸和越南是东亚经济在2015年的亮点,而其中的支撑因素,包括新投资以及稳健的个人消费,都预期会持续存在。 
  28. ^ 吕伊萱. 聲明誤用中華台北 WEF改回中國台灣. 自由时报 (台北市). 2016-10-03 [2016-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中文). 
  29. ^ 江今叶. 聲明誤用中華台北 WEF改回中國台灣. 布鲁塞尔. 中央通讯社. 2016-10-02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中文). 
  30. ^ IMF. 亚洲经济增长的回升为改革提供了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中文(简体)). 
  31. ^ 世界银行. 中国台湾 营商环境. 国际银行.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中文(简体)). 
  32. ^ 南海仲裁不認台灣是國家 「中國台灣當局」出現12次. 自由时报. 2016-07-13 [2016-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33. ^ 台灣拒絕承認南海裁決,派軍艦巡航爭議海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2016-07-14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中文). 
  34. ^ CHINESE TAIPE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35. ^ Katie Reid. Taiwan hopes WHO assembly will help boost its profi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路透社. 2009年5月18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36. ^ 林全:中華台北就是中華民國. 台北市: 中央通讯社. 2016-06-07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中文). 
  37. ^ 卓慧苑. 论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WTO代表团地位 (PDF).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9). 
  38. ^ 鯤島名稱由來. Dang.idv.tw.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39. ^ 国台办称“湾湾”是昵称 台湾基进:“我的湾湾”是统战. 联合早报. 2022-01-26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