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148年—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儒学思想家,政治家

生平 编辑

荀子的13世孙。出身儒学世家,荀淑之孙,荀俭之子,荀爽之侄。

十二岁丧父,家贫无书,然聪慧好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汉灵帝时,宦官专权,长期托病隐居。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荀彧建议,准备迎献帝许昌。荀悦在荀彧的推荐下,起初任职于镇东将军曹操府,不久,献帝定都许昌,荀悦迁汉廷黄门侍郎。建安三年(198年),任秘书监给事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当时曹操专权,汉献帝实为傀儡,不能主持朝政。荀悦慨叹大道不行,便把自己的抱负和谋略,著述成书。献帝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荀悦撰《汉纪》三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著作 编辑

建安五年(200年),撰成《汉纪》30卷,体例严整,文字简洁。另著有《申鉴》5篇,《崇德》、《正论》等。

荀悦作《汉纪》时,表示立典要有五志:“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1]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后汉书/卷62》,出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 编辑

  1. ^ 史通·书事篇

研究书目 编辑

  • 陈启云著,高专诚译:《荀悦与中古儒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