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 (台湾古名)

北港(西班牙语:Pacan荷兰语Packan、Puncan等众多拼写法;台湾话Pak-káng)在16世纪后半原是指台湾西南海岸,后来17世纪演变成台湾全岛的称呼。有说法认为源自台湾原住民西拉雅语[1]:83页注释。当时汉人渔夫常季节性前往北港捕抓乌鱼,留日汉人与日本海商或海盗与原住民进行鹿皮贸易,17世纪初以后,留日汉人与日本海商或海盗、荷兰人先后在此聚集进行丝银贸易,逐渐成为台湾的总地号。

1625年荷兰人Jacob Noordeloos所绘《北港图》标示台湾为“Packan
17世纪初塞尔登地图描绘航线针路,在推定为台湾之处标示“北港”、“加里林”两地名

记载 编辑

推定16世纪末成书的明代航海针路手册《顺风相送·松浦吕宋》记载“五岛山过去远用坤申放洋五十四更(往西南行约五天半),若不见山,用丁未二更(转南南西约5小时)见小琉球鸡笼头山。巡山使上用丙午六更(沿海岸往南微偏东约14小时)见北港沙马头、大湾山”。1592–1594年福建巡抚许孚远〈疏通海禁疏〉提及福建同安等处“奸徒”常“驾使鸟船,称往福宁卸载、北港捕鱼,及贩鸡笼、淡水者,往往私装船硝等货潜去倭国”;明官方为防止军品走私到日本,渔船前往北港或商船前往鸡笼、淡水,都必须向官方申请船引许可;〈海禁条约行分守漳南道〉又提及“又有小番,名鸡笼、淡水,地邻北港捕鱼之处,产无奇货,水程最近。与广东、福宁州、浙江、北港船引一例,原无限数,岁有四五只或七八只不等往贩”。1606年姚旅起撰《露书》:“鹿筋、乌鱼子、鳗鱼脯最佳味……皆来自北港番”。

1609年日本江户幕府德川家康颁发朱印状并派遣肥前国藩主有马晴信前往南洋,途中探查高砂国(今台湾),掠夺船只与当地住民冲突;1615年长崎代官日语長崎代官村山等安首次获颁幕府发给前往高砂国贸易的许可朱印状,筹画拿下高砂日语村山等安の台湾出兵建立对明贸易据点,不须经过西班牙葡萄牙控制的马尼拉澳门转口,琉球国王遣使往明通报日本的计划。次年村山氏高调派遣三千大军13艘船,由长崎前往高砂岛,引起周遭各国官方疑惧。村山氏船队遇台风四散而只有一艘船难漂流至台湾,遭原住民围攻不敌,切腹全灭;另有三艘船前往浙江攻杀当地居民上千人,两艘船前往福建沿海攻击当地船只、绑架明军把总董伯起,次年1617年明石道友将其送返。明将韩仲雍沈有容与明石在海上会面谈判,明将质问日方“何故谋据北港?”明石回答日方只是商船长年在此停驻进行贸易,并没有登岛长期久住的意图,明方的质问是来此捕鱼的汉人谣传,而明将则反驳是琉球来报日方欲“窥占东番北港”,韩仲雍要胁日方如不退出东番,将严令“寸板不许下海、寸丝难望过番”。1620、1626年日本文献记载汉人向日本人借银“往北港经纪”。1620年代明官方文书屡屡提到日本(或留日汉人)海贼盘踞东番北港、掳掠商船。16世纪后半到1630年代,以“北港”一词指称台湾或台湾的某区域,持续在明代文献出现。

161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日本平户商馆馆长理查·考克斯Richard Cocks)向公司报告,有关日本人、留日汉人海商近几年来在英国海图上的“Formosa”(日人称高砂岛)所进行的丝银贸易情况。 1619年西班牙菲律宾总督Alonso Fajardo de Tenza西班牙语Alonso Fajardo de Tenza派遣道明会马蒂涅Bartolomé Martínez)出使明国,期间两度前往台湾西南部。马蒂涅撰写〈Utilidad de la conquista de Isla Hermosa(征服福尔摩沙岛的利益)〉报告,建议为对抗日本、荷兰、留日汉人海盗等势力,西班牙应该占领台湾,报告中称台湾为福尔摩沙岛,最好在岛上称为“Pacan(北港)”地方的港口建立堡垒,该地物产丰富,有许多渔获、鹿皮,不受明官方拘束,全年都可与明、日、吕宋、东南亚各国转口自由贸易。

1622年荷兰人拦截到一封西班牙书信,内容与马蒂涅的报告相似,于是抢先在西班牙人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指派雷尔生前往澎湖设立据点,与明方谈判要求贸易。1623年8月雷尔生与明方互通书信指责明方出尔反尔,提到过去的谈判明方已经承诺“Packan有个好地方适合我们(荷方)的大船”;9月,荷兰文献记载福建官方发布的禁令,称汉人假装到北港捕鱼,实际是前往北港与荷兰人交易,于是禁止其本国船只前往北港,但如果荷兰人离开澎湖,则人民可再度前往北港(Packan)。1624年公司占领台湾之后,1625年3月首次派出船只实地“勘察北港岛或福尔摩沙岛”,绘出的《北港图》将全岛标示为“PACKAN”,认为福尔摩沙岛就是汉人所说的北港,于是北港成为荷兰人指称台湾全岛的名称,荷治时荷兰文献与地图常常明白标示“福尔摩沙岛又称北港”。 第二任代理台湾长官德·伟特呈交总督的报告描述“Packan又称福尔摩沙[2]”、“Paccan又称福尔摩沙岛”、“福尔摩沙岛又称Paccan”。 第三任长官彼得·纳茨曾于呈交总督的报告中指出“福尔摩沙岛被汉人称为北港(Pockan[注 1]);称为大员的小岛,我们称 Zeelandia”。[5][6]:256-260 1631、1636、1644、1662年Hessel Gerritsz荷兰语Hessel Gerritsz约翰内斯·扬松纽斯Jan Janssonius)、Maerten Gerritsz de VriesFrederick de Wit荷兰语Frederick de Wit等人所绘制的地图,以及1662年公司退出台湾后 Balthasar Bort荷兰语Balthasar Bort(郑、清文献称其“荷兰出海王”)出使清国所绘制的台湾岛图,都标示北港又称福尔摩沙岛(Pakan al I. Formosa; Pakan o I. Formoso; Pakan olim I. Formosa; Pakan ô Ilha Formosa[7]等标示)。[6]:256-260[8][9]

清军入关到攻入广东后,1650年代初荷兰人派遣使节前往广东与清政权的汉王平南王、靖南王耿继茂互通文书。1653年广东巡抚李栖凤转达的文书称当时台湾长官为“荷兰国台湾虞文礁律管理北港地方等处事尼高𦛨氏攀直武禄”,其中“虞文礁律”为荷语“Gouverneur(长官)”音译,“尼高𦛨氏攀直武禄”为时任长官尼可拉斯·维堡Nicolaes Verburgh)的音译;《巴达维亚城日志》转录靖南王(荷兰语:Singhnamongh)耿继茂文书的荷语译文为“Hollandschen Gouverneur in Tayoan, die regeert ofte 't gebiedt heeft over Paccan ende dat daeraen dependeert(统治北港及其所属领土的大员之荷兰长官)”。1655年荷兰东印度总督马绥克荷兰语Joan Maetsuycker写给平南王、靖南王的文书,其现存的汉译本亦称荷兰人“初在北港”。荷清双方的文书中,“Tayoan、台湾”皆应是指热兰遮城的所在,“Paccan、北港地方”指今台湾全岛。[6]:256-260[10]:61-62

1648–1650年来台的公司德籍佣兵卡斯帕·施马尔卡登德语Caspar Schmalkalden的游记《东西印度惊奇旅行记》(记为Pecan)、1670年荷兰史学家Olfert Dapper荷兰语Olfert Dapper著作《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中国记》(记为Pakkang; Pakkande; Pekan)、1726年荷兰宣教师法兰汀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著作《新旧东印度志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Oud en Nieuw Oost-Indiën》(记为Pak-An; Pak-Ande),皆记载“北港”是福尔摩沙人原住民称呼自己的岛。甘为霖在前述荷文著作1903年的英译本,记述其30年来在台湾各处旅行,从未听过有人将福尔摩沙称做北港。[11][12]:10[5]

1662年郑氏击退荷兰后,逐渐不再使用北港称台湾。清治初期的方志未见记载“北港”,到乾隆年间笨港改称北港,此时方志出现台湾岛在明代称为“北港”的记载。[6]:2611771年来台的匈牙利伯爵贝纽夫斯基,记载福尔摩沙岛上有“Paccahimba当地的人都称福尔摩沙岛为Touaiouai”,Paccahimba疑是西拉雅语Packan岛,即北港,Touaiouai应为大员。[1]:83[3]:77

来源 编辑

“北港”一词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下列不同的说法:[13][6][14][15][16]

古魍港内海内
推定1680年代以后成书的《指南正法》:“澎湖……用单巽(往东南方航行)取台湾港口。……澎湖暗澳……乙辰五更(往东南东方航行约12小时)取蚊港,蚊港亦叫台湾,系是北港,身上去淡水,上是圭笼头。下打狗子……。远看沙湾样,近有港鲲身”。蚊港即魍港,学界普遍认为在今嘉义布袋台南北门
1610年代〈福建海防图〉由左至右依序绘出邻近的北港、大线头、魍港,这是目前所知各种地图史料中惟一标注北港位置的地图。陈宗仁认为这三处地名皆在古魍港内海内。
台江内海;大员
16世纪的文献已有记载魍港与北港,大员似乎始见于17世纪初陈第东番记〉。1659–1692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港即彭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而齿寒......北港盖在彭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14]:23,注36,此处“台湾”即为“大员”。周运中认为当时文献中的北港不可能是台湾北部,而台江内海为最佳乌鱼集中的环境,吸引渔民前往,此大港湾的北部则称为北港;注入台江内海北侧曾文溪口的原住民是目加溜湾,其南是新港社,再南是大目降社,而目加溜湾的前半音节和大目降的后半音节接近台语的北港,所以北港地名也有源自原住民语的可能。[17]:8-10
北台湾鸡笼、淡水
1617年成书张燮东西洋考·东番考·鸡笼、淡水》:“鸡笼山、淡水洋在彭湖屿之东北,故名北港”,《明史》沿用此说。
陈佳荣认为“北港”一词更早出现时应是指台湾西南海岸台南附近,后来《东西洋考》、《明史》误置于台湾北部,造成后世解读的混乱。[16]
笨港
日治连横台湾通史》:“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云林县西”。在今云林北港、嘉义新港
台湾史学界普遍认为连横“魍港即笨港”的说法并不正确。至荷治时,魍港和笨港就是不同的两地,史书所称的北港在澎湖的东南方,而笨港在澎湖的东方。魍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汉人渔夫在此海域季节性的往捕乌鱼,留日汉人与日本海商或海盗在此贸易寨居;笨港在荷治时是新开辟的鹿皮贸易猎场,当时并无汉人拓垦,相传郑氏时漳泉人开始入垦,清乾隆年间因大水改变地貌,其后北侧才改名北港。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伊能嘉矩1928年身后出版《台湾文化志》称台湾长官努易兹的报告记为“Po'kan”。[3]:77[4]1726年法兰汀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著作《新旧东印度志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Oud en Nieuw Oost-Indiën》收录有努易兹呈交总督的报告,描述“汉人称福尔摩沙岛为Pockan”[5]:105;同书另一章节又记有“这个大岛,原住民自称为Pak-An; Pak-Ande[5]: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庄宏哲. 1771福爾摩沙:貝紐夫斯基航海日誌紀實 初版. 台北: 前卫. 2014-09 [原抄录于1771-09-09殖民计划笔记]. ISBN 978-986-801-751-1. 
  2. ^ Gerrit Fredericxsen de Witt. Copie missive van Gerrit Fredericxsen de Witt uijt Taijouan aen den gouverneur generaal Pieter de Carpentier in dato 29 October 1625. VOC 1087. 1625-10-29: fol. 392v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通过荷兰国家档案馆 (荷兰语). Wat belangh't 'd Inwoonderen van Packan ofte Formosa bij ons bekent, als Namentë die van Soulangh, Sinckan, Backeluan, Mattau,... 
  3. ^ 3.0 3.1 伊能嘉矩. 第一篇·淸朝以前に於て支那人に知られたる台灣·附錄·明代以後に於支那人に與台灣の地名の變遷. 台灣文化志 上卷. 刀江书院. 1928: 72–90 –通过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日语). 
  4. ^ 《台湾地名研究》,安倍明义,77页-79页
  5. ^ 5.0 5.1 5.2 5.3 甘为霖.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 由李雄挥翻译. 翁佳音校订 修订新版. 台北市: 前卫. 2017-09: 4,23–24,105 [1726年法兰汀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新旧东印度志荷兰语François Valentijn#Oud en Nieuw Oost-Indiën》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荷文原著 33,63页,数位档案1004,1034页 Vierde Deels Tweede Stuk: Vierde Boek "Tayouan of Formosa" 第四卷之二后半·第四部 大员又名福尔摩沙·第一章,第五章; 1903年甘为霖康乃尔大学图书馆藏英译本 1,52页]. ISBN 978-957-801-817-4. 
  6. ^ 6.0 6.1 6.2 6.3 6.4 陈宗仁. 「北港」與「Pacan」地名考釋:兼論十六、七世紀之際台灣西南海域貿易情勢的變遷 (PDF). 汉学研究. 2003-12, 21 (2): 249–278 [2013-08-19]. ISSN 0254-446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4) –通过国家图书馆期刊文献资讯网. 
  7. ^ Kaart van de Straat van Taiwan (地图). 芬伯翁荷兰语Johannes Vingboons. [约1660年]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通过Atlas of Mutual Heritage, 原藏大英图书馆 ADD.34.184-47, 于1875年购自哈伦图书馆收藏家Van der Willigen (荷兰语). Pakan ô Ilha Formosa 
  8. ^ 陆传杰. 第13章·1625-1683年·17世紀「北港」是FORMOSA的另一個通稱?. 被誤解的台灣古地圖 初版. 新北市: 野人文化. 2018-10: 119–126. ISBN 978-986-384-317-7. 
  9. ^ 郑维中. 第六章·錯綜複雜的鄭、荷、清三角攻防.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 初版. 台北市: 如果·大雁文化·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6-10: 199-225. ISBN 978-986-82416-2-6. 
  10. ^ Mayus Anno 1653.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53 [巴达维亚城日志(1653年)]. Batavia: Bataviaasch Genootshap van Kunsten en Wetenschappen; Nederlandsch-Indische Regeering. 1888 [日志1653-05-09]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通过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 原藏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谷歌数字化 (荷兰语). 
  11. ^ 卡斯帕·施马尔卡登. Reise von Batavia nach Tayouan auf der Insel Formosa 1648 [巴达维亚前往福尔摩沙岛的台湾之旅1648年]. Die Wundersamen Reisen des Caspar Schmalkalden nach West- und Ostindien 1642-1652 [东西印度惊奇旅行记] 重刊本. 德国莱比锡: Veb F. A. Brockhaus Verlag. 1987-11-30: 140–148 [1648-1650年驻台记录; 1967年由生物学家Wolfgang Joost修复]. ISBN 3-325-00204-8 –通过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 (德语). Die Insel Formosa, [von] den Inwohnern Pecan und den Sinesen Twa Lieukieu genannt 
  12. ^ Olfert Dapper. Eiland Formosa [福尔摩沙岛]. Tweede en Derde Gesandschap na het Keyserryck van Taysing of China [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大清(中国)记]. 阿姆斯特丹: Jacob van Meurs. 1670: 10 [原题《Gedenkwaerdig bedryf der Nederlandsche Oost-Indische maetschappye, op de kuste en in het keizerrijk van Taising of Sina:...》] –通过互联网档案馆 加州大学图书馆藏荷文原版 (荷兰语). De Formosanen of inwoonders zelfs noemen het Pekan, of, gelijk andere spellen, Pakkang en Pakkande 
  13. ^ 黄阿有. 顏思齊鄭芝龍入墾台灣研究.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3-12, 54 (4): 93–122. 
  14. ^ 14.0 14.1 陈宗仁. Selden Map 有關台灣與琉球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兼論北港與加里林的位置與地緣意涵. 台湾史研究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2020-09, 27 (3): 1–42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5. ^ 施雅轩. 明代塞爾登地圖的台灣地名:一個針路判讀的個案.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22-03, 73 (1) [2021-01-15投稿, 2021-02-01送审, 2021-08-06通过]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16. ^ 16.0 16.1 陈佳荣. 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 跨越海洋: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学术论坛文选. 宁波: 宁波博物馆、浙江大学. 2012-08. ISBN 9787308108225 –通过南溟网论文线上版. 
  17. ^ 周运中. 明末台湾地图的一则新史料 (PDF).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三、北港的位置. 2014年第1期, (119): 8–10 [收稿2013-11-20]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