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

(重定向自送神日

祭灶节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送灶祭灶灶王节等,琉球语称为“御愿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当日,或前后一日,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祭灶节
灶君——祭灶节祭祀的对象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祭灶節 ‧ 小年 ‧ 謝節 ‧ 灶王節 ‧ 祭灶 ‧ 送神
简化字 祭灶节 ‧ 小年 ‧ 谢节 ‧ 灶王节 ‧ 祭灶 ‧ 送神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Lễ cúng ông táo
名称
御願解きウガンブトゥチ uganbutuchi
送神时会烧化“云马钱”恭送诸神回天庭

习俗 编辑

中国神话道教中,灶君太岁与民间诸神将会在农历腊月廿四日的子时到日落之前,上升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禀报一年行政之事务。

人们相信,除了过路游神以外,上天于家家户户设置了一位监督者灶君(或称司命灶君灶神灶王爷灶王),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农历年底,十二月廿四日交年[1](类似今日小年夜),众神登天,只留下部将守护庙宇与神龛,尤其灶君会向玉帝汇报人间家家户户的善恶,玉帝将据此决定下一年对这个家庭是赐福或降祸。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的节日。正月初四接神日傍晚接灶君以后,灶君再下凡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善恶。

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君)酒”的记载。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人至夜,请看经、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之上,谓之醉司命。”继承此俗,有些地区的人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或米糕等甜食用火融化,抹在在灶神画像的嘴上(华南则多用汤圆年糕),使其“嘴甜”,以避免其于玉帝面前说自己一家老小的坏话,不过现代人常用糖果巧克力轻轻往香炉方向划过,略做表示。[2][3]琉球人祭灶的祭品有一种叫御茶子(ウチャヌク)的传统甜馅饼。

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面目黝黑,要把旧像揭下祭拜后与纸(或纸、纸轿子等交通工具)与纸钱一起焚化,新年后再拿一幅灶神画像或神位,贴上奉祀。上香祭拜后烧纸钱。

如无供奉画像者,则用红纸写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类字样,贴在炉灶上平日祭拜,祭灶日更换后与纸钱一起焚化。也有的人没有贴画像,直接在家中炉灶前设置香案,或是直接在神明厅或者厅堂神画(一般厅堂神画中,绘有灶君神像)祭拜。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在中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4]。为了让灶君说好话,基本上会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糊在画像上的灶君嘴上或者神位上,让他上天言好事,烧纸钱时才火化。到过年时,要再把灶君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君图(画有灶君,也有可能是灶君夫妇)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或“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横批:敬神如在。

另外,闽南人大多认为,此日开始,除了城隍土地神境主等土地类神明以外,诸神都回天述职,只有部将留后掌管香炉,故不仅仅祭奉灶君,而多半在神案上一并祭祀家中供奉的诸神。送神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开始放松。送神日也是“扫尘日”,闽南语称作“清囤”,意思是清理房舍,整理卫生,准备过年。将众神送走之后,有人也会点香祭拜祖先,告诉祖先“要清囤,要开始打扫环境了”。然后可以清理神佛祖先牌位上的灰尘。

两广越南等地区也有说法是,送神完毕后,除夕晚上到正月初一,灶君还要与诸神下凡,与人们一起过年,故除夕夜,有许多人也会祭拜灶君。

马祖地区每到年底,当地立法委员便印制灶君图分送乡民[5],乡民多贴于厨房内,祭灶时备有丰盛食物及特别之“祭灶料”(包含芝蔴粩、红白花生粒等甜食)。在福州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说法,即祭灶的时间,当官人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百姓在二十四日,蜑民在二十五日。

文学 编辑

范成大《祭灶辞》:“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东京梦华录/卷十 十二月
  2. ^ 林如贞. 菁寮國小建大灶煮湯圓. PeoPo 公民新闻. 201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繁体)). 
  3. ^ 徐千禾. 【迎春報喜:典藏陪您過新年】系列一 | 年前. 数位典藏与学习电子报. 2012-02-15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4. ^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5. ^ 程平. 馬祖立委必印灶神圖像,連大陸福建民眾都爭索. 连江县乡土教育资源网.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