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

(重定向自船運

航运,又称海运(英语:Maritime transport),是指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15世纪以来航运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人类得以横跨来往洲与洲之间,人力、货物大量流通,极大的改变了社会与自然景观。

世界各地船舶进行的运输用红色绘制。结果,路线显示为一条深红色的线
货柜港口
京杭大运河中之货船

直至今日,全球贸易中80-90%的商品比例仰赖海上运输,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会造成这样的原因,一般来说海上运输具有所需时间较长的劣势,但由于水路不用养护、运能灵活性高、费用较为低廉的特性,优势是空中运输与陆路运输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海上运输每次航程能运送大量货物,而空运和陆运每次的负载数量则相对较少。广义的海上运输包含各式海上运具、港口、相关产业等。[1]

种类 编辑

船舶和其他船只用于海上运输。类型可以透过推进力、尺寸或货物类型来区分。 娱乐或教育船只仍然使用风力,而一些较小的船只使用内燃机来驱动一个或多个螺旋桨,或者在喷射船的情况下,使用舷内喷水器。在浅吃水区域,例如大沼泽地,一些飞行器,例如气垫船,由大型推进式风扇推进。

大多数现代商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之一,例如:

主要海运类型
图片 描述
  散货船(散装货船)是用于运输散装货物物品的货船,例如矿石或主食(米、谷物等)和类似货物。它们可以透过甲板上的大型盒状舱口来识别,该舱口设计用于滑出舷外以便装载。 散装货船可以是干式的也可以是湿式的。大多数湖泊都太小,无法容纳散装货船,但一支由湖货船组成的大型船队一直在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海道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货柜船是用卡车大小的货柜装载全部货物的货船,所采用的技术称为货柜化。 它们构成了商业多式联运货运的常见手段。 它们被非正式地称为“箱船”,运载着世界上大部分的干货。 大多数货柜船由柴油机驱动,船员数量在10到30人之间。 它们通常在船尾、机舱正上方有一个大型住宿区。
  游轮是用于休闲航行的客船,其中航行本身和船上的设施被认为是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轮已成为旅游 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 年,每年有数百万乘客。该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见证了九艘或更多新建船舶为旅游业 提供服务。自 2001 年以来,北美客户每年都在增加,还有为欧洲客户提供服务的其他客户。 较小的市场,如亚太地区,通常由进入高成长地区的新船取代的旧吨位提供服务。 在波罗的海上,港口透过邮轮渡轮连接。
  多用途货船(有时称为杂货船)用于运输各种货物,从大宗商品到散装货物和重型货物。 为了提供最大的贸易灵活性,它们通常配备有齿轮(配有起重机),现代的例子适用于运输货柜谷物。 一般来说,它们会有大型的开放式货舱和双层甲板,以方便在同一航程中运输不同的货物。 船员将非常有能力固定散装货物,船舶将配备各种绑扎和其他海上紧固设备。
  远洋客船是一艘客船,旨在按照时间表沿着常规长途海上航线将人员从一个海港运送到另一个海港。 远洋客轮也可以运载货物或邮件,有时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

远洋客轮通常建造坚固,具有较高的干舷,以承受波涛汹涌的大海和公海遇到的不利条件,在长途航行中具有大容量的燃料、食品和其他消耗品。 这些是大多数客运公司的主要停留点,但由于航空旅行的成长,客船数量稳定下降。 游轮后来填补了这一空白,主要由那些仍然热爱大海的人使用,并且比旧客船提供更多便利设施。

  冷藏船是货船的一种,通常用于运输需要温控运输的易腐烂商品,主要是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他食品
  滚装船是设计用于运输轮式货物的船舶,例如汽车拖车火车车厢。 滚装船(或滚装船)具有内置坡道,可让货物在港口时有效地“滚上”和“滚下”船舶。 虽然跨河流和其他短距离运行的小型渡轮通常仍然有内置坡道,但滚装船一词通常是为较大的远洋船舶保留的,包括纯汽车/卡车运输船舶。
  油轮是运输流体的货船,例如原油石油产品、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化学品,还有植物油和其他食品。 油轮产业占世界吨位的三分之一。
次要海运类型
  驳船是一种平底,主要用于河流运河重型货物的运输。 大多数驳船不是自航式的,需要透过拖船牵引或拖船推动来移动。 运河上的驳船(由相邻拖道上的役畜牵引)为欧洲和美国东北部的早期工业革命奠定了支持的条件,但后来他们使蒸汽机车原动机乘坐铁轨成为可能-在两者都可以成长(并成熟)到变得普遍且有能力—由于速度更快、成本下降,在人员、轻型货物和高价值物品的运输方面与铁路和运河系统竞争,以及铁路运输的路线弹性。 随着列车运力和速度的持续攀升,大宗货物的运输也逐渐被货运铁路取代。 即使是动力不足的早期铁路网络通常也可以到达只有建造极其昂贵的运河才能到达的地方,[2] 一旦铁T 型铁路和更高功率的机车成为可能,建造铁路的成本要低得多,不受约束且独立于水源,同时大多不受季节性问题的困扰(受温带地区的运河经常遭受冰冻和冰冻洪水冰冻损害。 当洪水确实影响铁路时,服务的恢复通常相对较快。
  电缆敷设船是一种深海,设计用于水下铺设电缆,用于电信、电力等。 一个巨大的上层建筑和一个或多个从横梁供电的线轴将其区分开来。
  沿海贸易船,该船用于同一岛屿或大陆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贸易。 它们通常很小并且吃水很浅,有时设置为自卸器。
  挖泥船(有时也称为挖泥船)是一种用于在浅海或淡水区域进行挖掘的船舶,其目的是收集底部沉积物并将它们处置在不同的地点,例如用于金矿勘探
  渡轮是一种运输形式,通常是,但也有其他形式,运载(或“摆渡”)乘客,有时他们的车辆。 渡轮也用于运输货物(卡车和有时无动力的货运集装箱),甚至铁路汽车。 大多数渡轮提供定期、频繁的往返服务。 有许多站点的步行渡轮有时被称为水上巴士或水上计程车。 渡轮是许多滨水城市和岛屿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允许在各点之间直接运输,其资本成本远低于桥梁隧道。 许多在北欧水域运作的渡轮都是滚装船
  拖船是用于操纵的,主要透过拖或推动,其他船只(参见运输港口,越过公海或通过河流运河。 它们也用于拖曳驳船、故障船舶或拖船等其他设备。
  开舱口杂货船设计用于运输林业产品、散装货物、组合货物、项目货物和海运货柜。
  半潜式重吊船经常搬运其他船舶无法很好处理的特别大、重或笨重的货物。 此类超尺寸货物包括船体、预制建筑材料、其他海船、发电厂零件、铸钢物体以及各种非常大或重型的货物。

船运 编辑

定期船运 编辑

定期船运输也作班轮运输是一种水上运输方式[3]它接受零星杂货货柜货运,照固定航线时刻表航行,将人员,货物和邮件从一个港口送往另一个港口。定期船的航线往往是在固定港口之间往返。[来源请求]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非常常见的邮轮经营的业务就是远洋定期船运输。由于飞机的发展,长途客运定期船运输已经被空运所取代。短途和近海客运定期船运输依然存在。少数航运公司的货轮依然承长途载客运业务,但是居住环境与时间往往受船只的限制。[4][5]

与定期船运相对的是不定期船运。不定期船运以运送散装干货石油为主,既无固定班期,亦无固定航线,端视货物流动之需要而决定其航程,与定期船运有所区别。[来源请求]

船运条款 编辑

利用水路作国际贸易,会牵涉到一些条款

  • 船上交货(Free on Board,FOB)- 卖家负责运到港口的成本费,之后的费用由买家承担;卖家承担货物责任至起运港,之后责任由买家承担。
  • 成本,保险加运费(Cost & Insurance & freight,CIF):保险和运费都是由卖家支付,至目的地为止;卖家承担货物责任至目的地港。

对环境的影响 编辑

航运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为噪音对生态的干扰及漏油造成的污染等。[6]根据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计算,2012 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中有 2.2% 是由航运所造成。他们在 2014 年更预测,若人们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及能源发展,到了 2050 年航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将上升 50-250%。[7]

航运公司 编辑

在公元2020年,根据法国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的最新资料显示,全球海运公司前三名依序为埃彼穆勒-快桅(APM–Maersk),地中海航运(MSC)及中远海运集团(COSCO Group)。而台湾的海运公司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位居第七名和第九名。

以下为全球十大海运公司及其资讯:

航运公司 世界排名 创立时间 国家 总部 船只数量
快桅 APM-Maersk 1 公元1904年 丹麦 哥本哈根 667
地中海航运 MSC 2 公元1970年 瑞士 日内瓦 569
中国远洋海运 COSCO 3 公元1997年 中国 上海 482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 CMA CGM 4 公元1978年 法国 马赛 522
赫伯罗特 Hapag-Lloyd 5 公元1970年 德国 汉堡 235
海洋网联船务 ONE 6 公元2017年 日本 东京 211
长荣海运 EVERGREEN Marine 7 公元1968年 台湾 桃园 194
现代商船 Hyundai M.M. 8 公元1976年 韩国 首尔 68
阳明海运 YANG MING Marine 9 公元1972年 台湾 基隆 91
太平船务英语P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s PIL 10 公元1967年 新加坡 新加坡 10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2. ^ 参见费城和哥伦比亚铁路; 之所以建造,是因为费城萨斯奎哈纳河的运河需要大量水源,需要非常昂贵的工程来供应; 没有水的运河只是一条泥泞的沟渠。
  3. ^ 存档副本. [201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4. ^ http://tw.myblog.yahoo.com/peiipeng/article?mid=29[永久失效链接]
  5. ^ 存档副本. [201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Walker, Tony R.; Adebambo, Olubukola; Feijoo, Monica C. Del Aguila; Elhaimer, Elias; Hossain, Tahazzud; Edwards, Stuart Johnston; Morrison, Courtney E.; Romo, Jessica; Sharma, Nameeta; Taylor, Stephanie; Zomorodi, Sanam. Chapter 27 -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arine Transportation. Sheppard, Charles (编). World Seas: A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Second Edition). Volume III: Ecological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cademic Press. 2019: 505–530 [2023-03-24]. ISBN 9780128050521. doi:10.1016/B978-0-12-805052-1.0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7. ^ Third IMO GHG Study 2014,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PDF).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